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折中主義(Eclecticism)是種哲學術語,源于希臘文,意為"選擇的","有選擇能力的"。后來,人們用這一術語來表示那些既認同某一學派的學說,又接受其他學派的某些觀點,表現出折中主義特點的觀點。有人認為,折中主義是把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混合起來,建立一種超乎兩者之上的哲學體系。也許吧,純粹和徹底本就艱難。
? ? ? 裝修是件很累的事,事無巨細,一樁樁一件件,都必須自己去安排和實踐。是一件“有得玩兒”,同時也“很好玩兒”的事兒。開始有很多計劃和設想,最主要的是關于配色和環保,選定色系,選定品牌,然后一步步走下去——但,好像根本不可能。
? ? ? 喜歡胡桃色地板,但考慮到樓層采光問題必須放棄,然另選別色又總覺不妥,人總是會不自覺的喜歡類似的東西吧。于是一遍遍的逛建材市場,在價格選擇相對寬松的情況下,依然每次都會不經意選到類似的顏色。于是最后選了較淺的胡桃色。
? ? ? 接下來,門的顏色也要隨著地板的顏色發生變化,也跟著變淺成了原木色。家具雖然沒有變,依然是慕尼黑橡木色,但其實搭配進去一看,已經基本不是最初的設計了。
? ? ? 其實最初發現胡桃色地板太深時,也想過直接換成原木色,門也是原木色,家具則變為調色胡桃。但當時想象著總覺得變化有些大,頭腦中咖色的畫面瞬時變成米色,總覺得不太能接受,于是放棄。
? ? ? 所以現在的結果是咖色加米色——由兩個色系的二選一,生生變成了兩個相近色系搭配。把幾塊兒建材的板子放在一起看了又看,覺得真是很有趣——和任何一張網絡上的效果圖都不一樣——但,感覺還好就是了 。
? ? ? 想全部選擇歐標的產品,地板、墻面漆、壁紙、家具、板材、門等等,至少是直接接觸的部分。但作為一個上班族,就無論如何都很難阻止裝修師傅在墻上刷界面劑,也完全不能在不滿意的情況下讓他們去除干凈。
? ? ? 還有瓷磚,即使全部使用一線品牌瓷磚,也絕沒本事改變瓷磚的燒制配方,無法做到對身體全無影響。再說水泥,任何裝修都絕不可能不用水泥,但大家也都知道,水泥的成分是什么。所以,頂好的就是控制能控制的部分,隨遇而安。
? ? ? 人生大約和裝修差不多,是一件“有得玩兒”,同時也“很好玩兒”的事兒。遇到的事情,好像也都和裝修差不多,尤其是那幾件重要的,好像都有著以上趨勢。當然對象要排除能花上超大價錢又特別堅定的人,還有,一直都不和你講實際經歷的人。
? ? “久旱逢甘露,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這幾件算是大事吧。
? ? ? 頭一件是遇到天時地利。大部分的人,總會希望遇到的。中個獎,剛好趕上飛機升艙,諸如此類。但,希望就能夠遇到嗎?我們過生日時都點個蠟燭,許個愿,“希望自己考好大學,希望自己變漂亮,希望親人永遠健康,希望世界和平……”終究是喜憂參半的吧,于是安慰自己,“得到是驚喜,得不到的話也沒什么”。
? ? ? 還有人和。“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何況哪有幾個自己不養馬的伯樂呢?如果真覺得自己是千里馬,就只好先獨自跑跑等等了,但后來多半就有些累了,覺得興許伯樂是遇不到了,但很快又會明白,能遇到鐘子期就足夠歡喜了。“知遇之恩”這種恩,不是想報就有機會報的。
? ? ? 婚姻。很多時候,“城里”和“城外”的人通通把順心或不順心歸結給這座城,但是,這座城難道不是自己選擇進或不進的嗎?這座城里的一切都屬于心甘情愿,同時大部分情況下,這座城又既非理想的城堡,也并非使人退避三舍的寒窯——何況,如果心甘,焉知后者不會是個好去處。物質和精神,身體和心靈,時間和個人生活的“節奏”,社會的某種進步和無法控制的思想殘留,或者,都不是可以簡單評價或是感嘆的。
? ? ? 成功。每個人想要的成功都不同,理想也都不同,標準大約可以定義為,想象著自己要離開人世時,有沒有得到自己想得到的,又失去了自己不想失去的,到底,會不會后悔。如果答案的一大半是肯定的,或者就會很舒服很坦然吧。
? ? ? “折中”要怎樣定義呢?不是妥協,而是,感性和理智的結合,是盡全力之后的隨遇而安,帶著點兒伺機而動的小心情,有點兒糾結,卻又能發自內心的感覺還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