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多見見市面,是每個做父母心中最想為孩子做的事情了。
因為孩子見多識廣了,就會思考,就會有自己對生活認知的見解,就會對自己的未來有個小目標—不論是先賺一個億,還是考上哈佛耶魯去華爾街,對于見過市面的孩子來說,人生的目標清晰,才生活的充實,豐富多彩—才可能有幸福美滿的家庭,有蒸蒸日上的自己喜愛的事業,更會對自己的未來子女有更多的指導。
也就是說,現在給你的孩子多見世面,才有更大的可能是后代越來越強大,直接讓自己的家族提升一個檔次。
見世面的方法,有很多種。
譬如帶孩子游覽祖國大好河山,參觀博物館,讀書,聽音樂會等等等等。
最好的之一,還有帶孩子出國旅游,因為不同的文化和不同的生活環境,對小孩子的感受力也最強烈,會引發更多的思考。
但是短暫的國外旅游,和比較長時間的一段國外留學,還是對孩子在未來一生中的生活軌跡刻畫出完全不同的印記,有可能改變孩子的一生,也改變整個家族的命運。
舉個身邊的例子,我自己的先生,現在的老高同志,當年的小高同學,是怎樣通過出國這件事改變他自己命運的(歡迎加我的公眾微信號adelaide5000)。
70年代末期,正是花季少年的小高同學,哥哥帶著他,第一次沒有父母陪同,去丹麥參加搖滾音樂節。
到了音樂節上,第一個讓小高同學眼睛發直的新奇事物是----
幾萬人的搖滾音樂節上,有一個公共澡堂。幾十個水龍頭,不分男女,是一起淋浴的。小高同學第一天在澡堂里呆了一下午,只為多看幾個女生洗澡,音樂節也顧不上了。
1986年的夏天,他去了瑞典工作。
第一天站在首都斯德哥爾摩的街頭,又讓他兩眼發直—
當時的瑞典,正在流行”女性解放胸脯運動“,滿大街的女性,都不穿胸罩了。這對于一個年輕小伙來說,實在是眼福不淺。
因為這樣的兩次國外經歷,當1993年公司有一個外派機會去香港工作時,他舉手了。
從當時發達的北歐去遙遠的亞洲工作,幾乎很少有人愿意,他的父母也強烈反對。但是因為出國帶給他的美好經歷,他義無反顧的來到亞洲。
第一天站在香港街頭,看到鋪天蓋地的黑頭發黑眼睛的亞洲女性走在街頭的時候,小高同學比較懵逼,不知道自己是否能把到亞洲妹子做女朋友。
當然,他在香港學會了把亞洲妹子,也從小高同學變成了老高同志。(歡迎加我的公眾微信號adelaide5000)
也正因為他最終有機會來到上海工作,才有機會娶到集”美貌與智慧于一身”的樊霖姐,從而直接改寫了他家的族譜—至少添加了聰明的中國人基因啦!
你瞧,國外的旅行和工作經歷,直接改變了他的命運。
而出國留學的幾年生活,也是一樣,會有可能改變自己孩子的命運,從而提升家族的命運。
第一次離開父母,獨自在國外一個人生活,同時面臨生活中和學習中的各種新挑戰,對孩子的獨立性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來說,對于父母來說,是不可想像的。
不僅去上課的時候,發現老師講課的方法和學習方式和國內完全不同,需要不斷的調整以保證能考試通過。下課后,還要自己去超市買菜,回家自己做飯,自己洗碗,最后接著學習。
國內上大學的話,只要去上好課,去食堂買好吃的就行了。
要自己學著找房子,租房子。學會和各種各樣的室友相處,因為這里要分攤水電煤賬單,要清理廚房,要學會自己修理東西。更要學會不好意思和好意思的與室友相處,不能吃虧,也不占便宜。
當然如果自己買了房子,當上了房東,又要學會識人辨人,希望能找到容易相處,又可能互相幫助的好租客。
這就是生活,有歡樂也有淚水,但是留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了,面對困難的心態增強了,難道不是對未來生活工作中遇到的挑戰,有更好的準備嗎?
沒有了父母的脈絡和家庭背景,留學生們要靠自己的個人魅力找男朋友或女朋友。尤其是男生出國留學,如果找到女留學生終成眷侶,實屬幸運。哪個女留學生,不是上的廳堂(國外大學背景和一口流利的外文),下得廚房(會自己洗衣做飯),是女漢子和女神的混合體啊!娶到這樣的媳婦,孫輩的教育已經有夯實的基礎了。
那么到了澳洲留學的孩子,還有了獲得澳洲身份的極大可能性。孩子以后選擇的生活道路更加寬廣,既可以選擇回國發展,也可以選擇留在澳洲生活;
作為定居澳洲留學生的后代們,因為持有全世界通用的護照,說著一口全世界通用的語言,又理解中國的文化,那么未來可選擇的事業范圍更是全球的視野,想去哪里去哪里啦!
這難道不是家族提升的秘密嗎?
(2017年開始,我將會有更多的筆墨著重介紹澳洲的教育和生活方式,當然也包括房產。因為我發現,我們這些接近四十不惑的父母們,孩子們都開始要考慮是否留學,去哪個國家留學。將來是回國發展還是留在國外等很多想法。而我們這個年齡組的父母,年輕的時候深受美國文化的影響,夢想總是到美國去,到遍地黃金的紐約去!
現在我們想把這些當年無法完成的夢想,傳遞給我們的孩子們。因為現在我們有能力也有機會了。
到底去什么國家?為什么去?你想你的孩子未來有什么樣的生活?你想自己的未來有什么樣的生活?
都決定了你打算什么時候送孩子出去留學?去哪個國家留學?這些實際問題。
我們越是能給孩子提供更多更好的教育機會,我們就越迷惘。
做過教師的樊霖姐,想和你分享我的經歷和經驗,希望我們共同探討。如果你有孩子留學方面的問題,歡迎留言共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