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凱:是要多努力,才有多年后的熱氣騰騰

兩年前的“風從東方來”頒獎典禮,王凱獲得最具人氣男演員獎,

獲獎感言有一句話是:

最后,我還要感謝一個人,那就是我自己。我要感謝這十年中的我無論遇到怎么樣的困難和挫折,我,堅持過來了,我,未曾放棄。

2003年,王凱畢業于中央戲劇學院,和張翰、馬麗是同班同學。

在2008年前,也就是畢業后五年,沒有人知道他是誰,

當演員很苦,尤其是不成名之前,成名之后,你吃苦,別人會知道你的敬業。

籍籍無名之時,你吃再多的苦,也只能坐在臺下,為別人鼓掌。

2008年的《丑女無敵》讓王凱被很多人知道,那一年,他26歲。

角色是一個娘娘腔,雖然人設不算非常非常糟糕,但給他的烙印定在了娘字上。

出道的戲路不算討喜,甚至一定程度上,要翻盤也非常不容易。

文章“王凱談《丑女無敵》娘娘腔:給我帶來了很大的困擾”里面寫道他的兩個瓶頸期:

一個是中戲畢業后的迷茫。

“我覺得我長得也不差,專業也不差,我以后畢業應該能拍什么樣的角色,演什么樣的戲,自己想的特別好。畢業的時候,第一個簽約的公司很大,外界看我都覺得不錯,結果一年沒戲拍。終于明白了,老師在上學的時候跟我說的一句話,不要以為自己讀了中戲就怎么樣,畢業的那天就是你們失業的那一天。所以當下那一刻開始調整自己的心態。”

另一個是《丑女無敵》之后,

“我現在回頭想想,其實也不是陳家明就是一個黑歷史,至少在當時它是開了很多先河的。不過后來也給我帶來了很大的困擾,因為新人演這樣的戲,播出之后,觀眾也好,圈內導演、制片人也好,看過這個角色會先入為主,覺得你就是這樣人。”

所以,《丑女無敵》之后,類似的角色,都被王凱拒絕了。

那一段時間,或許也算是低谷。當自己都以為快紅了,又一下子被拽下的感覺,連滾帶爬地跌進了心里。

吃苦算什么?

最怕的是苦盡甘不來,可是,誰又知道真的會甘來。

但一個人真正的成熟,正是你面對過山車般的動蕩中,依然擁有自己的倔強和堅韌。

記得有一篇文章中,王凱曾經調侃自己,說李安36歲才紅,自己34歲紅了。

他和李安導演某種程度上是相通的,那就是:厚積薄發。

大多數時候,他都沉默得如火山,不炒作,也不自得。哪怕可以靠臉吃飯,也一定要拼才華。畢竟靠臉的人太多,靠才華才是長久之計。

2012年,《知青》的出演,讓王凱終于從娘娘腔成功轉成了硬漢。

而真正讓王凱爆紅的,是2015年,《瑯琊榜》和《偽裝者》,

那一年,捧紅了三個人:胡歌、靳東、王凱。

而在外人看來,王凱更像是爆紅的“空降兵”。許多人跳過了熟知,直接成為了他的追隨者。

在那一年,他開始活躍于各大頒獎禮,也享受到了主角般的待遇。

拿獎拿到手軟,也只有他自己知道,他等了這一刻已經十年。

可以得到自己想演想挑戰,也讓自己擁有更寬戲路的角色,本身就是作為演員最大的成功。

他說,曾經很不習慣小鮮肉,覺得挺尷尬,因為他已經33歲了。

其實,王凱成功得有點晚,更新迭代好多了。

可是,這個可以稱得上中年大叔的男人身上,卻讓我們知道,一個人只要非常努力,堅持,以及不放棄,就有可能走上自己希望的路。

或許,對于我們每一個奔跑中的年輕人,成功不是偶然的,甚至不是必然的。

但努力永遠有可能成功,不努力就放棄了成功的可能性。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