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be Newell? 曾說過:如果你不去嘗試會失敗的事情,你大概也不會嘗試去做十分有趣的事情。(Valve的老總 :世界最大的游戲開發商之一,《反恐精英》、《DOTA2》的創始人)
記得米未傳媒那句Slogen:我們還在這里,都是源于對無聊的恐懼。用Gabe的意思轉述:失敗并不可怕,無趣才是真的悲哀。看到這句,我忽然把腦洞開到了關于孩子的延遲滿足和挫折教育上。我想可不可以這么表達:為父為母者,需要給孩子解答的是:挫折真不好受,延遲也很痛苦,那么超強耐力,應源于何處?是對于外在“成功“的渴望?還是對于自身“興趣”的探求?
如果是外在的“成功”,那真的很慘痛。因為,太快的速度,太多的信息,圍觀的多是吃瓜群眾的姿勢,讓人很難有揚眉吐氣、衣錦還鄉的成就感。眼睛就像是收銀臺的掃碼機,讓外在被一串串阿拉伯數字精確評價著。
如果向內求,自我的完善。那么當孩子面對失敗、殘忍、和冰冷時候,心里才會有真正的延遲與靜待,持之以恒的匠人精神不也正是如此?匠人之所以能離開物喜的誘惑,把事情做到極致,鮮少不是因為自己本身就熱愛這項技藝。所以,為人父母一場,也是對自己內心的修行,如果想種一朵花在孩子心中,那就身體力行去做,用自己的行為告訴他:無聊,真的是最可怕的事情!然后靜待花開那一刻。或許90和00的勇敢,正來源于他們能夠聽從自己召喚。哪怕未來會被生活打敗,那么就在年輕的時候狠踹生活幾腳吧,因為生活不會因為你甘于平凡而饒過你。
最近發現兒子喜歡畫畫,蠻開心的。于是買了一套畫畫考級的工具36色罐裝的水粉顏料,100張專業的水粉紙,一個8開的畫夾和一個很專業的調色盤與調色格。我老覺得,如果從一開始,就給孩子一些圣神的儀式感,他會不會對這個興趣有更多的敬意或者有更綿長的堅持?如果沒有,但是至少他見過,真正專業是什么樣的感覺。但是卻沒有立刻去報個什么美術課程,才4歲的年紀,技法什么的都是浮云,讓他去感覺和自我表達,從自由里面綿長興趣的養分。或許,會生長出更好的品味吧!這些是我自己從過去的童年里沒有感受到的。 這周就會帶著這套工具,帶著他,去植物園寫生,去看,去感受,然后去畫,去創造……
蔡要要在第一季奇葩大會上說的那段我一直很喜歡:“大抵最溫暖的,應是最平凡的動人,在那一餐一飯之間,溫暖的湯底,燥辣的帶著點垂涎的臊子,就勾起最初的那份熱愛來,于是那燈火闌珊的雋永,最終是抵不過一個厚實的熊抱。歲月揉搓,笨拙的樣子卻能看出點分外的可愛來。人間煙火,在愛流動的環境里,始終是一份歸處的心安,那便是歲月靜好的幸福吧!”孩子,去熱愛你的熱愛,就算失敗又怎樣?我會為你開著那扇回來的門,溫熱那碗家里的面,守著你最喜歡的那個最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