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到了我媽逼婚的階段,于是她總是叮囑我說,你可千萬不要當傻姑娘,把每個月的工資都用來交房租跟伙食費了,你得跟男朋友兩人分攤一下用錢的度,千萬不要一心一意把自己的所有的錢都一五一十的告知對方,女孩子留點錢給自己防身用還是必須的。
我笑著告訴她,我心里有個度,至少我還有份工作還有份掙錢的手藝在身上,所以不至于餓死掉。
我媽馬上反駁,可是如果他不要你了怎么辦?
我回答說,那日子一樣要過的呀!
我媽瞬間就給我一個大黑臉了。
哎,談錢太傷感情。
夜里我想起《奇葩說》的最新一次辯題,“伴侶的錢是不是我的錢?”雙發各執一論,這些人中我最愛的是金星的觀點,她說起自己有一年去巴黎的時候看上一個包包,就是那種到了她的財務程度可是還得考慮一下的價錢,但是她想著好的包包是有傳承作用的,以后可以留給自己的女兒或者兒媳婦,加上她自己也掙錢,算是理直氣壯。
可是就在她準備出手拿下那個包的前一秒,她還是給自己的丈夫打了一個電話,她的丈夫并沒有反對她,但是也沒有同意她,只是說了一句,“If you need it,don't buy it.If you want it,go for it.”如果只是需要,那就不買;如果是想要,那就買。
我一方面對于她如此理性的德國丈夫而感到敬佩,另一方面更是敬佩金星在自己經濟獨立甚至收入優于她的丈夫的時候,也能用一種理性的電話溝通請教方式,來表達她對于自己愛人以及這個家的尊重,我覺得這才是過日子的方式。
這一季的《中國好聲音》里,目前人氣最高的選手無疑是張惠妹的妹妹張惠春了,她在07年的時候為了全身心的投入到家庭中,宣布退出演藝圈,并與自己的初戀男友結婚,九年后她帶著單親媽媽的身份回來,在舞臺上她說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能給自己給孩子更好的生活,只可惜在這個風云變幻喜新厭舊的娛樂圈,別說九年了,九個月也足夠讓人們徹底忘了一個明星的存在。
這又一次讓我想起了關于婚后要不要做家庭主婦的話題,要知道作為曾經的歌手,即使她曾經輝煌過,可是對于真正的婚姻生活而言,這只跟你自己有關,所以即使你是天后的妹妹,可是生活這個細水長流的邏輯,對于每一人都是公平的。
婚后做不做家庭主婦,又該怎么做,這個議題可以得出很多的論斷,其實這背后牽扯到的就是關于金錢的掌控權問題,就像金星說的,世上大部分人不會輕易把錢交給別人,哪怕你是法律上的合法伴侶,如果有人愿意心甘情愿交予給你,那就是你額外得到的禮物,不足以當成大概率的樣本來做典范。
也就是說對于大部分人的婚姻經營而言,都是從一開始的經濟獨立,而后慢慢過渡到經濟共享的,但是這個邏輯最后需要讓我驚醒的,還是金星說的那一個觀點,我們的錢可以共同放在一起,但是在我的心里,我從來不會把這些就當成絕對是我的財產了,它放在那里是我的愛人對于我的尊重,也是對于我們的未來的守護,但是作為一個女人,金星她說她永遠覺得在心里這些錢不歸屬于她,想明白了這一點,她反而不會難過,而是讓自己在精神上更加獨立,然后自己繼續努力去掙錢。
其實我覺得,她的這一份底氣,也是她丈夫尊重她的一份原因所在吧。
昨天夜里有個姑娘給我留言,說自己目前辭職在家,男朋友在另一個城市幫自己找到了一份工作,工作待遇什么的也不差,她只是沒由來的抗拒這件事情,抗拒要去到他所在的城市,加上男朋友的家境一般,然后想到如果結婚的話壓力都會在他一個人身上,姑娘說,難道我的心里不是那么愛他,我的心里還是想找過另外一個比他條件好的?
你有沒發現,人一旦開始焦慮起來,就會把一個問題點發散到很多個層面的問題,于是各種壓力跟恐懼感襲來,于是開始對生活對愛情這件事情也產生了懷疑,當初自己堅定不已的價值觀也開始動搖。
我承認,兩個人在一起戀愛結婚成家,經濟是不可避免甚至是最最重要的一樣評判選項,相信兩個人能創造好的未來的下一步,是要開始執行怎么實現這一點,可是大部分人都不愿意思考好的方向,盡管未來這件事情在好與不好的概率上是一半一半的,可是很多時候對于大部分人而言,我們最喜歡做的事情是喜歡去預見未來,而且是預見很糟糕的未來。
兩個人如果成家立業生活在一起,選擇一個城市也是極為重要的問題,但是我很是反對那種“為了愛情于是來到他的城市,然后為了他付出了自己的一切”的圣母價值觀。
之前看過一個觀點,大概的意思是提倡女生不要遠嫁,不要遠離自己的父母去到很遠的一個陌生城市,去適應另外一種人生,去適應另外一些陌生的親戚朋友,觀點還說到,有時候愛情慢慢淡化過后,你會發現自己的父母跟親人才是自己最重要的依靠。
我不對這個觀點表達我的判斷,我想要表達的是,任何一個女生如果為了一個男生要去到他所在的城市,我希望你的這種“為了”不僅僅是“為了”而已,我希望你有愿意在那個城市建立自己的事業,建立自己的人際關系,建立自己對于那座城市的好感的的決心跟規劃,否則如果你到了他的城市,僅僅是只有他的圈子跟世界,那么這份感情的維系肯定也不會長久。
我的閨蜜W姑娘在上海的大企業上班,她的男朋友在深圳工作,她一度想著向公司申請調到深圳的分公司來,其實這也并不是很難的事情,但是我給她的建議是,你得自己心里衡量一下這一份付出的優劣程度占比是多少,除了愛情這份沖動,你有沒有要在深圳這座城市安家立業的決心,你的決定當中自己能夠把握,以及受父母影響的程度有多少,在這件事情沒有想清楚之前,我給她的建議是不要讓自己從異地戀再陷入另外一個更深更加理不清的漩渦中。
我告訴她,什么時候你決定了,你是自己要來這座城市的,而且你愿意為自己這份到來承擔一切好與不好的后果,你不會把將來所有的過錯跟不順都歸咎為“我當初就是為了他,如果不是為了他,我才不至于落到這般田地”的借口,那這樣你就可以行動了。
演藝圈的夫妻伉儷中,我最喜歡的是劉青云和郭藹明夫婦,婚后郭藹明就逐漸退隱江湖,但是如果你以為她是全職當家庭主婦就錯了,香港的媒體報道里說,如今在家依舊是劉青云做飯打掃家務,而郭藹明就是負責幫劉青云打理財務,除了把家里的財務收入越滾越高之外,她會去健身逛街,找朋友喝茶,一樣參加朋友圈子的活動。
今年的第34屆香港金像獎,劉青云拿了影帝,他在臺上說的那句愛情感言至今讓很多人念念不忘,“每次我開太空船飛到宇宙,她都有辦法將我安全地回到地球。”羨慕之余很多人說,那是因為郭藹明學歷高,會理財會抓經濟大權,但是要知道這世界學歷高的女人多了去了,回歸到最本質的一點上,是因為她知道自己歸隱家庭,但是并沒有囿于家庭,家庭主婦于她而言不過是一個生活狀態的描述,但是她在精神上,在行動上可是沒有半點要把自己弄成純粹的家庭主婦的意思。
也有人會說那是因為明星家里有錢,有人幫忙做家務打掃,衣食無憂所以也就沒什么好操心的,可是你也要知道,婚姻對于每一個人都是一樣需要經營的,那些富貴人家的各種復雜恩怨爭寵斗爭多了去了,放大到整個婚姻觀來說,無非就是兩個人互相獨立,彼此牽制,那才是婚姻維系的一種方式。
這個道理我們都明白,只是實際去執行起來的時候卻并沒有那么順利,尤其對于女孩而言,很多時候社會上的一些看起來常規的法則就會輕易改變自己的某個階段的選擇,進而改變自己的人生命運。
我身邊太多因為當了媽媽,然后丈夫收入還不錯的女性朋友,于是想著干脆在家當全職媽媽了,這樣的選擇其實沒有錯,但是最怕的就是她自己就還真的除了當媽媽這個角色,就再也沒有別的人生狀態了,什么逛街聊天朋友聚會也不再會有,她的世界只剩下老公跟小孩這兩樣東西。
而我認識的另外一個全職媽媽,她為了能夠了解更多關于撫養孩子的知識,于是跟很多其他的媽媽請教并建立了一個微信群,為了給自己的孩子更放心的營養,于是她開始自己制作餅干蛋糕果醬一類的食物,然后在微信群里分享她的這些成果,順便還賣出去了不少的自制食物,后來她又開始組織媽媽們一起學習插花畫畫運動一類的活動。
她沒有把自己當成純粹的主婦,她為自己營造了如今適合她這個角色的人際圈子,這種狀態會讓她獲得成就感跟尊嚴感,他的老公也會經常說,你不要做那么多無聊的事情,我給你錢花就是了,可是對于她而言,那就是她想要的生活狀態,她去用心經營也樂在其中,試想這樣的女人又怎么會時時刻刻打電話催自己的老公“你什么時候回來?你怎么還沒回來!”呢?
我家里的一個遠房姐姐,之前是在事業單位上班,后來嫁給自己的老公后就不再工作了,她的老公很是愛她,每個月給她買很多的護膚品跟衣服,疼愛了十年總是說“你的任務就是給我打扮得美美的知道嗎?”可是前年的時候過年回家,她告訴我自己離婚了,我問原因是什么,她的回答是,男人就那樣,膩了唄!
我問她接下來怎么打算,她說帶自己的女兒搬到另外一個城市,老公給了她一套房子,也承諾會撫養女兒到十八歲,她一開始的意思是,我不會要他的東西的,感情都沒了,日子都過不下去了,還要這些干什么?
家里親戚知道后慌張不已,趕緊去勸她,“正是因為日子過不下去了,所以你才需要這些錢這套房子給自己一份保障,安身立命比所謂的鬧脾氣重要多了不是么?”
遠房姐姐被說服了,于是離開家鄉去了另外一個城市,跟自己的女兒生活在一起,我不知道她的未來會怎樣,我至今記得她跟我說過的一個細節,她發現自己的老公變心后,有一天她跟老公要錢買東西,老公問她要買什么,家里不是什么都有了么?她回答說要去買衛生巾,老公摸索了半天才把錢掏出來給她。
她告訴我,那個伸手等待的幾十秒的時間里,是她這一輩子最屈辱最難受最五味陳雜的幾十秒,也是她第一次覺得不能為自己做主的被動滋味有多么的痛苦。
這個例子或許有些極端,但是我能思考到的半點思考邏輯是,不要期待一個男人會愛你一輩子,也不要期待他一輩子屬于你,我們自己作為一個普通的個人也都會經常出現各種價值觀,過了一段時間覺得不對了,不合適了于是開始推翻,再換另一種價值觀,所以我們又怎么能期待同樣生而為人的他,也能保持一輩子只愛你,只對你好的價值觀呢?
千萬不要拿男人不是好東西那個謬論來安慰自己,更不要奢望通過別人的好與不好的結局故事給自己作出參考,每個人的人生不一樣,沒有一個人可以參照另一個人的生活方式。
在中國這個社會環境里,一方面總有人拿那一套“要像男人一樣去戰斗”來逼迫女人去奮斗去拼搏,另一方面又總有人發出對女漢子對女權主義宣誓的批判,在這些形形色色的價值觀導向中,我們女生會有人因為年紀大了被人數落是極品剩女,會有人因為在職場里同樣努力但是依舊難免偶爾被歧視,也會因為有人宣導我不嫁豪門我自己能夠養活自己而被別人議論,這些種種的背后,我們總是忘了,我們作為一個人,我們作為這世間的二分之一個體,我們本就應該活出屬于自己的樣子。
我們努力賺錢,那是為了自己高興的時候,也能入手自己喜歡的一件衣裳;我們成為妻子,那是為了在我們在遇上覺得對的人的時候,加入一份愿意照顧另一個人的期待與責任;我們成為母親,也是為了感知這個世界關于傳承力量的偉大……這些種種,之于男人也一樣成立,大家不過都是為了在這個社會中活出自己的一份匹配的人生角色罷了。
無論之于金錢,之于地位,彼此博弈不是一件荒唐的事,恰好是最合適的兩人相處方式,這個邏輯對于情侶對于夫妻也都是適用的邏輯,我們不需要為了證明你愛我而去設定種種關卡,我們更沒有必要因為生活的一些不順就歸咎為“你是不是不愛我了?”一類的疑惑。
我們要的是生活本身,我們要的不過是尋找一個能夠陪自己走一段的人兒,一起感知分享這個世間的冬暖夏涼,當然如果這一個人能夠一輩子就一個最好,可是如果不是,也期待著你不要成為怨婦或者怨夫,用佛學的觀點來說,任何一種結果都是有原因的,犯不著再去計較過往的日子里,誰比誰的付出又更多一些,因為最最重要的,是接下來的人生里,我該過得怎樣,我想過得怎樣,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