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近三十載的光陰里,我一共待過四座城市。從地理上看,這四城風馬牛不相及——從華北平原的無名小城,到千湖之省的九省通衢,再到燕山腳下的巍巍帝都,最后定格在黃浦江畔的摩登之都。在倒敘和正敘的問題上略作糾結,決定采取更符合人類記憶規律的正敘。由于有些事件發生的年代過于久遠,疏漏之處權作笑料,供當事人茶前飯后之消遣。
擇一城終老,遇一人白首。一座城市的性格是一個人性格的基色。祖國幅員遼闊,有六七百座城市,自然也就有六七百種基色。lj同學曾經將他待過的城市按喜歡程度排了個序。我不大喜歡這樣。凡是待過的城市,多少有些感情,排序難免厚此薄彼,還是博愛些好。
這世上,有人喜歡江南小鎮的精致秀雅,有人仰慕燕趙大地的雄渾悲壯,有人鐘情關東平原的一馬平川,有人眷戀云貴高原的此起彼伏。城市的變遷在歷史的更迭面前顯得是那么的無力,可具體到每個人,卻又是那么的深入靈魂。平心而論,一座城市承載著的是無數人幾年甚至幾十年的記憶。
趁著年輕記憶力尚好,我將自己在每個城市中的感受和記憶記錄下來,以了卻自己沒有成為作家的遺憾。
PS:每一節,我都會盡量還原當時的想法,一些表達會略顯幼稚,皆因當時人生觀的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