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二十來天我就23歲了,在這奔三的康莊大道上,我一邊在飛奔一邊謹記孔先生“吾日三省吾身”的訓誡,患上了愛總結的毛病,每年給自己一個總結,算是一個儀式感嗎?我不知道,但習慣給自己各種紀念日制定一個儀式已經成了我這個人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
還有文藝夢的重金屬少女
最近因為一部火了的電影《喜歡你》,陳老師的歌再次出現在我的歌單里。比起《喜歡你時的內心活動》里矯情的歌詞,我大概更喜歡哲學系陳老師那永遠聽不懂的歌詞,可能是因為聽不懂,總覺得這歌里的高深透露著人生的奧秘。
以前喜歡喜歡陳老師,喜歡張懸,喜歡孫燕姿,喜歡那些渾身透露著文藝氣息的女青年,后來自省過一次,發現自己這渾身大俗氣息充斥的少女大概更適合農村重金屬那樣的調調,然后就再也沒有對誰說過我曾經也是有過文藝情節的青年。我想,為了保持好我大俗少女的人設,我必須要懂得取舍。
現在,我成了一名文案工作者,周圍的同事喜歡樸樹,迷戀民謠,不管男女好像都在身體力行的告訴我,文案,是一份有情懷懂文藝的工作。我又開始混沌了,難道我這大俗少女的設定又要改寫一次?我不是很清楚,就像不清楚每晚到底能多少時間離開公司一樣。
洪興十三妹棄武從良
剛開始踏入廣告行業的時候,告訴家里我的職位叫做文案策劃,當然,家里人并不懂什么叫做文案策劃,他們只知道廣告行業,那種在街邊幫人打印復印的。
后來在我不斷的洗腦中,我爸媽基本知道我也是個腦力勞動者,至此就當上了廣告業的傳道士,巴不得把小縣城的小市民全都洗腦成為都市新新人類,都能懂我是個腦力工作者,和那些個他們口中出去“打工”的都不一樣。
當然不管怎么傳道,我家里還是有一堆成天盼著我被辭退回家啃老的親戚,畢竟在人心中我只是個多讀了幾年書的小太妹。我上學那會兒也確實是個不怎么正經、極度不靠譜的小太妹。考過倒數第一,以曠課為家常便飯,要不是仗著長著張童叟無欺的臉,我現在可能有一堆因為打架而被記下的處分。
勵志這種東西,裝裝就能有咯
上大學的我開始幡然醒悟,大概是對那種為了標榜個性嘩眾取寵的樣子心生厭倦,連自己都討厭自己的時候,我慢慢長成了現在這樣。
大學過得極度平凡無聊,每天就吃喝睡、上課,唯一可做談資的大概是我整個大學生活都沒談過戀愛,對,在一個1:7的學校,女生跟他媽國寶一樣我都沒談上戀愛。有些事兒呢,就是看緣分靠運氣,單身狗并沒有這么格格不入,但卻已經變成了我的人設,對了,從小縣城獨自到直轄市創拼的勵志少女也是我如今的人設。
青春疼痛電影的結局都是假的
工作后脫離了家人的眷護,獨自到陌生的城市,我不清楚那種小說中描述的,關于男女主角或男男主角離家獨自上大學的場景,但在夜深人靜時,我大概能懂電影里大家在異鄉時那種莫名其妙的鄉愁。
畢業兩年,我扮演著一個年少闖蕩在外有夢想的少女,扮演著畢業不久小有成就的女兒,扮演著公司剛入職不久的新人,扮演著同事眼中不大愛說話但性格不錯的小女生,扮演著朋友眼里敢闖敢拼或有思想的好伙伴,
我們自編自導一部關于青春的疼痛電影,我們扮演著所有角色,這些角色也在扮演著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