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詩人紀伯倫曾寫過一首詩——《Kahlil Gibran: On Children》。
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兒女。
他們是生命對于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
他們借助你來到這個世界,卻非因你而 來。
他們在你身旁,卻并不屬于你。
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 想法。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卻不是他們 的靈魂。
因為他們的靈魂屬于明天,屬于你做夢也 無法達到的明天。
你可以拼盡全力,變得像他們一樣,卻不 要讓他們變得和你一樣。
因為生命不會后退,也不在過去停留。
你是弓,兒女是從你那里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著未來之路上的箭靶,他用盡力 氣將你拉開,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遠。
懷著快樂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中彎曲 吧,因為他愛一路飛翔的箭,也愛無比穩定的 弓。
? ? ? 昨天看電視劇《小別離》,一家人過年吃團圓飯時,方朵朵的爺爺朗誦了這首詩,我當時就懵了,為什么這么深刻,這么簡單的道理,這么好的詩歌,我現在才了解到,現在才聽到,是我太孤陋寡聞,還是我太一意孤行?這讓我對我管理教育兒女的方式模式產生了懷疑,更多的是有了深深的反思。
? ? ? 兒女真的是我們的全部嗎。我有個表哥在大城市定居,前幾天姑姑去看表哥回來說,表哥8歲的兒子現在還不會自己穿衣服,吃飯還要喂,表嫂自己工作辭了在家專門照顧孩子,孩子從二樓到小區去玩,都要帶下樓,亦步亦趨的跟著,害怕兒子哭鬧。周末還要陪著孩子去各種補習班,要么就是去游樂場。我聽了心里很不是滋味,要知道表哥都快奔五十的人了,其做法可以理解,但不可理喻。其實我自己何嘗不是也在這種怪圈里看不到自我,一天腦子里除了自己的工作就是女兒的生活學習,別的還有什么呢。
? ? ?兒女真的必須按我們設計的套路來嗎。都說城市套路深,鬧著回農村。其實,養兒育女的套路更深。而我們作為這些套路的設計者,正深受其害,為此忙的屁顛屁顛的。我們有些父母,兒女大到考什么專業,上什么大學,小到吃飯走路的樣子,臉上抹什么擦臉油,都成了父母管理的對象。殊不知,這種管理的結果,就是兒女不當家不操心,父母都快古稀之年了,還在為兒女忙碌,為兒女操辦,為兒女拼命,兒女到了談戀愛的年齡,不會談戀愛,不會交際,父母還要操心兒女干這好還是干那好,操心兒女找個什么樣的人家,會更幸福,貌似為兒女好,實則害了兒女,因為你不可能管著兒女一輩子。
? ? ?兒女真的要圍著我們或我們要圍著兒女轉嗎。在我們天水這個小地方,很多父母都希望女兒出嫁了不要太遠,而且嫁出去了,動不動就打電話叫回來。兒子在外地工作,動不動就過去視察一下,不管兒女忙不忙。并不是說要女兒不管父母,對父母不孝。而是想說,各自還是獨立一點好,現在的年輕人喜歡的節奏,方式,父母可能認為不可思議,特別是帶孩子這一點,兩代人的方法觀點就不一樣,往往為了一件小事,像吃飯,睡覺等,鬧的不可開交。
? ? ? ?真的我們就沒有自己的生活嗎。作為父母,必須認識到,我們只有過的精彩,過的舒適,才會得到兒女的欣賞。只要你有自己的愛好興趣,生活就會精彩。我自主擇業后,買了車,我愛旅游,我以后的業余生活就是帶著妻子到處轉轉,盡量少去騷擾兒女。妻子愛畫畫,周末我就帶著她到野外寫生,我順便釣釣魚。同時注意鍛煉身體,每天一個三公里,身體棒棒的,日子美美的,我覺得這樣挺好的。
? ? ? 父母終將老去,兒女終將離去,能夠廝守到老的只有夫妻,愿天下的父母一切安好。
? ? ?兒女是我們的希望,關于他們的未 來,不同的人可能會有不同 的感覺,他(她)也許是你的全部,但是你不應該是他 (她)的全部。隨著兒女慢慢長成,他們開始有自己的思 想,他們會反叛,會辯駁,會思考,會爭執,開始與我們 格格不入,離我們越來遠。
? ? ? ?致我們終將遠離的兒女,愿他們一切都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