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經理之KANO模型筆記與案例

在產品經理工作中,KANO模型常用于評估用戶需求;

1、用戶滿意度

滿意度是用戶對產品感知的效果與期望值相比較后,用戶形成的開心或失望的感覺。

1.1 用戶滿意度的一維模式

在日常滿意度應用中,我們都認為滿意度是一維的,即某個產品(頁面),提供更多功能、服務時用戶就會感到滿意,相反,當功能、服務不充足時,用戶會感到不滿。因此我們可能會不斷在產品(頁面)中添加新功能,通過這種方式提升用戶的滿意度。但是事實上會發現,并不是所有新增或優化的功能,都能提升用戶的滿意度,甚至有一些還會損害用戶體驗。有時提供或不提供某些功能,用戶認為根本無差異。

1.2 用戶滿意度的二維模式

其實,并非所有的因素對用戶滿意度產生的影響都是一維的。當提供某些因素時,未必會獲得用戶的滿意,有時可能會造成不滿意,有時提供或不提供某些因素,用戶認為根本無差異,這就是滿意度的二維模式。

例如,赫茨伯格(Herzberg)通過考察一群會計師和工程師的員工滿意度與生產效率的關系,發現日常工作中員工的滿意度分為兩種,一種是激勵因素,另一種稱為保健因素。激勵因素表示工作本身帶來的成就、認可和責任;保健因素指公司政策和管理、技術監督、薪水、工作條件以及人際關系等。當具備激勵因素時會增加員工的滿意,但是當缺乏時不會不滿意;而當具備保健因素時不會提高員工的滿意,但是當缺乏時,則會造成不滿。

2、KANO模型

KANO模型來源于赫茲伯格(Herzberg)的雙因素理論,由日本的卡諾博士(Noriaki Kano)提出,用來對客戶需求的滿意度進行分類。

2.1 解釋一:KANO模型分為五類影響因素

日本教授狩野紀昭(Noriaki Kano)在1984年首次提出了用戶滿意度的二維模式,構建出KANO模型,將影響因素劃分為五個類型,包括:
①魅力因素 ②期望因素 ③必備因素 ④無差異因素 ⑤反向因素

KANO模型的五類影響因素

①魅力因素:
用戶意想不到的,如果不提供此需求,用戶滿意度不會降低,但當提供此需求,用戶滿意度會有很大提升;

②期望因素(一維因素):
當提供此需求,用戶滿意度會提升,當不提供此需求,用戶滿意度會降低;

③必備因素:
當優化此需求,用戶滿意度不會提升,當不提供此需求,用戶滿意度會大幅降低;

④無差異因素:
無論提供或不提供此需求,用戶滿意度都不會有改變,用戶根本不在意;

⑤反向因素:
用戶根本都沒有此需求,提供后用戶滿意度反而會下降;

從KANO模型的因素分類可以發現,KANO并不是直接用來測量用戶滿意度的方法,而是通過對用戶的不同需求進行區分處理,幫助產品找出提高用戶滿意度的切入點。它常用于對影響指標進行分類,幫助產品了解不同層次的用戶需求,識別使用戶滿意的至關重要的因素。

2.2 解釋二:KANO模型的顧客需求分為三個層次

在有些資料中,又將KANO模型理解為,顧客需求分為三個層次:
①基本型需求 ②期望型需求 ③興奮型需求

我的理解是,五類影響因素中,包含了這三個層次,屬于包含和被包含的關系,
即“顧客需求的三個層次+無差異需求+反向需求”=五類影響需求。

魅力因素 = 魅力需求 = 興奮型需求
期望因素 = 期望需求 = 期望型需求
必備因素 = 必備需求 = 基本型需求
無差異因素 = 無差異需求
反向因素 = 反向需求

①基本型需求:
顧客認為產品“必須有”的屬性或功能(即顧客認為這個需求是理所當然應該存在的)。
當其特性不充足時,顧客很不滿意;
當其特性充足時,對客戶滿意度沒有多少影響,顧客充其量是滿意。

例如只要酒店浴室滿足了我的基本需要,我并不會關心洗漱臺的臺面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②期望型需求:
要求提供的產品或服務比較優秀,但并不是“必須”的產品屬性,有些期望型需求連顧客都不太清楚,但是他們卻希望得到。

顧客通常談論的是期望型需求,期望型需求又叫做線性需求,這類需求越多越好。線性需求在產品中實現的越多,顧客就越滿意,當沒有滿足這些需求時,顧客就不滿意。因此,產品的價格通常和線性特性相關。

例如如果酒店有健身器材,我會更加高興,相比沒有這類器材的酒店,我下次可能就會在此入住這里。

③興奮型需求:
提供給顧客一些完全出乎意料的產品屬性,使顧客產生驚喜。興奮點和驚喜點常常是一些未被用戶了解的需求,客戶在看到這些功能之前并不知道自己需要它們。當其特性不充足時,并且是無關緊要的特性,則顧客無所謂,當產品提供了這類需求中的服務時,顧客就會對產品非常滿意,從而提高顧客的忠誠度。這類需求可以為產品增加額外價格。

今天的興奮型需求,也許明天就是基本型需求;
比如觸摸屏手機,在諾基亞時期,手機是觸摸屏的就是興奮型需求;

2.3 KANO模型的實際運用

比如在企業招聘中,就可以使用KANO模型來評估產品經理的能力。

①基本型能力

企業招聘產品經理最基本的需求是什么?比如要會使用MindManager、Axure、Visio等工具,有過一個或者多個項目經驗等等。

如果整理不出來,那么就反推,假設產品經理不具備某種素質能力的話,企業是否會不滿意,甚至會考慮不錄用、換人或降職。換算成百分制的話,滿足不了這個層面的要求就是60分以下,因此這個層面的技能就是KPI績效指標分類中的基本因素,崗位所必須掌握的技能,是企業要不要招聘或是否繼續雇傭的重要判斷依據,也是產品經理入門者必備能力。

基本能力的核心就是站在市場全局中動態了解自己的用戶,推動產品研發周期,使核心用戶基本需求得到滿足。

產品經理的基本型能力

②期望型能力

產品經理在具備基本能力的同時,應盡力去滿足企業的期望型需求,這是人才競爭性的重要因素,也是自我成長、崗位升遷的重要判斷依據。在人力資源的KPI績效指標分類中,期望型能力是考核中的重中之重,也是人才與人才差距的體現。在百分制的考核中,屬于60-100分區間。

現實中,每個產品階段、定位和側重點不一樣,對產品經理的期望需求也隨之動態改變,期望型能力在不同的企業或者產品的不同階段,有不同的偏向,比如說產品在搶占市場階段,對產品經理的推廣能力要求就高,銷售階段的產品對包裝及促銷能力有所偏重等。因此在做KPI考核時期,管理者應對期望的能力做重要性的評估,以引導產品經理向著企業最期望的方向發展。

對于產品經理自身來說,在某一個崗位領域中有所特長是種不錯的發展方向。比如軟件系統的產品經理可以在項目管理和架構設計領域增加自己的競爭力;假如是在門戶網站里運營產品,則在UE、數據分析領域積累豐富的經驗。就企業需求而言,產品經理崗位需要更細致的劃分,按展示端可劃分搜索類產品經理、移動端類產品經理、客戶端類產品經理等。按互聯網行業劃分,可以延伸出金融類產品經理、社交類產品經理、殺毒軟件類產品經理等等。管理者可根據自己的需求,定期排列期望型能力的重要性,制定出不同的KPI考核項。

期望型能力重要性計算公式:期望能力重要性=能力覆蓋整個產品線的百分比×能力的使用次數百分比×期望型需求重要性百分比。

產品經理的期望型能力

③興奮型能力

興奮型能力來源于KANO模型中的最高級需求興奮型需求,興奮型能力產生的原因是因為企業一開始沒意識到產品中所出現的問題,產品經理卻具備了這種解決能力,并且成功的解決了此類問題。

由于企業一開始沒想到,因此此類能力所發揮出的效能在計劃目標之外,屬于挑戰型目標,是激勵的對象。興奮型能力并非僅限于模型中畫出來的幾種能力,任何一種基本型能力和期望型能力做到專家級別都有可能變成企業的興奮型能力。同時隨著企業所處階段不同,對興奮點的要求層次也不同,如對于一個初創型公司來說,產品經理具備了基本型能力或者期望型能力或許就已經達到興奮值,而對于一家大型互聯網公司而言,除非產品經理是該領域的精英或擁有特別的資源,否則比較難以達到興奮值。無論如何,既然能使企業產生興奮值,就值得管理者花費心思去激勵,使之受到認可,從而發揮出更多的興奮型能力。

產品經理的興奮型能力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