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為徒【近期雜感20170919】

何以為徒

悟濤

——近期雜感20170919

跟去年的那篇一樣,本來這篇文字應該在教師節左右出來的,但是因為工作太忙的遲遲沒有出來(雖然去年是因為沉迷王者榮耀)。索性又回顧了下自己2016年的文章《何以為師》和2009年的文章《相信的力量——自來也、鳴人的研究報告》,感覺自己好牛逼啊,實際上“何以為師”這個問題的本質在于“何以為徒”,因為師難以改變,只能改變自己,所以就圍繞如何當好徒弟來說吧。

1、 人生不設限。先來說說一個偉大的老師——自來也《火影忍者》。自來也的理想是讓世界和平,但是他卻不知道該怎么做,即使四處游歷,取材,寫小說,收徒弟。雖然他的貢獻已經很了不起了,但是他的理想仍舊沒有實現。這是為什么呢?因為他太聰明了,十分清楚顯示狀況,他知道“僅憑我一個人的力量是改變不了世界的”。如果你也這樣認為,那么你同樣也改變不了現實!自來也考慮的太多而把困難無限放大了,讓他自己永遠背負著自己的“宿命”——“我改變不了世界”之后不斷暗示自己,我的確無能為力。等到最后他被佩恩嫩死的時候或許還是這樣認為吧,“我早就知道會這樣,我不能給世界帶來和平,而我能做的只能是這些了...”實在是可悲啊,一代奇才就這樣結束了他的一生。自來也的問題在于不肯真正的面對問題,喜歡把世界和平的任務交給“命運之子”(鳴人或佩恩)來解決,這種懦弱和逃避的性格讓他會不自覺的給自己設置天花板,也直接導致了他沒能和綱手在一起。
我接觸的人當中不少人說自己年紀大了、學歷不高、學的不是那啥專業、長得丑還沒錢等等,習慣性的給自己找理由,自我設限。特別是那些像自來也那樣的聰明人,遇到一點點挫折就慫了,其實睡一覺明早接著干就是了。
2、 萬物可為師。去年的文章已經提到,三人行必有我師,這里不僅指教師,父母、領導、同事,皆可為師,但是現在人都忙得跳腳,誰還有時間抽空專門指導你呢?所以說何以為師的本質在于何以為徒,說白了就是全靠自己。首先要能看到他人的缺點和優點。
比如說我爸,印象最深的就是我還在讀小學的時候,一人不知為何被人追砍到重傷倒在血泊逃離,老爸將其送往醫院,救了他一命,然后送來的感謝禮物被我承包了(笑),還有老爸某個悲情所困的哥們兒,被老婆甩了就要鬧自殺,被老爸讓了幾盤象棋所救(之前那哥們兒連我都下不過,而我一直沒贏過我爸),然后就是小時候的各種謊話都能被老爸識破,以至于覺得老爸特別厲害,小學作文都是說老爸怎么牛逼。到了中學后,老爸下崗(自稱主動下崗,笑),忙于賺錢不能指導我功課,有時因為功課或者紀律問題被老師請去叫家長,有次晚上老爸跟我說,當你能看到我的缺點的時候你就長大了,自此我首次感到老爸的無能為力。大學后,一些問題經常和老爸意見相左,交流也就更少了,彼此生氣是常態,老爸是個固執而又情緒化的大男子主義者,典型的白羊座,不善于自己的表達情感,沉浸于自己的想象里,典型的例子就是我高中畢業后喜歡把《父愛如山》這本書放我書柜里又不告訴我。現在,我也快30歲了,開始學著收著銳氣,看人看事也越來越固執和立體。其實,我想告訴老爸,只看到你的缺點還不是長大,得同時看到你的無能為力和優點才是長大。
怎么突然就偏題了?其實沒有,年輕人總有一些看不慣的東西,其實每個人的成長不同、立場不同、角度不同,也就不便評論了,只有看到一個立體的人,學其所長、避其所短,才能全面的成長。機關單位總有些人端著鐵飯碗的,建設局的時候,記得領導在會上也“表揚”過他們,讓我頗為“震撼”,大意就是無為而不爭,不也是一種氣度嗎?
其實不光人可為師,物亦可為師。
之前我反復提到的游戲化思維就是總結了玩過的游戲,提煉出來的一種對促進工作有趣、有效的解決方案。國外主要有凱文·韋巴赫(沃頓商學院)、丹·亨特(沃頓商學院)、簡·麥格尼格爾(未來研究所游戲研發總監)等人進行研究,國內往往不成體系,等下分享下《以我的經驗,從王者榮耀看績效評價建設》的帖子就是諸如此類。
然后,小說也可為師,實際上影響我人生的小說有2個,一是金庸武俠小說,二是《三體》。舉例,三體中有一種科技叫做“思想鋼印”,就是把各種信念直接通過物理生物方式刻在人的腦海里,而且是絕對的。受此啟發,我也嘗試著給自己打“思想鋼印”,具體做法就是“否定之否定”也就是“正反合”,就是首先建立一個理想的價值觀,然后讓現實破壞自己的價值觀,然后通過努力是嘗試改變現狀從而重塑價值觀。如此反復多次,你會發現自己會更加堅定自己的信念,副作用就是自己也變得更固執了。
舉了這么多例子,就是告訴大家,只要做個有心人,接觸的人、事、物,甚至是游戲、漫畫、小說都能成為老師。
今天就寫得這里吧,想到后再寫,反正連載的。放入《我們的30歲》哪個篇章好呢?
附件:1、何以為師;
? ? 2、相信的力量——自來也、鳴人的研究報告。

1、何以為師?【近期雜感20160925】
因為加班和王者榮耀的原因,本期近期雜談本來應該教師節出刊的,結果硬生生被拖了2周【畢竟文章求速,已入偏門】,也就索性又想了想目前尷尬的“師生”關系,對年紀尚輕的學生而言難,經歷不同的老師對人生道路其實影響較大。三人行必有我師,這里不僅指教師,父母、領導、同事,皆可為師,讓我們看看現在“師”之現狀吧。
1、老師的功能不斷弱化。近幾年涉教師的新聞,負面的挺多,且不說禽獸之行,幼教種暴力控也挺多。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一切向錢看、向厚賺,理想和道德出現了裂痕。
1-1、教師的弱化。教師作為一種職業,在不少人眼中變成了中下之選,特別是三、四線城市,如果一個老師連自己的中產生活都難以保證很難保證教學質量,更別談理想了,所以教師的功能在弱化。之前看到一個新聞,講某縣教育局長要實施改革,搞素質教育,不以分數論英雄,同時設置了學習探索,讓學生自己提問題分析解決,老師做好引導,三年下來家長上訪無數,擔心孩子中高考成績,最后教育局長不堪壓力被迫辭職。新聞的重點是官員主動辭職而不是素質教育,這很中國。該局長解釋自己失敗的原因,有一條大致是教師的能力水平太弱,無法制定詳盡的方案引導學生開展學習探索,結果淪為浪費時間的一節課。其實這是一個很表面的原因罷了,這點鳥工資,能吸引那些人當老師?還真全是為了理想和情懷?按照一般情況,師范畢業往往在于減免學費和教育貸款,多為家庭條件一般的人,后按照約定或為解決生計問題在學校任教,工資不高,備課批改作業也煩,授業已是本職,還要提高要求,本身就是沒有聯系實際。試想一個老師如果沒有體面的經濟收入和社會地位,如何保持健康良好的心態教學生,難道為師者均為圣賢?不如先研究下馬斯洛需求理論,以人為本制定策略。聯系實際就是,去年母校校慶略顯尷尬,一臉呵呵。
反觀發達地區,擇校送禮補習多為常態,且不論師德,既然經濟有保障,授業解惑盡心也算是不違背市場經濟規律了,道德感強的,輔之以傳道,也有當代師風了。
以上皆為高中及以下教師,大學教師不做討論。
1-2、父母的弱化。同時傳統的家庭婚姻觀念受到沖擊,留守兒童問題、本來還是孩子的人突然間當了父母、離婚成為常態等現象,似的家庭作為社會細胞的功能在弱化,父母作為第一老師的功能同樣在弱化。特別是留守兒童問題,對于人口輸出省份是絕對的隱患,缺乏管教、學業不行,長大后如何就業生存?這里其實更需要談父母的問題,除了外出打工無暇顧及孩子成長的父母,還有一部分貪玩(以打麻將為主,現在可能是LOL或者魔獸世界,顯然不可能有王者榮耀!)不想管的父母,自己都是孩子,如何當好父母?還有王寶強馬蓉事件,有一種出來為她撐腰的言論,說那啥要嫁給愛情,大致就是這個意思。雖然不是主流觀念,但這種觀點的出現本身就很有趣,可以隱見未來的道德觀念會發生些許變化,家庭功能在弱化,要當好父母難度極大。
1-3、師傅的弱化。工作之后,領導同事作為老師的功能在弱化,非親非故怎可傾囊相授?很多時候都是自己的事情都忙不過來,誰有時間教你這個毛頭小子,更多的是靠自己的磨練和領悟。當然還有一種情況,類似于古代拜師,自唐以后,《師說》中弟子不必不如師,吾師道也,那種純粹的對知識和道的追求被弱化,師很大意義上變成了一切都對,師出同門必然共同維護師的理論,徒為師的附庸(對人的態度有天然傾向也是人的本能),同時還強調一日為師,終生為父,不斷強化傳統道德約束。此種雙向作用,為師也必須為徒負責到底。最有意思的就好比現在的郭德綱和山哥對待徒弟的方式。總得來說,領人進門的師傅角色在不斷弱化。
2、小結:經濟發展導致教育資源分配差距拉大,誘因階層板結。簡單來說,經濟發達地區工資開的高,好老師都吸引去了,可以請外教,而窮地方可能只能聽磁帶,但是卷子基本都是全國卷。
3、破與立。前些日子《釜山行》大熱,號稱亞洲第一喪尸片,本人表示不服!因為早在高中時代我就開始構思喪尸片劇本了《硬尸教育》的作文,暗諷應試教育。當然結果自然是不及格,但是班主任告訴我要一個道理在于破與立。要打破舊的東西要提前想好新的東西是啥樣的,一味批評而沒有建設性意見毫無作用。(也因此建議年紀尚輕的同志不要看雜文等,只看到黑暗的一面同樣是不成熟的)

4、何以為師?這個提法太廣,僅做簡要分析。傳道授業解惑,授業排第二,卻是應盡職責,任課老師要把學科教好這是最最基本的職責,第一要務。父母要在子女面前做好榜樣。師傅要把徒弟業務帶好勝任工作。皆同。然后是傳道,除去學科知識之外,我們讀書還增長了什么?有種提法,教育的本質在于我們忘卻學到的知識,剩下的才是教育的真諦。(說這句話的人一定把知識點都還給老師了)例如:貫穿我本人始終的一個思想就是數學思想,萬物皆數,都可以看作是一個函數過程。法律即函數,初始犯罪行為A(自變量)代入適用法律Fa(函數)得出判決a(因變量);經濟問題B(自變量)代入需研究制定政策Fb(函數),產生經濟行為b(因變量),區別在于這是一個迭代函數,b作為下次的自變量B1重新導入計算,直到結局問題(Bn復合定義域范圍),同時這個Fb是由政府在一定時間和空間范圍內制定的函數。思維方式、行為方式、道德法則觀念等則應屬于道的范圍,在于言傳身教,和老師自身素質。作為師,要有前瞻性的培養學生的能力,而不能僅停留在分數上,例如,國內教育缺乏集體研究整合資源解決重難點問題的能力(沒錯,我想說的就是開會!笑)
說了這么多廢話,其實還是要讓師在經濟和社會地位上得到基本保證。
5、何以為徒!改變不了環境只好改變自己,師者疲于安身立命,徒者更需潛心向學!《師說》有言,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后,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吾師道也”,誰是真正的老師!?不妨將錯就錯,以道為師!不少人喜歡劃清界限,覺得某某人好某某人不好,而不自覺愛屋及烏也恨屋及烏。有些師喜歡說些難聽的話,但仔細一琢磨也非常有道理,又或者總是不正經,卻偶有精辟之語。例如之前官話群有個朋友是部里的同志,說話很沖,語不驚人死不休,終于引起眾怒被請出群,細想之下也極復合殘酷的現實。本人的朋友圈雖然經常發些沒營養的東西,但還是會發些正經文章滴,如果以人劃線,自然會錯過“道”。再想想局領導說的話,局里每個人都有閃光點,著實非常有道理,在級別待遇方面學習A的氣度,在業務方面學習B的專業,在為人處事方面學習C、D的柔和剛。在工作中我們往往容易發現對方的不足,卻不會發現對方的閃光點,氣度自然就不及領導了。所以,與其說何以為師,不如說何以為徒,因為既然師道,可學者甚繁,要克服心理屏障,對于已經進入社會的成年人來說更是如此。
PS:
1、傳統師道將被逐步打碎,建立健全新的師徒關系,破與立的故事將會繼續,而對于大多數人,如何當好學生才是最關鍵的問題。
2、教育依舊是改變命運的重要方式。階級固化也會更加合法化和文明化,其實這種問題在古代更嚴重,漢代以前讀書不易,汗牛充棟,要能買得起多大的房子才能藏書看書啊?晚上還的買得起燈油錢。當然牛車也相當于現在的蘭博基尼吧。古代能夠接受教育得多有錢啊。相比現代印刷術、造紙術、互聯網非常發達,知識傳播非常方便,就是不愛學不會學的人太多。不過,現代同樣有資源壟斷的法子,就說說萬惡的資本主義美帝吧,家里特別有錢給學校捐款的有名額,這種畢竟少數。美帝名校入學美光看分數可不行,不少學生為進名校都會有道不發達國家志愿者等類似的活動或者培養一些牛逼的興趣愛好,而這些費用又不是一般家庭能夠承擔得起的。極個別奇葩玩玩魔方都能進,那家長的心得有多大,正常家庭早打趴下逼著去做《五三》了。
3、進一步,且不說《寒門再難出貴子》,《如果沒有高考你和XX怎么拼?》,去年有個少先隊代表穿阿瑪尼的新聞吧,這小朋友的提案就很有意思,大意就是取消或削減中高考權重,不拼考試成績了拼啥呢?老老實實讀書吧,天一還在laoli。
4、再說那個教育局長辭職的新聞。跳出教育的角度,從改革來看,改革的初衷是好的,但自下而上的改革,在大環境不變的情況下,損害了學生及家長的利益,自然失敗。多看幾個例子又可以初步歸納出一個關于改革成功與否的函數了。
5、家庭功能弱化還有一個例證,在于單身族的不斷壯大,既然一個都可以生活得不錯,要成家干嘛?當然這又是一個破與立的故事。
6、國慶去南京找同學嗨,畢業五周年,就是下期的話題吧。聽說云總知道我要來,專程買了輛車帶我嗨,嗯嗯,就是這樣。


相信的力量

相信的力量,可能就是對一種事物強烈的信仰吧。比如說宗教。不過我想說的是關于漫畫《火影忍者》中的相信的力量。自來也的理想是讓世界和平,但是他卻不知道該怎么做,即使四處游歷,取材,寫小說,收徒弟。雖然他的貢獻已經很了不起了,但是他的理想仍舊沒有實現。這是為什么呢?因為他太聰明了,十分清楚顯示狀況,他知道“僅憑我一個人的力量是改變不了世界的”。如果你也這樣認為,那么你同樣也改變不了現實!自來也考慮的太多而把困難無限放大了,讓他自己永遠背負著自己的“宿命”——“我改變不了世界”之后不斷暗示自己,我的確無能為力。等到最后他死的時候或許還是這樣認為吧,“我早就知道會這樣,我不能給世界帶來和平,而我能做的只能是這些了...”實在是可悲啊,一代奇才就這樣結束了他的一生。

這里我并不是說自來也先生不偉大,自來也很偉大,很了不起,他是三代最強的弟子;也收了像四代,長門,鳴人這些牛逼的徒弟。但是我想告訴大家, 不要被自己或者別人設計的條條框框所束縛,這一點我們從鳴人身上可以很清楚的了解了。鳴人到底強在哪里?你有思考過這個問題嗎?難道是因為查克拉多?有九尾封印?其實這些不是最主要的原因,真正使鳴人強大的是鳴人的傻!他永遠都不會被別人的蓋棺定論所束縛,在忍者學校里,他是出了名的“吊車尾”,雖然所有人都認為他做不到的時候,他做到了,就是這么的讓人意外。為什么會這樣,因為他相信自己能辦到!而那些讓我們眼前一亮的小智慧和小技巧無不是平時刻苦修煉的附加成果。就好比你們不會真的相信,櫻木花道是個大天才吧?

比較一下自來也和鳴人泡妞的表現或許更能說明問題。

自來也最為好色仙人對綱手可謂一見鐘情,不過初次見面,綱手可直接揮拳來答復自來也的。之后這種狀態一直持續了很久,直到有一天,聰明的自來也知道“她不會答應我的”,雖然他依舊愛著綱手(從后面對手綱的態度可以看出來,不過或許是色狼本色也說不定...),但是這種潛在的意識讓他選著了放棄,在也不敢再綱手面前造次了。或許這就是導致自來也寫《親熱》叢書的最初誘因吧,外在感情無法宣泄,出書以自娛。

而鳴人這個SB就不一樣了,雖然同樣是對小櫻一見傾心,同樣的被揍無數次,但是那個SB到了第二天依舊能夠繼續更加激情的上演自己的追求大戲。或許是他相信“自己的真愛終有一天能融化小櫻”吧(哥很看好鳴人!)

聰明的自來也在綱手的拒絕面前最終選擇了放棄,SB的鳴人卻還在繼續自己的傳說...(一個在失戀次數上能進吉尼斯的傳說...)

難道佩恩就真的打不過鳴人?我看不一定,畢竟他們可同樣都是“命運之子”啊!鳴人為什么能贏?還是因為相信的力量!“我相信這個世界最終一定能夠和平!”,“小南,我相信他...”

自來也讓我想起了李正民卿老師,“國外做的東西就是比國內的好,但是我們是中國人...”,“這其實是體制的問題,但是我一個人什么都改變不了,我也沒辦法...”那么李老師我想反問一下你:“你來當老師,難道就是要特意來告訴我們要放棄的嗎?”我看不是吧,你只不過是在等待一個像鳴人一樣的白癡,代替你去面對你所不愿面對的現實。或許你們會說,LZ你SB啊,這只是一個漫畫何必較真呢?是啊,這的確只是一個漫畫,不是現實,你們很聰明,你們不相信...哈哈哈,是啊,誰能相信呢?誰相信誰就是SB,就是白癡,就是鳴人了!

PS2017:媽的,鳴人都當爹了,我還單身!這漫畫沒法看了!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