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天閱讀中國式眾籌原創挑戰已經進行了三分之一,大家對于中國式眾籌相對來說有了稍微深入地了解。
中國式眾籌一直強調,眾籌的核心是人,人是關鍵,人找對了,項目開展起來相對就比較容易。
但是好像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可能就不那么簡單了,每個人的圈子不同,圈子的質量不同,如何去尋找這些同頻的人一起同路呢?這是每個參加21天原創挑戰的學員都很關心的問題。
從挑戰開始第二天我們就一直在群里(包括我也私信過幾個學員),建議大家把每天的學習總結在完成提交的同時也分享到自己的朋友圈,讓身邊更多的朋友知道你在做什么,知道中國式眾籌,堅持分享,可能就會找到同路人,但是,似乎沒有一個人響應,而相反的,一個年紀相對比較大的學員從第一天開始自己就堅持分享,沒幾天就有人私信她請教如何眾籌項目。這就是堅持的結果,大家不會去在意你的文字寫得是不是多有逼格,在意的是這件事情的本身能不能對他有幫助。
中國式眾籌的傳播和引爆離不開微信。
存在于你微信朋友圈的好友,肯定在某一方面和你有著相同的價值觀,你分享一個東西,當然有關注的也會有不屑一顧的,就像微商講的“種草”,每天分享,剛開始不求你認同,但當你每天都在解讀和分享同一件事情,勢必,會引起別人的好奇,進而開始關注,除了分享的內容本身,引起他們關注的可能更重要的是你對這件事情的堅持,不是嗎?不信,你試試看。
有人跟我說:很多時候,我們知道該做什么,但往往都是說的比做的多,執行力不夠,導致最后什么也沒做成。
執行力取決于什么?個人認為。執行力來自于你對于某件事情的重視和用心程度,如果這件事情對你很重要,你看會不會只說不做,就像中國式眾籌講人是項目的核心一樣,即使你籌到同頻的人,什么理念啊,情懷呀各方面都認同你,但是身在曹營心在漢,又有何用呢?
很多時候,我們總是在尋求別人給我們答案,卻從來不去踐行過程,那么,即使別人給再多的答案,可能也是無用的。
如果我們能試著去做,哪怕只是很小的一件事情,結果一定和什么都不做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