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練”這個詞在培訓行業已經流行多年,近幾年更是頻頻被提及。教練是什么?是一種交通工具(coach,車廂),職業,溝通方式,還是人生導師。似乎都是,沒有統一的答案。問每個接觸過“教練”的人,回答都不一樣。因為這個詞已經遠遠超出了它最初的定義,變為每個人的自身感受和體會。
(一)
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說過:“教育的本質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教練的本質也是如此。在教練的帶領下,用提問去搖動每個獨立的人。用提問讓你感知和探索自己,喚醒另一個沉睡的自己,從而用全新的角度去看待自己和周圍的關系。因為我們每個人才是一切的本源,是所有關系的創造者。教練用提問的方式,不斷去喚醒你的內心動力,讓你產生力量,釋放能量,踐行重生。
(二)
雖然教練的定義沒有統一答案,也有不同的流派,但在運用這種技術時,它還是有一些共識的。比如: 教練是不會給具體的意見。通過聆聽,明白對方真正的渴望是什么;通過提問,創造出更多可能性;用鏡子式的反饋,讓對方看清自己。如此一次又一次的循環,直到最后,對方自己看清自己內心,找到答案。又如:好的教練一定是個輕松而有能量的人。在幫助你的時候,他自己是個全然無知,完全放空的人。不給你下判定,而用鼓勵而緩慢的語言,站在你的背后,用開放式的問題去啟發你的探索和思考。教練和傳統直接給建議的方法的區別如下:
專家式的建議:給你建議 - 專注于問題的解決 - 我回去想想?
教練式的提問:讓你思考 - 專注于人的成長/轉變/能量釋放 - 我終于想明白了
(三)
人的行動是由感受影響和驅動的,一般從想法到感受需要6秒種的時間,所以當我們有一個想法的時候,要學會慢一拍。讓身體充分感受這個想法,以便我們更好理解自己的想法。要學會表達感受,想法,總結收獲,這樣你會有很多新的感悟。有些時候,我們經常會有一種感覺說著說著,都不知道自己在說什么了。感受容易表達,想法很難說清。說著說著,你就會理清自己的想法了。如果你能非常清晰表達,那行動的方向就有了。
自我認識的三個階段:
(四)
教練課程的學習更多是做游戲,體驗,分享感受。或是有人提出困惑,大家只提問,讓對方從提問是否能解答自己疑惑的角度給提問打分,讓大家明白提出好問題的的意義。課程中會有很多有意思的小練習,比如“關注,點頭,微笑”練習,講自己父母特質和傳承的練習等等。所有這些,最終都帶給自己極大的感悟。最后分享一些不錯的句子,和大家一起共勉。
1)人是傳承的過程,一生都在傳承。事物由你傳播,你要開心傳播才好。
2)每一段苦難的下面,一定會有大大的禮物。
3)分享時,連續講有溫度的故事,會讓彼此有連接。
4)人會在快樂中打開自己,也可以在痛苦中打開自己,在打開中實現自我的穿越和重生。
5)不要用過往的經歷,否則很容易被困住。應該從經驗中去進化,去學習,才會有全新的下一次。
6)每個人都會做出對自己最好的選擇,每個人都只要為自己負責。
7)如果你進步了,卻發現別人沒有進步,那只是因為你還沒有進步。
8)真正的問題是我們就問題本身沒有達成一個共識,從自身找問題,你是問題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