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小六知識管理--做閱讀的國王

1.你該讀什么樣的書和主動閱讀

所謂的主動閱讀,是我們要回到一個問題,從小到大,我們都是活在別人的期望中,工作中做的事,學生讀的書都是被人安排我們做的。這個時候我們會發現自己一直在做別人期待我們做的事情,這個時候我們變成了一個工具。

作為一個個體,除了滿足其他人期待我們所做的事情,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要去思考的就是我們到底想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想過一個什么樣的生活?這是很多人都沒有去想的,我們要通過閱讀學會思考,學會寫作,最后去追求個人的品牌。這樣的一個過程,其實就是追求自我的一個過程,所以希望我們希望這個課程不僅僅是說交給大家一個技能,關鍵是我們要在這個全新的世界里找到另外一種生活的方式,找到另外一種生活的可能。

所以,當我們開始去思考尋找自我或者說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時候,閱讀就會變成一個很重要的技能。

我們通過閱讀來獲取大量的知識,把別人的見識變成自己的理解,把別人的經驗變成自己的經歷。通過大量的閱讀能夠快速去了解外面的世界到底在發生什么?你知道別人是如何思考的。那通過閱讀,當然,如果只是單純的閱讀其實并不能幫我們變成更好的自己,我們需要把從別人拿過來、學過來的東西轉換成自己的,所以我們需要思考如何對我們學過的知識做整理和轉換。

當我們進行了思考和整理之后到底對還是不對呢?或者說我們整理的到底有沒有效果呢?其實我們可以通過輸出的方式來檢驗自己。在學校里我們讀的書學的知識都用考試來檢驗,而我們工作了以后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我們會發現很多人說讀書難或者說讀不進去很難堅持,這就在于沒有人監督我們了,沒有考試來考核我們。而當你在追求自我的時候,寫作包括內部的輸出其實就是在考核。
圖片發自簡書App

上面這張圖把我們這六節課程的核心全部展現出來了,我們這六節課會通過閱讀思考寫作,最終會去形成一個個人品牌的三大核心競爭力。

我們今天的第一個主題叫做快速閱讀,再講這種閱讀方法之前,我們需要對閱讀有一個清楚的認識,我們需要理解每一個閱讀方法有他的局限性。就像很多人說我看過很多讀過很多方法,那我是不是你現在讀任何的書都可以用這種方法呢?

其實不是這樣的,這些閱讀方法像一套一套的刀具,你可以把讀書理解成做菜,當你拿到一個食材的時候你自然會想到會想到不同的食材用不同的刀具。我們把閱讀氛圍四中類型。

第一種叫做主視閱讀

這種閱讀有點像吃大米白面一樣,通過碳水化合物我們來強身健體。因為吃了糧食才能夠有力氣保持一天的能量去干活。我們在職場當中其實也需要這樣的一種閱讀方式,通過閱讀我們了解比如《高效能人士七個習慣》、領導集體、執行力、組織管理能力溝通能力,這些都是我們在職場或者在生活當中需要去學習去一直掌握的技能,這樣你才有足夠的力氣和能量。

第二種閱讀的類型叫思想閱讀

這種閱讀我摩恩都接觸過一些,經典的名著,歷史文學哲學,這一類都屬于精神類的需求。通過閱讀這類書籍,能夠陶冶我們的情操,讓我們的人格得到一種鍛煉和塑造。

第三種就是蔬果閱讀。

這類閱讀其實是我們常用的一些工具類書籍,我們通過查閱字典,還有比如技能工具類查找比如ppt,范例五百例等,這些書籍都屬于工具類的閱讀屬于蔬果類的閱讀。

最后一類是甜點閱讀

所謂的甜點就是我們在讀這一類的書籍時候我們沒有一個明確的目的,你看前面三種閱讀方式都有目的是吧?最后一種純粹就是一種消磨時光,比如說網絡小說、神仙穿越都屬于這類,就是圖個樂!雜志也屬于這類!

所以找完了這四種閱讀的分類其實我們就能夠給我們今天晚上的閱讀方法下一個快速方法做一個限定。我們今天講的快速閱讀的方法,實際上只限于第一種也就是生存需求類的閱讀,因為這類書籍有一些很明顯的特征或者很方便我們進行快速閱讀,而很多小伙伴在我們學完快速閱讀后想精神類比如紅樓夢我們是不是也可以一天把它讀完?你覺得這個可能嗎?精神類的書籍需要我們像海鮮一樣去細嚼慢咽,而不是饕餮一樣大口吞咽。

生存需求類的書籍在《如何閱讀一本書》里被叫做實用類書籍。

所謂的實用類書籍,就是我們剛才講的第一種分類就是主視閱讀,實用類書籍分為說明類,比如《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如何高效讀懂一本書》、《小強升職記》,這類的書有明確的說服或者行動建議,就是告訴你你該怎么辦?對你有一個明確的指導。

還有一類叫做說明規則形成的實用書,比如說《精進》、《失控》、《淺薄》,他其實并沒有給你太多的指導性意見,但是會告訴你現象,為什么這么做會產生什么樣的原因?

舉例子給你看。比如《淺薄》會告訴你為什么我們現在用手機會變的越來越淺薄,他會用大量的試驗例子來告訴我們。

當你看到這些例子和理論之后你會自然而然的形成一套行動的方法。
比如說我以后是不是應該少用導航儀?不然我的腦子會越來越單純?所以只是說明現象然后用實驗證明給你看,然后具體的行動是靠你自己去行動,這種也叫做實用類書籍。

當你知道了實用類的書籍有兩種后你會發現生活當中很多買的書籍都屬于這類,除了小說,很多商業類書籍、工具類、暢銷類的書籍都是,那我們應該選擇什么樣的書籍來讀呢?所以你應該定位自己想要學習什么技能,想要定位一個什么技能。

上面這張圖是一個我自己創造出來的技能羅盤。你會發現最中間的那個圓叫做舒適區,也就是我們覺得自己已經非常熟練的一些技能,第二層是學習區,藍顏色的,就是你提升的技能,你不可能把所有技能都提升,因為你沒有時間。這邊還有另外一個維度,就是通用技能基礎技能和專業領域三個領域。

通用技能包括時間管理、閱讀能力和溝通能力都是,專業基礎技能包括團隊管理、寫作技能、知識管理,這些是稍微有一點點專業性,然后專業領域是最高的。當然這三個領域的界限也沒有那么清楚,我們這樣劃定界限意味著你可以對自己有的技能做一些簡單的分類,看看自己的技能在哪個區域內,知道自己的現狀,然后知道自己應該就哪一方面的現狀進行閱讀了。

那你適合讀什么書呢?就讀適合你的,讀你需要的,讀你喜歡的,就是不要讀別人要你讀的書,所以很多人覺得讀書枯燥,而且為什么有人在看到別人在曬一本書好后你自己買過來發現根本讀不進去,就在于你根本就體會不到這本書對你有什么用。我看很多人就是為了讀書而讀書,這種情況下發你發現很難堅持下去,所以讀書還是要有非常強的目的性的,特別是在讀實用類的書籍的時候。

在講快速閱讀之前,我們隊整個閱讀方法做一個大概的介紹。在《如何閱讀一本書》里他把閱讀分成了四個階段: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分析閱讀和主題閱讀。

基礎閱讀我們在五六年級的時候掌握了,就是認字,詞句。很多時候我們在大學畢業之后還停留在這個階段。所以在工作后,發現沒有人來考我了,為什么別人讀這么快?是因為閱讀是一項技能,是技能就需要不斷進行訓練。而且還要掌握一系列的方法。

檢視閱讀就有點像快速閱讀,分析閱讀類似于精讀,主題閱讀就是根據一個主題同時讀大量的書籍。

四個階段是一層包含一層的。
無論讀任何一本書,你都可以帶著這四個問題去讀。你會發現帶著問題找答案,會很有意思。

2. 為什么要進行快速閱讀

為什么要進行快速閱讀呢?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增大我們這種“信息不對稱”。什么叫做“信息不對稱”?比如剛出了一本書,因為你比我先看這本書,你就可以去做分享。這時候,你知道了,我不知道,這就是“信息的不對稱”。所以我們很多時候聽別人的分享,是因為別人讀的書比我們多。

既然我們知道了增加閱讀量是減少我們信息不對稱的一種好方法,那么問題來了,如何將你的閱讀量增加10倍?不要緊張,因為我們普通人的閱讀量,一年可能就讀4、5本書,十倍就是40本,換算下來,就是一個禮拜要讀一本書的節奏,這是每個人都會做到的,只要把握一個節奏理解我們的技能。

很簡單,你要做閱讀的國王,你只要主動閱讀,只讀對自己重要或者喜歡的書可行,一周讀一本。接下來就教大家如何進行快速閱讀。

閱讀國王,每當我拿到一本新書,我都有一個念頭,我只有30分鐘的時間,一定要說出我想要的東西,如果沒有我就把你扔掉或者撕掉!

是不是有這樣的心態就好呢?當然不是。我們要當國王,有一系列的方法。

3. 如何快速閱讀

第一個階段叫做預覽

我們要搞清楚讀這個書的目的是什么?首先看一下封面背面,通過目錄了解一下大概講什么,結構,通過序言我們知道作者為什么要寫這本書。看完之后你有一個大概的印象,就會決定自己要不要讀這本書,很多人都不看這些,直接拿起來就讀。讀一本書最終要的成本就是時間。

這個過程有點像我們的相親,會先找個咖啡廳聊聊,如果還不錯就會深入溝通看電影吃飯,如果不合適我們就會各回各家!

很多人會買很多書,通過預覽如果你發現一本書你完全不感興趣,那你是繼續開始讀還是送人扔掉呢?我相信大家都有答案了!

第二個階段叫掃描。

這個過程一定要快,不要停。你可以用熒光筆做記號,去尋找兩類關鍵詞,一類是和主題相關的,另一個是你的潛意識,你覺得這個很重要就可以畫下來。還有一些你不懂的可以畫出來,這是你找到你自己不懂和學習的機會。

第三階段是跳讀。

就像鳥兒俯視,你已經把覺得重要的地方畫出來了。前面兩個階段分別是5分鐘、5分鐘,那么第三個階段就是20分鐘。很多人覺得30分鐘讀完一本書,這個太功利了太可怕了,其實不是。30分鐘是我的速度,也不是所有的書我可以30分鐘讀完。而是說30分鐘是前面三個階段,因為每本書都會有自己的節奏。當你開始練習的時候可以慢慢來,所以才建議大家一周一本。

三個階段還是不變,只不過每個階段都時間變長。剛開始的時候可以每天花2個小時的時間。通過練習你會發現這三個階段你會越來越嫻熟。

4. 沒有輸出的閱讀都是無用功

所有的快速閱讀都是教大家如何快速收集信息,而如果沒有輸出我們讀得再快都是徒勞無功的。就像一家餐館,我們進很多的原材料,我哦們最終目的不是拿到這個原材料我們吃掉,而是做出產品。

所以可以嘗試一些輸出,比如拆書便簽、一篇讀書筆記或者書評,也可能是一張思維導圖或者視覺手繪。

一周一本書其實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到的。第一就是明確目的,第二就是設定時間,第三就是檢視閱讀的方法。

回顧一下讀一本實用類書籍的目的,比如我想提升自己的溝通能力,就去市場上找到關于溝通能力而且評分很好的書籍,買回來按照剛才講的那個方法讀完就好了。

8020法則,真正很重要的地方只有20%,200頁的書重要內容可能就40頁,除去圖標圖片,可能只有32頁的精華。哪有人會說,我用20%的時間獲得了80%的內容,那還有剩下的20%我錯過了怎么辦呢?我說:錯過了就錯過了。否則會浪費時間。

結合明確目的,設定時間和檢視閱讀,你可以嘗試一周一本書。使用快速閱讀每次你會把這本書過一遍,而通過不斷的快讀閱讀,你可能對這本書越來越了解,也可以將開始遺漏的給遇到。
獻身說法,我曾經試驗過兩個方式一周讀一本書,一種是每天看一些,一周讀完一本書,而另一種是每天都把書翻一遍,最終我發現第二種方法的效果要好很多。因為第二種方式相當于你把這本書看了7遍,效果自然會很好!

任何的方法其實都非常簡單,最關鍵的是你要堅持去練習,并且找到適合自己的節奏!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