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喻
直喻所表現的類似性可以只存在于作者的意識中。(如美麗的螞蝗似的嘴唇 川端康成《雪國》)
隱喻
隱喻的讀者像在玩尋找答案的游戲。...讀者是參與其中的。而直喻中,答案已經備好,讀者更像是旁觀者。
直喻是向對方尋求新的解釋性認識的共性。隱喻是期待對方事先已達到想通。...直喻是理性的辭格,隱喻是感性的辭格。
反復的隱喻容易變成無約束力、不可靠的表達。
例如:今天又見蜻蜓成群地流動著。(川端康成《雪國》 )用流動代替“飛”這一不可靠的表現。
直喻一般是名詞、形容詞,隱喻還可以有動詞。
換喻
有時,語言的換喻只是忠實地記錄了事實的換喻。
例如,(在放映室里)在兩小時之間,我的全身都變成了眼睛。連音樂都聽不到了。(小林秀雄 《近代繪畫 畢加索 一》...小林整個人變成了“眼睛”這個部分。
夸張法
夸張不是欺騙
那不是為了欺騙,是為了使難以相信的事變得明確。...它和反語一樣,是特意為暴露而說的謊。
夸張是對語言的雙重反叛
夸張法,是對語言不充分記述的一種突然翻臉。...故意讓語言說謊是對語言的叛逆。...明知是謊言而特意扯的謊是對謊言的叛逆。...是語言自身夸大地表演自己的不成熟,通過對自己拙劣的模仿秀帶來對自身的批評。...正是這樣產生高品質的幽默。...不具有自我批評的低級夸張很粗糙。
夸張法舉例:“經理突然露出滿口金牙笑了,周圍閃著一片耀眼的金光。”
讓我想到了,奇葩說的范湉湉是霸氣不是粗俗。模仿者如果只是表現粗俗如潑婦罵街,就拙劣了。
夸張法是期待被理解
如果對方識別不出謊言,就成了真的謊言。...所以夸張法是表現者在尋找可以理解自己的可放心的對象。因此有些表現者往往帶點撒嬌的幽默寄托于表現中。
列敘法(類似排比)
列敘法試圖使文章的外形和它的意義內容以及所呈現的現實相似的一種努力。...試圖將數字風格的語言強行用于模擬風格的(現實的)一種嘗試。...比起以數字表示時間的鐘,以指針表示的,更接近我們的生物感覺。
其中有一個子類是漸層法(意思是漸進,英文叫climax,一點點推進高潮)
語言的漸層法,可能類似刺激和興奮的漸層法。
但是多數的漸層法用的不好
像是心里明知道是作者故意設計的梯子,體會著被誘導去攀爬的感覺,就像在游樂場的攀登架玩一樣。
緩敘法(類似雙重否定)
否定的表現之難
如果沒有語言光靠動作,比如用啞劇的形式,否定的表現相當難。
緩敘表現不存在的虛的事物
當說“高興”時,人們就單純的高興。但是“并不悲傷”則是在高興的同時,使不存在的悲傷形象得以成立。
再如“在海里的,那不是美人魚,在海里的,那只是海浪。中原中也《往昔的歌.北海》 由于不存在的美人魚的消失,剩下的海浪殘留著,像是沒被填滿的背景一樣
反義詞的概念很曖昧,可以多個維度來理解
例如奇葩說S3E04,康永:如果反方xxx(反方觀點),就是違反人的本能啊(本來想利用反義詞動物等貶低對方)但高曉松說:那我們就以非人的觀點來看(利用人的反義詞神,超越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