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去火鍋店大快朵頤了一餐后,回家睡了個甜夢,醒來依舊覺得幸福非常,因此寫上這幾百字,胡言亂語,絮叨絮叨。
袁枚在《隨園食單》里有一篇專講火鍋,卻并非贊譽之詞,而是認為火鍋這一物對食材的通通熬煮不過是糟蹋。不過此話也并非全無道理,上好的霜降牛肉和頂級羔羊肉,必然不會拿來涮火鍋,剛采摘下來的清甜嫩藕和一等一的蔬菜,也必然不能滾進紅湯。麻辣固然好味,在面對頂級的食材時,卻無異于浪費。
若是去一趟重慶,便會發現當地最出名的市場賣的并非與外地一般,皆是些新鮮菜蔬,牛肉羊肉,而是黃喉、腦花、毛肚、鴨腸、鴨血一類內臟下水邊角料,皆是平常菜單上難以得見的部分。這些難登大雅之堂的雜碎血腸兒處理干凈之后一股腦兒倒進翻涌著麻椒辣椒的紅油里,片刻時間便滋味鮮美起來。這才是火鍋真正的神奇之處。
說到火鍋,我最愛紅鍋,外地的清湯鍋也很少有滋味濃厚的,蓋清湯鍋在大部分地區仍舊不如紅湯受歡迎,又費神費力。不過若是在廣東潮汕地區,情況便大不相同了,且不提海鮮鍋和粥鍋這種火鍋變種,僅是熬清湯這一項,廣東菜的優勢便體現出來了。不過廣東那邊,并不言稱“火鍋”,而是“打邊爐”。打邊爐與火鍋,又有不同。因此我的心得也無非紅湯如何如何,真要談一談清湯鍋,自以為吃過的都不算正宗,并不敢談。
那若要熬一鍋紅湯,又要如何呢?紅湯也不僅僅是只有麻辣二字,熬的好的紅湯,麻,有干花椒的香麻,有青麻椒的鮮麻,有姜片大蒜陳皮草果的層層香氣互為表里,有小米辣、朝天椒等辣椒不同的辣度此起彼伏,而當這些味道通通糅合在舌尖時,便合奏起一曲震撼人心的交響樂。除了這些,重慶火鍋多放郫縣豆瓣和醪糟,此乃秘密武器。至于分量比例,不可說,不可說。適量即可。
—————————————————————————七月補充,刷知乎時見一真實事情,某外地人去重慶上學,頭一次吃到火鍋時便一見傾心不能自拔,干脆在自己胳膊上紋了個火鍋圖案的紋身,來表達自己對火鍋無法言表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