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低脂低糖零添加的食物賣得更貴?

在座的各位應該不會再看著網上的養生朋克們發出嗤之以鼻孔的笑聲了吧?遙想諸位當年,熬夜蹦迪不減,游戲拼酒不滅,抖音快手不少,大家都處在睡你**,起來嗨的精神亢奮狀態。


可畢竟不是每個人的身體都是鐵打的,這么恣意放縱的結果是,大家的耳邊出現這首耳熟能詳的“樂府詩篇”:

人到中年不得已,保溫杯里泡枸杞

枸杞難擋歲月催,杯里再加點當歸

當歸難補身體虧,放根蟲草還不貴

蟲草雖然是很好,鹿茸腎寶是絕配

鹿茸腎寶難受補,紅糖人參展雄威

食補藥補不頂事,買份保險心安寧

保險買了心上提,兜里沒錢吊孤零

兜里沒錢去打工,年年打工年年窮

在窮不能虧自己,明天還得補身體

明天是否身在世,最后化作土一杯

(改編自網絡)



養生作為一個在中國傳承千年的東方生活文化觀念,最初起源于戰國至秦漢時期的《黃帝內經》,歷史上大多數養生專家如東漢張仲景、唐朝孫思邈等更身兼醫學家的身份,這或許在一定程度上反應傳統中醫的特點——人體為有機整體,須保持平衡協調以及辨證論治。


養生的目的就在于保持身體健康平衡,以免受疾病的侵害。


說得再簡單些就是提高免疫力,延長壽命。


2020一開始就把所有人禁足在家的新型冠狀病毒給許多人敲響了警鐘,病毒偏好體質弱,身體差的宿主提醒了人們提高免疫力的重要性。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放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成為養生大軍的一個小兵。


但是與老一輩沿襲下來的養生觀念完全不同,低糖低碳低脂的新概念進入到年青一代的養生清單上。低糖低脂指的就是日常食物攝取時攝入更少的游離糖(如白砂糖)和脂肪,低碳則對應著“生酮”(一種以脂肪為主要供能來源的飲食方式,通常意義上的碳水化合物如淀粉都被納入嚴格控制的范圍),與中國傳統食補做加法不同的是,低碳低糖低脂是對食物做減法。還有諸如輕斷食等的養生方式也引起年輕人的注意,輕斷食大概對應的就是中國傳統意義上的辟谷。

于是無糖飲料,無糖零食便進入人們視野,低卡糖如赤蘚糖醇、甜菊苷等代糖也取代傳統的白砂糖等作為甜味劑添加到食品里。


然而細心的養生小伙伴們會發現市面上的低糖低脂低添加的健康食物通常售價都會比一般食品價格更高。養生沙拉、減脂套餐、無添加手作面包等,這些食物的按邏輯來說制作更簡單,添加劑更少,成本應該會比較低,價格按理來說應該會比味道很好的加工食物更低才對。


比如自己在家做健康沙拉,蔬菜種類5種,常見的生菜、黃瓜、苦苣、紫甘藍、西紅柿都可以在生鮮市場買到,我自己購買以上食材每種500g,花費不過15元左右(苦苣和紫甘藍比一般蔬菜價格稍貴),可以吃三頓!加上網購低脂沙拉醬和自己購買的雞胸肉進行生煎,一份沙拉成本不會超過15元。


然而,某輕食健康餐的香煎雞胸鮮蔬沙拉竟可以賣到36.5元!



某牌售價為6元的氣泡水配料表

打著無糖低卡招牌的飲料,也依然不會少了添加劑。

為什么明明用料更少的低糖低脂低添加食物要比一般食物更貴呢?

要想知道上面問題的答案,我們應該先了解為什么要給食物加添加劑。

1.為了防腐。

食品加工業發展至今,最最最關鍵的環節就是要保證食物不會腐壞。通常有兩種方式,物理方式和化學方式。物理方式就是通過真空壓縮、無菌密封等將食物和空氣中的水分、氧氣、微生物孢子隔絕以達到防腐的目的?;瘜W方式就是添加防腐劑,常見的有苯甲酸、山梨酸、脫氫乙酸及其鹽類化合物。理論上說,只要控制好防腐劑的用量是不會對身體產生傷害的,但是對于兒童和孕婦等身體處于特殊時期的敏感人群應當盡可能少地攝入含有防腐劑的食物。

2.增添食物風味

許多食物在添加了添加劑后,它們的口味和口感會變得十分討喜,能夠在市場中斬獲不少吃貨。下面是某品牌黃瓜味薯片配料表:


仔細看看會發現跟黃瓜一點關系都沒有,倒是跟許多不明覺厲的化合物關系很深。

麥芽糊精是廣泛應用于飲料、冷凍食品、糖果、麥片、乳制品、保健品等行業的添加劑,還可應用于紡織、日化、醫藥生產中。如果用于薯片或餅干這樣的酥脆性零食,那么像薯片這樣的切片造型會飽滿,外觀效果好。產品香脆可口,甜味適中,入口不沾牙,不留渣,次品少,貨架期也長。

琥珀酸二鈉是琥珀酸的二鈉鹽,沒有揮發性,因為是強堿弱酸鹽,在溶液中具有緩沖作用,因此可以防止食品發酸,還能緩和其他調味料的刺激(如咸味),產生鮮美的味道。

我舉了簡單的兩種添加劑的作用,如果不談這些奇奇怪怪的化合物添加劑,就單看我們都知道的“糖”而言。為什么“糖”是很關鍵的呢?

因為加了糖的食物確實好吃,確實讓人欲罷不能??纯醇抑械尼u油、食醋、蠔油、辣醬,是不是都含有糖?


那些初學做菜的小伙伴們是不是都聽過這個道理:菜出鍋前撒點白糖,菜的味道立馬不一樣起來了呢。

那么糖有什么問題嗎?尤其是游離糖(添加到食品和飲料中的單糖(果糖、葡萄糖等)和雙糖(麥芽糖、蔗糖等),以及天然存在于蜂蜜、糖漿果汁和濃縮果汁中的糖,不包括。也就是說,所有食品中額外添加的糖),白砂糖、細砂糖、幼砂糖等等都是游離糖。其實單看熱量,1克糖能產生4千卡的熱量,和蛋白質相當,甚至比脂肪要少,1克脂肪能產生9千卡的熱量。那么有人就說了:如果我每天吃100克糖,相當于一頓飯400千卡的熱量,那么減少其他主食的攝入不就好了嗎?

No!我們攝入食物不能以熱量為本而不看其他營養素構成和來源。糖幾乎是純能量物質,包括許多人認為紅糖能補血,然而每百克紅糖僅含2.2毫克鐵,并且是非血紅素鐵,很難被我們的身體吸收利用。


所以攝入過多的糖,會導致脂肪積累(想想!仔細想想高中生物老師有沒有告訴過你們糖在身體內會轉化為脂肪?。屛覀冮L胖?。?!


并且會形成齲齒,也就是通常意義上的蟲牙;影響大腦認知,也就是變笨;增加患各種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很多漂亮女孩子有的皮膚暗沉和經常冒痘也是跟糖攝入過多有關。

據最新一項研究,孕婦懷孕期間過多地攝入糖不僅會導致血糖升高,甚至還會增加胎兒未來過敏風險。


添加劑的量通常是按照多少的順序排列在添加表上,也就是說排名越靠前的食物添加量越多。

那么為什么加了“糖”的食物會讓人覺得很好吃呢?上面提到的“糖”會影響大腦認知,它可以刺激大腦中多巴胺的釋放,這是一種可以讓人感到愉快的化學物質。正是因為多巴胺的釋放,它欺騙了我們的大腦讓我們覺得食物很美味,心情很美麗。更可怕的是,它會讓我們對食物上癮,讓你吃了還想吃,停也停不下。吃了一袋又一袋,吃了這袋想那袋。其效果可以說是類似于鴉片了。


所以,知道為什么食品生產商要往食物里死命加糖了嗎?

因為加糖才能把消費者的心綁住,才能讓人們持續不斷地購買自己的產品。果然啊果然,要想抓住一個人的心,就得先抓住他的胃。要想掏你口袋里的錢,就得先滿足你的胃!

于是那些為了味道好吃的食物,加了大量的糖和添加劑的食物價格反而比低脂低糖零添加的食物低。生產商知道大多數人買了吃一定會上癮,一定會控制不住內心的沖動,吃完一袋再來一袋,吃完這包再來那包。這樣就會有源源不斷的利潤滾進他們的口袋,然后再研發更好吃添加劑更多更容易上癮的食物,然后再勾引你們,然后又有···


薄利多銷的策略。

那為什么所有的食品生產商不能一起制作低脂低糖零添加的健康食物呢?這樣消費者不就沒得選了嗎?大家就都可以健康又快樂!


如果你和許多小伙伴一樣有以上疑問,那么恭喜你,你一定沒有體驗過真正的健康食物。

殘酷的事實告訴你,但凡是越簡單越純粹越健康的食物,在口感和口味上通常都是令人難以下咽的。能夠用來生吃的蔬菜大多含有苦澀的味道,單純用橄欖油和黑胡椒或是香草香料煎出來的雞胸肉味道寡淡,口感很柴,并不像處理過的雞排那樣鮮嫩多汁(當然不乏烹調大師深諳大道至簡的原理,能夠憑借最簡單的食材和最簡單的烹調方法烹制出最純粹的美味,但是費時費力,不如直接加些粉末來得快)。


健康的食物未入口前,你是信誓旦旦決心要過健康生活的人;當健康食物第一次進入你的口腔時,你是悔恨萬分從flag上跌入深淵的靈魂。


如果不是經常食用簡單烹調食物的人,大概率是不能接受這樣“至簡至純”的食物。這也就是為什么人們提倡低糖甚至斷糖,但是又發明各種各樣熱量低的代糖,雖然代糖熱量低,但同樣會欺騙你的大腦讓你對甜食的渴望不減。

如果所有人都做健康食物,我卻發現讓人上癮的秘密,你說作為資本家的你是用還是不用呢?是用還是不用呢?是用還是不用呢?來自靈魂三連問。

現代工業是以壓縮成本,賺取利潤為己任,不惜絞盡腦汁,死而后已的。食品生產商在生產食品過程中除了考慮食物是否能吸引消費者之外,還要考慮食物的保存時長。毋庸置疑,肯定是保存得越久就越能在貨架上搔首弄姿吸引各位客官駐足購買。


簡單健康,不香甜不香辣的白味食物是不會得到大多數消費者過多的恩寵的,因此他們的價格反而會更高。大多數初次嘗試的人都是抱著好奇的心態購買,很少會回購。所以就像景區周邊的小店,基本以只做一次生意為目的進行高價售賣,反正很多地方你一輩子也只會去一次不是嗎?

這也就是人們覺得想要過健康生活的代價怎么那么高?

因為市場提供的都是讓消費者上癮的商品,只有你們都上癮了,市場才會活絡起來,利潤才會滾起來!


誰在乎你健不健康呢?




參考資料

[1]應欣,盧玉,李義,佟毅,張連慧.麥芽糊精的功能特性及其應用研究進展[J].中國糧油學報,2019,34(12):131-137.

[2]儲闖,黃鵬,鄒旭.糊精產品口味改善[J].食品安全導刊,2019(24):134+142.

[3]遠英.琥珀酸二鈉(SSA—DISODIUM SUCCINATE)[J].甘肅輕紡科技,1994(03):54.

[4].英研究顯示孕期糖攝入量高可能增加后代過敏風險[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9,19(25):32.

部分資料來源于微博賬戶:薄荷不正經運營號

圖片來源于網絡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