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看《蘇軾詞編年校注》。蘇東坡,蘇大人,貫穿時空長河而光彩不減。敝人偶像。倘溯還當時,憑風頭盛極,擔當superstar-plus名號舍其及誰。
從校注本看,蘇大人行跡處追捧者眾,常會友邀宴,交游廣泛。
摘錄一則新鮮讀來的其迷妹軼事,實在教人忍俊不禁:
自《江城子·湖上與張先同賦,時聞彈琴》一詞校注,釋賦由來。
原詞如下:
江城子·湖上與張先同賦,時聞彈箏
鳳凰山下雨初晴。水風清。晚霞明。一朵芙蓉、開過尚盈盈。何處飛來雙白鷺,如有意,慕娉婷。 忽聞江上弄哀箏,苦含情。遣誰聽?煙斂云收、依約是湘靈。欲待曲終尋問取,人不見,數清風。
根據宋代·袁文《甕牖閒評》里說,蘇東坡到錢塘,正好劉家朋友拜訪,拉著他去游西湖。(插:當時劉家兩位朋友正為父服喪,穿白衣服,詞中故稱“雙白鷺”)到了湖心,有一小舟翩然而至,(迷妹出場),一容貌甚佳的婦人,專程來見蘇大人,自白說:
“我少女時就仰慕蘇大人聲名,因為身在深閨沒機會一窺大人音容。現在雖然已經嫁為人婦了,聽說蘇大人在游湖,冒著罪名只盼巧遇。我擅長彈箏,希望為大人獻上一曲,只求能得大人贈一小詞,我定無比榮幸,一生無憾了。”
最后添了一問,“可乎?”,大人可以嗎?
這么嬌柔地語氣,蘇大人能不答應嘛!我擅自揣測蘇大人的直男心思,項佩偶像光環,聽到夸獎也會喜滋滋吧。真是可愛。
原卷記載道“東坡不能卻,援筆而成,與之。”十分親民和愛護粉絲。送完了還自我得意道,“此詞豈不更奇于《卜算子》耶?”
另外我欣賞也很敬佩這位宋代迷妹的勇氣,我也喜歡當迷妹——去贊美、欣賞、感念美好的人——主動一點又何妨,既然能給自己和他人帶來雙重快樂,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