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爾巴特:個性是教育的起點

? ? ? 約翰·弗里德里希·赫爾巴特(1776—1841)是德國著名的哲學家、心理學家和教育家。在西方教育史上,他被譽為“科學教育學的奠基人”,其代表作《普通教育學》被視為教育史上第一部具有科學體系的教育學著作。他的教育思想對于現代教育的起源與發展、對于當時直至現在的學校教育實踐和教育理論的發展都產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
? ? ? 所謂現代教育指的是相對于古代教育、隨著資本主義大工業和商品經濟的發展而興起的制度化、普及性的教育,它以人類社會所積累的科學文化知識為主要教育內容,以班級授課為基本教學組織形式,體現了啟蒙運動以來人們對理性和科學的追求。赫爾巴特的教育思想恰恰體現了現代社會的主體哲學和特征。從這個意義上看,赫爾巴特的學說對正處于現代化進程中的中國教育和中國教師來說具有無可比擬的基礎性意味和強大的親和力。
? ? ? 赫爾巴特1776年5月4日出生于德國,父親曾經是律師,后來升為樞密院顧問官,母親美麗聰慧且具有深厚的文學修養。1794年中學畢業以后,18歲的赫爾巴特來到德國哲學的中心——耶拿大學。在當時,許多著名的哲學家和文學家都在這所大學。由于母親的幫助,他認識了哲學家費希特,奠定了他從事教育和研究哲學的基礎。1797年年初,在修完大學課程之前,尚未畢業的赫爾巴特下來到一個貴族家里擔任家庭教師,負責三名男孩的全部教學工作,長達三年。他認真分析了三個孩子的個性特點,制訂了針對他們的教育計劃。每兩個月,赫爾巴特就要寫一份關于他教學的方法和成就的報告,這段教學經驗深深地影響了他的教學理論。可以說,赫爾巴特對教育的興趣就是由這個職務引起的,這也為他后來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體系奠定了一定的實踐基礎。
? ? ? 1799年夏天,赫爾巴特專程拜訪了當時著名的教育家裴斯泰洛齊,與他結下了忘年交,裴氏的“教育心理學化”口號給他以極大啟示。1802年10月,他在哥廷根大學取得博士學位,隨后留校任教,講授教育學、心理學和哲學。剛剛走上大學講臺的他非常努力,慢慢地有了自己的影響力。1806年他出版了《普通教育學》,奠定了他在教育史上的重要地位。1809年,柯尼斯堡大學向赫爾巴特發出聘請,請他接替康德的哲學教席職務,講授哲學與教育學。 他在這所大學共任教25年,講課深受學生的歡迎,當時柯尼斯堡大學約有一半的學生選修了他的課程。
? ? ? 赫爾巴特不僅致力于講臺,而且積極參與教育改革。為了把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聯系起來,從1817年起,他在柯尼斯堡大學建立了教育學研究班,進行教育實驗活動,這是世界上第一個教育研究所。除此之外,他還創辦了師范研究班、附屬實驗學校,為培養優秀教師作出了貢獻。 正是在柯尼斯堡大學期間,赫爾巴特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教育理論和方法。 1835年,他出版了《教育學講授綱要》,對先前的《普通教育學》作了補充和進一步闡述。赫爾巴特對教育事業非常執著,直到1841年8月14日突然昏迷致死的前兩天,他還照常講演哲學和心理學。

? ? ? 赫爾巴特對于哲學、心理學等所達到的洞見和高度,使得他能夠把啟蒙運動以來的現代思想落實和體現在他對教育教學理論的構建上,并使教育學和其他古老以及新興學科一樣,從此擁有了自己的使命、特性和結構,建立一個完整的教育學說理論體系。

個性是教育的起點

? ? ? 赫爾巴特批判地繼承了康德的思想,“不要夢想會有一種更高的權威……因為每個人自己就是判斷者……哲學根本不作判斷,但是,哲學教人學會判斷。” 學生作為“個別的人”在赫爾巴特那里得到了應有的重視,“即使對人類作最純粹的、最成功的描述,這種描述卻同時也始終是對特殊的個人的說明”。因此,教育應該“把學生的個性作出發點”,一個真正的教育者“應該盡可能避免侵犯個性”,讓每個人鮮明的個性輪廓都能明顯地顯露出來。“因為人的追求是多方面的,所以教育者所關心的也應當是多方面的。”而社會的多方面性,兒童理想的多方面性,決定了學校不可能去培養統一規格的人,只能為每個學生的發展創造條件。“我們終于明白,為不同的人準備與確定不同的工作,這對人類是多么有益。同時,青年人的個性是在教育者努力教育中愈益顯露出來的。” 把個性作為教育的起點,實際上是赫爾巴特“人是目的”的哲學思想在教育上的具體反映 。

道德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 ? ? 早在1804年,赫爾巴特就提出:“我們可以將教育唯一的任務和全部的任務概括為這樣一個概念:道德。“道德普遍地被認為是人類的最高目標,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標。”在赫爾巴特看來,形成道德性格是人類的最高目的,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教育不僅要傳承知識,更要塑造學生的性格和德行,培養他們的價值觀與使命感,“教學的最終目的存在于德行之中”。他指出,德育絕不是要發展某種外表的行為模式,而是要在學生的心靈中培養起明智及其適宜的意志來。赫爾巴特從教育學的角度對此闡述,系統提出了內心自由、完善、仁慈、正義和公正這五個道德觀念。赫爾巴特指出,這一最高教育目的的實現不是個別教師、學科所能完成的,需要多方面的、持續的努力。基于此,他批評了僅僅把道德當成一種約束的現象,主張使五種道德觀念成為學生自己的意愿。也就是說,應該使學生養成一種道德性格或道德意志。所謂“有道德的人是命令著自己的”,赫爾巴特主張,對外來的判斷和服從要經過自己的選擇,使外來的東西成為自己的意志,達到“內心的自由”。

興趣是教學的直接目的

? ? ? 興趣作為一個心理學上的概念運用在教學上已有漫長的歷史。但在赫爾巴特之前,歷史上的教育家多把興趣作為教學的一種手段。而在赫爾巴特那里,興趣不是簡單的手段,而是教學的直接目的。赫氏所說的興趣,不僅是指教學中兒童對于所學事物的新穎、奇特而引起的表面興奮,更重要的是指對于所學事物產生的有高度吸引力和高度注意力的內部心理狀態,或者說是智力活動的一種特性。赫爾巴特還認為,教學工作所要激發的絕不是一種單一的興趣,而是多方面的興趣。單方面的過度興趣與完全缺乏興趣同樣會破壞教學的教育性,不利于培養完整的性格和美德。具體來說,赫爾巴特把多方面興趣分為認識和同情兩大方面,包括經驗的興趣、思辨的興趣、審美的興趣、同情的興趣、社會的興趣及宗教的興趣六個方面。為了培養學生的多方面興趣,必須十分重視向學生傳授新知識,而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教師又必須善于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多方面興趣,只有這樣教學才會成效卓著,否則只能徒于形式而失敗。

教育性教學:德育與智育的統合

? ? ? ?從歷史來看,自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識”的命題開始,在教育領域始終存在著協調道德培養和知識傳授之間關系的問題。德育與智育究竟孰重孰輕,究竟怎樣才能把兩者結合統一起來,始終眾說紛紜,莫衷一是。赫爾巴特對這一問題作了比較系統的闡述,第一次明確提出了“教育性教學”的概念,開啟了教學倫理研究。

? ? ? ?具體來說,赫爾巴特的教育性教學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美學和文學;二是數學和自然科學,有時也簡稱為“詩歌和數學”,它們在目的、內容以及手段方面都是有道德性的。我們看到,赫爾巴特的教育性教學不僅從目的上明確了教學存在的道德依據,而且還從教學的方式上規定了什么是好的教學。這就是指教育性教學要引起智力活動。那么,如何使人明智呢?如何使教學充滿智力活動呢?赫爾巴特認為,意愿扎根于“思想范圍”之中,扎根于他業已獲得的觀念的聯合與綜合作用之中。“如果教學開拓了學生的思想范圍,那么,由于欲望在思想范圍中擴展而喪失了片面追求的能量,兒童粗野的本性一般就會減弱。其次,假如教學使兒童理解某種審美對象,那么他們的情操就會變得高尚,以至于會接近意志的正確判斷,即導致實踐觀念的產生。”只要教學有助于兒童的思想范圍的形成,教學就能使人明智。

赫爾巴特學說在中國

? ? ? ?在中國,赫爾巴特的影響同樣重要。他是最早被系統地介紹到中國的西方教育家,對20世紀初期中國建立新式學堂和發展近代師范教育發揮了無人可及的巨大作用。王國維及其主編的《教育世界》通過大量介紹赫爾巴特及其學派的教育思想,開創了近代中國導入赫爾巴特教育學說及理論的先河,這對于教育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在近代中國的建立起到了推動作用。 由于赫爾巴特學派教育學理論的大量引進,使我國在較短的時期內形成了一個較為系統而完整的學科體系,與世界先進水平接軌,這大大縮短了我國教育學科學化的進程。


? ? ? ?可以看到,赫爾巴特把教育學建立在心理學和實踐哲學(倫理學)的基礎之上,建構了一種無論在理論體系上還是在實際應用價值上都臻于完備的教育學體系,使教育學開始走上科學的道路。赫爾巴特在教育史上第一個明確提出要把教育學建成一門獨立的學科,一門獨立的科學,并從哲學與心理學的角度出發,從教育的目的、內容、方法三個方面實踐了對教育學的體系化和科學化。

? ? ? ?在今天,赫爾巴特以及他同時代的一批教育家們在時代精神轉換時期所激起的一次次熱烈的爭論和喧嘩,一次次波瀾壯闊的運動,一次次窮原竟委的深思,一本本嘔心瀝血的巨著,或許都漸次遁入了歷史的塵埃。一代代新的后繼者依次登上了舞臺,他們競相翻新理論,重新提出問題,疾聲反駁對手,拼命證明自身。走馬燈似的轉換,延伸到歷史的深遠處。 然而,每當我們仔細傾聽,就會發現,在這些后繼者的大聲喧嘩中,一次又一次地,不時能聽到回聲,能看到那些問題和答案以變換了的方式再現,讓我們無法停止思索,無法停止前進的腳步。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第一部分:學生的讀書心得 1、李長瑾 第一章兒童的管理,在這一章又分了四部分進行介紹。雖然他提到了管理的目的...
    學者茶館閱讀 2,436評論 0 3
  • 第一部分:學生的讀書心得 (一)楊俐 通過對赫爾巴特《普通教育學教育學講授綱要》的前言以及緒論部分的閱讀,我首先...
    學者茶館閱讀 2,400評論 0 1
  • [小記]看這本書的前提是要寫一篇關于教育學學科的論文,暫時思路并不清晰,打算看完這本書再來寫我的感受。2016年4...
    樂樂加油閱讀 5,137評論 3 58
  • 很老套的標題,但是確實是我這個年紀的人經常想的問題,對未來的不確定性,讓我一個人的時候想起很多,我應該怎么...
    上上的小瘦子_4b75閱讀 238評論 0 0
  • 春暖花開時,你許我無憂無慮,肆意生長; 我心花怒放,單純的向往; 夏風徐來時,你留我孤單彷徨,假裝堅強; 我強顏歡...
    星期七_禮拜柒閱讀 225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