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的高考已經結束,有人笑著上了一本;有人哭著走了大專,也有不撞南墻不回頭的,從廢品站拿回課本又重新披掛上陣。
這一切依然按部照舊。
應試教育依然橫行霸道。
而2018年,教育部將全面實行課改,實行3加3方案,提高素質教育,降低高考指揮棒的權威。
總而言之,高考老大哥的位置越來越不穩。
所以很多人開始開心:學習不好的高喊革命成功,學習好的也松了一口氣,比素質自己不比后排的流氓少了多少。家長們更是喜笑顏開:素質教育??!我家的孩子剛學了鋼琴九級,小提琴六級,書法跟著王羲之傳人,畫畫人家老師說有梵高的氣質,周六報了人文精神課,周末學了學調酒,調酒你不知道?耍雜技那種,動力動搶的扔酒瓶子,洋氣!
總之社會各界一派欣欣向榮。
這事如果往前提幾年,我也很開心:想當初自己師從韓寒,高舉反應試教育大旗,并且以身作則,上課同應試教育的傀儡做斗爭,下課積極響應,翻墻逃課傳播新的精神面貌。并且經常懷揣一本紅寶書(韓寒五年文集),從中吸取新思想的營養。期盼有一天韓寒兄弟能夠高歌猛進,一舉端掉應試教育的老巢。
就這樣樂此不彼。
后來我上了大專,我的精神偶像韓寒拍起了電影,后會無期和乘風破浪,自己還掏了60塊挨個瞧了一遍。
我要說的是,我不是富二代,農二代倒是算得上,搬過磚和過泥,傳單的散發量等同于人民日報,口舌的消耗量等價與郭德綱,挨得挫折和畢姥爺不相上下,總之在嘗過生活的各種辛苦之后,并且依然很苦后,才漸漸明白學習的重要性:
能夠和那些富二代坐在同一個教室里寫同一張卷子,自己奮筆疾書兩個小時然后和那些睡著了的富二代一同步入大學。
真的很幸福很公平。
而如今這普天之下最公平的事情——高考,馬上就要落幕了。
這絕對不是萬益而無一害,你要知道在我們中國,依然有超過兩億的貧困人群,5000萬的特困人群,大涼山,西吉縣,海原縣,這些地方的人連飯都吃不上,咋談琴棋書畫,咋談梵高巴赫,咋談素質教育?
在我看來,應試教育目前來看還有它存在的價值:正如高考,他所提供的人才培養,其模式公平公正,其效率高速高效,其普及范圍廣闊無垠,其施展難度很小很小。簡而言之:普天之下,找不到比高考這種東西還公平的東西。
一個山區的農民買不起兩三萬的雅馬哈鋼琴,但十二塊八的課本勉強可以。如果我們的素質教育過分寬泛,過分要求孩子們除考試以外的其他能力,明顯是對貧困群眾的不公。如今我們已經很降低大學的功效:研究生遍地走,大學生不如狗。如果我們再過分強調素質教育,那么等那些貧困家庭的孩子費盡艱辛的考上大學,步入社會。然后拿著二十年奮斗而來的一本畢業證書興致勃勃的去面試,結果招聘官突然問你:會調酒嗎?
怎么可能,衡水老白干都沒喝過。
還有,如今我們一直貶低應試教育,但是千里之外的英國卻在最近幾年決定引進中國應試教育。應試教育在國內人人喊打,在外國卻披風斬浪,說明他的優點也不容忽視,這點,我們更應當了解。
最后,我想說的是:素質教育的確很好,但是和應試教育的比例千萬不能失衡,要以國情出發,穩重實施。我認為,就目前來看,高考這個指揮棒還不能扔,畢竟我國還有一半的農村人口,糧食是他們生產的,建筑是他們建造的,鄙視嫌棄也被他們承擔。
所以,教育也得為他們著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