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1日 晨讀晚課總結

即日起,開始加入前一天晚上同學們做的晚課。何謂晚課呢?晚課是王路先生提出來的,他當時是這么說的:“晚課的難度比晨讀的更大;我建議所謂晚課,就是報大家一天的所得所失,把做事修心的得力處與不得力處在群里說出啦,請大家見證,就是晚課。本群提倡反躬自省,提倡踐行,提倡切磋踐行中的成敗得失。”

請大家按照晚課的要求來進行,盡量與晨讀避免重復。

要了解此群晨讀活動的須知,請戳→《王路晨讀晚課群晨讀活動須知》

晚課篇

1.睿睿有一個夢想

1.1

春天
我的想象枯竭,手臂低垂
無力承受春天的輕柔

我看到一本書,封面發黑
讓我想起歷史的腐朽
書中的每棵樹都被風吹動,沙沙作聲

我的工作多么徒勞
我的言詞,質樸或堅定
我生命里唯一真實的栗子

我經歷的黎明或黃昏的火焰
我夢中呼嘯的長劍和宮闕
已被另外的力量廢黜

我已退出春天,退到最后的邊緣
我還要退出光亮,像黑夜沉入宇宙

晚課畢,想繼續打盹,盹快過來,給我打打

1.2

由王路先生的文章自省開去,先生云“ 一個人在困境之中,悲觀、沮喪、絕望的時候,能夠挽救他的是貪愛心。一個人在貪欲現前的時候,能夠挽救他的是厭離心。不凈觀對治貪欲,慈悲心對治嗔恨,是修行的基本藥方,叫做‘對治悉檀’。 ” 惜,教者諄諄,聽者渺渺也。

睿嘗聞,般若為諸佛母,三世諸佛皆從般若生,從初得道乃至泥洹,于其中間,常說般若,一切佛法無非般若所流出,無非般若所統攝也。

然,初成頓演,則稱華嚴,漸誘鈍根,則名阿含,對半明滿,則屬方等,開權顯實,則讓法華,扶律談常,則推涅磐。

洋洋灑灑去,何謂般若,竟是如水中月,可望不可得。假借”平常心是道”如何?一切法都隨因緣生,無有實性,空花佛事,水月道場,莫不如此。佛性平等,自信自立,人人皆有佛性,所謂不假他人也。生活中的種種茍且,莫不是般若,莫不是修行,不馴不羈,不拘不束,方為大氣,善否,善否,無不善也。

2.刺客露露

**2.1 **

(配合睿睿~)天寒地裂的嚴冬過去了。忍饑挨凍總算又捱過一年。自春祖秋,辛苦經營的糧食——那汗水淘洗出來的粒粒珍珠,讓“收租老相公”開著大船下鄉,升較斗量,滿載而去。咬緊牙齒,勒緊褲帶,度過了繳租的難關,結帳還債的年關,好容易春天姍姍地來了。

謝謝天!現在總算難得讓人緩過一口氣,脫下破棉襖,赤了膊到暖洋洋的太陽下做活去。

手把鋤頭,翻泥鋤草,一鋤一個美夢,巴望來個難得的好年景。雖說慘淡的光景幾乎年不如年,春暖總會給人帶來一陣歡悅和松爽。——柯靈《故園春》

2.2《禪修茶道百句三字經》

(一)
禪茶要 修道序 十二分 須牢記
一心誠 備茶具 燃香燈 供佛禮
跏趺坐 理氣息 調身心 宜靜謐
二煮水 聽潮音 三洗杯 祛積習
四投茶 五觀色 賞茗茶 聞香氣

(二)
六洗茶 放桎梏 七泡茶 參至理
八分茶 發菩提 九供養 化春雨
十品味 探消息 再謝茶 約舟楫
又參禪 茶理體 禪借茶 顯真諦
茶倚禪 生文趣 性一如 實理地

(三)
茶之源 始神農 解百毒 冶性情
梁國師 寶志公 薦武帝 獎茶工
四祖信 倡禪農 始種茶 道法宏
百丈師 立茶規 制茶儀 上茶供
老趙州 從諗翁 千古傳 吃茶令

(四)
禪與茶 一味融 明本心 見自性
茶助道 身心輕 提精神 祛勞形

降三高 消食靈 抗衰老 目益明
懷感恩 喜分享 廣結緣 涵包容
禪茶趣 和正清 得吉祥 入妙境

(五)
禪茶道 妙用寶 啟六根 修法要
眼觀色 鼻聞香 舌嘗味 意根料
身宴坐 耳根禪 十八界 自內照
制心一 松緊合 空無我 不執著
修慈悲 證般若 直任運 行中道

禪茶.jpg

3.有容君:

雖然今天很冷
但我知道
夏天在逼近
正如以前一樣

桃花
總是第一個開
別的花還在含苞時
它就落英繽紛了

慵懶的春天
離不開床
即使肚子很餓

我終于穿上了圍裙
走進廚房
只是穿著圍裙

晨讀篇

1 多啦z夢

從學術角度看,筮文化,是遠古時代人類從蒙昧時代向文明進化的早期文化產物。也就是說遠古人類對大自然敬畏而又對大自然又缺乏正確了解時的產物。是遠古人對自身與大自然關係的非智性理解。但筮文化中,也包含有若干人類史前史的矇眬記憶和解釋。所以,把筮文化視作人類進化階梯一個曾經歷過的文化史段來研究,可追逆一個民族的文化進化史。但若當成一種信仰,則其衍生物,必產生蠱術。世界上所有民族都獸經歷過這一文明進化史的“學齡前”階段。只不過有的脫離學齡前時代而升讀文明幼稚園早些,有的晚些。中國的黃河流域文化“升讀”期就比西南丶華南地區早。湘丶滇丶桂丶粵文化直至商周甚到春秋戰國時期初,猶是筮文化為主體的。楚文化當時涵蓋上述各省,而楚文化,早期就是筮文化。楚之屈原,其《九歌》《離騷》等,就帶明顯的筮文化痕跡。研究中國傳統文化,要從源頭上厘清文化的發祥丶發展丶變化過程,就算非專家,僅是個愛好者,也應有所認識和有所思考。筮丶蠱在某種程度上說,也是中國傳統醫學史前史的一個組成部分。但隨中華文明的發展,中華醫學走上了醫(學)丶哲(學)結合的獨特道路。(林聰)

2.有容君

《宗武生日》 杜甫

小子何時見,高秋此日生。
自從都邑語,已伴老夫名。
詩是吾家事,人傳世上情。
熟精文選理,休覓彩衣輕。
凋瘵筵初秩,欹斜坐不成。
流霞分片片,涓滴就徐傾。

寶應元年(762年)秋作。時杜甫送嚴武至綿州,因成都少尹兼御史徐知道作亂,遂入梓州(今四川三臺),時宗武留在成都,這首詩是勖勉宗武的,寫作時間,一說杜甫當時送嚴武還朝到綿州,碰上西川兵馬使徐知道亂入梓州,而宗武在成都,因思念而作,首句“小子何時見”,當解釋為何時能看到。一說此詩作于離開成都以后,是面命而不是遙寄,兩說都可供參考。宗武,小名驥子,杜甫次子。

有一個大詩人爸爸是一種什么樣的體驗?

3.刺客露露

《春底林野》 許地山

春光在萬山環抱里,更是泄露得遲。那里的桃花還是開著;漫游的薄云從這峰飛過那峰,有時稍停一會,為的是擋住太陽,教地面的花草在它的蔭下避光焰的威嚇。巖下的蔭處和山溪滿了薇蕨和其他鳳尾草。紅、黃、藍、紫的小草花點綴在綠茵上頭。

4.睿睿

** 點點愚人淚,寸寸成灰心。**

今天是個悲傷的日子。這幾日一直在聽張國榮的《胭脂扣》,因為好聽。

點點愚人淚.jpg

在《胭脂扣》原著中,十二少這角色的重要性遠遠不及如花, 十二少是個看似復雜其實相當簡單的角色,他舍得為如花放棄豐厚的身家,但在生死抉擇之時,又表現得極其懦弱無力,乃至逃避,基本上,是一個色鬼,也是一個膽小鬼,雖然身上充滿了性與愛的張力。電影里如花把她們的定情信物胭脂匣歸還了十二少,把如此重要的東西歸還,表示一切完全結束了。

寸寸成灰心.jpg

《胭脂扣》很好聽,睿睿明天還想繼續聽…巡吹慢遍不相和,暗數看誰曲校多,明日梨花園里見,先須逐得內家歌,那種醉生夢死和為愛傾盡所有的不活了,還有種種其他不想活了。

一個未曾真正戀愛過的人,在感情上只會是一個小孩,她不會知道愛情的刻骨銘心,也不會明白戀愛里的人那種既復雜又矛盾的心情。愛情不是A+B=C這么簡單,也不是強強聯手的疊加。愛情好像什么都不是,佛祖不會再想跟我解釋愛情婚姻生活這3個詞了。

明朝睿哥兒還得繼續醒來,怎一個苦字了得。

5.睿睿愛半山

《小鹿的蹄跡》是睿睿29日晨讀里的一首詩,我實在是喜歡,都連著讀了好幾天了。

啊,我不知道,還有什么事物
沒有被人說過
我不知道,還有什么感覺
需要我來說出
下雪的早晨,我會感到惶恐
我仍然沒有理由說些什么
在秦朝或漢朝的庭院里,下雪
使文章更加優雅
我看到的世界紛亂、寬廣,如同回憶
我的內心悲苦,徒勞搜尋著堅固的東西
我也想過,一次下雪或許就能改變我
但我寧愿保持沉默,等待那只小鹿
從我身邊歡快地越過

小鹿的蹄跡.jpg
腳丫子.jpg
碰碰觸角.jpg

6.佳佳

早上看到群里提到北島那一代詩人,有芒克,食指……我讀過一兩首北島的詩,很喜歡,聽說過北島流洋時辦理簽證時,好像是說他的財產就是中文,富有因為才華的故事!艷羨之余是敬賞!提到了芒克,不得不說下,最近的因緣,我加上了芒克前妻的微信,偶爾看看她的獨白很有意思,覺得是一種享受吧!芒克前妻也是一位作家,寫過小說。現在還炒股

7.段知青

今早讀了睿睿的蘭花詩,想起先前讀琦君的散文,她寫母親做的獨特吃食,我摘抄了大致的制作過程,現在分享給熱愛做美食的群友。

玉蘭酥:玉蘭花瓣凋落后,放在干凈籃子里,不用水洗,等水分略干后,用手指剝碎,再和入面粉雞蛋中拌勻,加少許白糖,用大勺兜子放在淺油鍋里,文火半煎半烤,兩面微黃即可。

桂花滷:金桂,開的季節在中秋前后,開得快,謝得也快,搶在秋雨之前搖下來,太陽下曬一陣以后,便可以搖,揀去花梗、細枝等,在太陽下曬去水分,待半干用瓦缽裝起來,一層糖,蜂蜜也行,一層桂花,用木瓢壓緊裝滿封好,放在陰涼處,一月后,即可取食。

桂花茶:把去了水氣半干的桂花和入焙熟的茶中,裝在罐中封緊,茶葉的熱氣就把桂花烤干,香味完全吸收在茶葉中。

玫瑰滷:盛開的玫瑰花摘下,于通風無陽處吹去水分,半干后一片片輕輕剝下撕碎,將冰糖用適度滾水溶化后趁熱投入玫瑰花拌勻,不可用蜂蜜取代糖,恐有腥味,數日后,溶液漸呈粉紅色,愈來愈深,即成。

整理:睿睿愛半山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