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參加了某婚紗俱樂部微博互動的活動,被邀約去實體店抽獎親自體驗活動的魅力。我一個人兜兜轉轉終于在淅淅瀝瀝的小雨中,跟著導航找到了那家影樓,門口站了許多打扮看似很時尚的男迎賓人士,看了漂亮姑娘就上前搭訕。自己一個人,心里慌慌的,不會是咋騙的吧?為了核實,打了電話。那客服說話倒挺讓人心安,說直接進去就行。
我心想著,不搭理就行,鼓足氣大跨步的推門而入,來自四面八方的“問候”全然不顧了。進了門:my gad!門內同樣占滿了迎賓人員,這次稍稍的放心了些,有女同志。見了我如同見了財神爺,雙眼放光,集體圍了上來。我找了個看起來相對安全點的,道出我是來參加微博抽獎大賽的。“哦!”全都滿臉敗興的退了回去,讓我等會兒,有人接待。
過了會兒,從門外進來一小伙,瘦瘦的,整體形象到蠻符合影樓的。一上來就說:嗨美女,你長得真漂亮,是混血嗎?這個訕搭的,我明白,沒否認也沒承認笑笑說,我來參加活動。抽完獎,說辦卡得等段時間,并帶著我參觀了所有的室內攝影棚,與款式多樣的禮服、婚紗。我天生語言乏窺,不善于交際,一路上除了必答題外,都是,都微笑沉默。他估計沒遇到我這般的,講得吐沫橫飛,口干舌燥的,我也只是對他點頭微笑。從1樓到5樓,從5樓到1樓,一路上問這喜歡那喜歡嗎,我心里有見地,都入不了眼,可又不敢太直接,就客套的說喜歡。再三澄清:我沒打算拍寫真,只是來參加活動而已。
小伙挺堅持的,一路上也算是盡心為客戶服務。不停的夸我長得漂亮,像俄羅斯姑娘,肯定混血。我淡淡笑著,盡無言與對。逛完了攝影棚,就坐下來開始給我“洗腦”,介紹產品,幾套服飾,攝影師隨挑,送那,送這。最后拿出壓寶箱說:你看這個是我們家最貴做的相冊,上面寫全是英文的,都不寫中文的。額,我忍不住的想問,你是否認識上面的英文,但忍了,不需要,沒必要去問。說的每一句話,都會成為他下一句話開始的論據。大部分從事銷售的人士,應該都明白這是最好的切入點吧。
談了將近2兩小時,我打斷他,問卡何時能辦好。這么長時間了,我都明白,其實辦卡要很長時間,只是拖延時間的一個托詞。他說,你等下我去幫你看看。
結果剛掏出手機,一個自稱是店經理的姑娘坐到我面前,開始侃侃而談。她說的天花亂墜,色彩斑斕。我一面微笑,一面欣賞著她的口才。她歇息時,我由衷的贊到:姑娘你的才思敏捷,口才了得啊,你們老板一定愛死你了。她有些無奈我的不上道,就拋出重磅炸彈來:從2698到999,就給你一個,我破例了,給你做個們店最貴的全英文的相冊。
我瞬間石化,怎么又是英文呢?就英文高大上?就英文洋氣?中國的漢字博大精深,僅說詩歌的唯美豈是英文能夠匹敵的。她還在叨叨叨不停,我有些受不了這種無厘頭的糾纏,義正辭嚴的說,我來只是參加活動,不是為了來拍寫真。
2
公司的一個看似穿著不賴的中年客戶大叔,來商談項目具體的細節。我負責做視覺這一塊,當我給出樣品時,大叔來了句:換了都換了,怎么一個英文都沒有。我要高大上的,有國際范的,不要中文。我蒙了,一個做中國傳統食品的公司,明明那么好的中國古典情懷元素不要,非要國際化的英文,搭配起來不倫不類效果注定不會好的。
我記著顧客是上帝的原則,在嘗試了N次后給了他一版中英搭配的小樣,特意點明說:英文,搭上了國際化顯得高大上,中文是根據企業的文化來著手的,這樣即顯得產品的高大上又符合企業文化。他開心的接受了這說辭,我們都知道第一版明顯比最終版好太多。
3
我剛入公司,辦理入職手續時,行政人員對說,你得起個英文名,我說我的中文名很容易記住。他說這是公司文化,每個員工都必須有個英文名。我英語不好,大學畢業連四級都沒過,上網胡亂百度了個。從入職后,我一直在等待和外企合作的機會,想要用一用我的英文名,可春去冬來,我的名字始終靜靜的釘在職位表上,從未有人喊過。
我公司是由典型的傳統企業轉型互聯網企業,而接待的大小公司都屬于傳統企業,或在轉型中的企業。因此為了顯得新進,技術領域的強悍,公司要求每人一個英文名。
中國有太多太多公司和個人如這家公司一樣,不根據自身的文化底蘊來選擇合適的風格,非要搭國際的便車,胡亂的應用附上英文。都以為用上了英文就國際化了,以為用了英文就時尚了 。
4
我小表弟有件不錯白T恤,上面有很酷的英文字母,他常穿著到處顯擺,說他的衣服是外國的很時尚,而貶低我弟弟的衣服沒有一件有英文字母。有次我認真的看了看,即便英語水平很低可這幾個單詞還是認識:FACK ?YOU!
中國農村有許多的孩子,甚至大人都著印有英文字母的衣服,他們沒有文化,沒學過英語,以為有英文字母那就是時髦,高大上。而很多廠家便抓住了老百姓的心里,不負責的寫了印刷上這些粗俗的英文字母。
不要讓你的盲目跟隨,成了笑話。不要因為沒見過,所以有了英文符號就以為高大上了。
其實藝術照的英文不算什么,就連擁有英文風格的視覺設計也不算什么。但真正明白自己的而所需,所長,才是最為重要的。以其追隨高大上,倒不如腳踏實地的充實自己,讓自己的文化底蘊豐厚起來。用自己的真實實力,證明自己,說服別人,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