家長要讓孩子明白:不要太相信老師的話

一看到這個標題,你會覺得驚訝或者想罵人吧?特別是如果你作為老師的話,那份心里最最的自尊恐怕要受到傷害了。

我沒有任何的惡意,只是說一下我們身邊的現實。

其實不是么?作為家長也好,作為老師也好,很多事,是不是我們都心知肚明,而只是不說出來而已。我們的孩子,從小到大,幾乎每一天都在受著老師的教育,可是你們老師也畢竟要分三六九等,為什么全信?一句話“盡信書則不如無書”,現在也可以說成“盡信老師不如無師”!

這里我要解釋下,老師最最起碼的兩個職責:教書與育人。

“教書育人”這個詞有太多的意義,“教書”與“育人”也是不可分割的,每一門學科,老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也同時擔負著育人的責任,我自己好久不是學生了,也不知道思想品德課等專門育人的課是否存在,也不知道每一位老師,是否能把每一堂知識課變成一堂精彩的人生教育課,說到這,我初中一位數學老師,在這方面就做得非常好,讓枯燥的數學知識,變得生動有趣,我受益匪淺。其實我相信每一位老師也都知道,不管是哪一門學科都包含著歷史人生文化與生活,我不知道如何把知識與這些結合,但我知道,好老師,一定會做到完美的結合。

現在為什么要提高語文等文化學科的等級,就是因為這些學科,確實在育人方面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這也同時說明,老師授課,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歷史人生文化與生活等等,在任何一門學科,都或多或少的存在著,“教書”與“育人”從來就沒有分割過。

但是,我們眼前的現實是“教書”與“育人”是完全分割的,一些好老師,我們不做評判,或者說,什么是好老師什么是不好的老師,我們也不做評判,但是現實就擺在這,老師確實是分“好老師”與“不好老師”的。我的標準,能做到“教書”與“育人”完美統一的,就是好老師,把“教書”與“育人”分割開來的就不是好老師,正確與否,個人自便。

這么多老師,我們的孩子都要經歷不同的老師,有些確實很會“教書”,有些很會“育人”,但也有些把“教書”與“育人”分割,也有些“教書”與“育人”都一竅不通,還自稱是老師,名義上也是老師,這些所謂的老師,根本就不值得我們家長尊敬,更不值得孩子們去尊重,我的話一點也不重。你是老師,連起碼的“教書”與“育人”都做不到,想讓人去尊重你,這也太不合理了吧?

有的老師,辛辛苦苦,辛勞了一輩子,也不一定稱得上是老師。

其實,我們對老師無需太多的要求,更不要著力要求每一位老師都要如何如何,既要“教書”還要“育人”,“教書”與“育人”還都要做好,那這要求也太苛刻了。其實每一位老師都是普普通通的小百姓,也都是普普通通的勞動者,都是為了生活與做人養家,跟我們都是一樣的,好與壞,優與劣,平分秋色,絕對不是說,你是老師,就是表率,甚至很多老師,也是掛著羊頭賣著狗肉,這就是現實,也是很實在的現實。

老師只是一個標簽,不代表這個標簽在誰的身上,誰就能是個真的老師,或者說是真的好老師。

因為我工作的原因,見識了太多的所謂的老師,我熟悉這一行業,也熟悉很多的老師,老師的酸甜苦辣,我也明白,我也知道,老師僅僅是為了工作。

我會在日后的文章中,說說這些老師的“稱職”與“不稱職”,這篇文字僅僅是跟大家說明,老師的話,老師的行動,老師的教育,讓我們的孩子一定要有所鑒別,不要全信,只相信正義與理想,而不是相信每一位教育我們的老師。

內容用心原創,如您喜歡請關注。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