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如何用49天從懶癌晚期成功逆襲,兼職收入幾十萬
很多小伙伴都想要成為一名斜杠青年,拓寬自己的收入來源??墒?,大多數并不能如愿。其實,真正導致人們失敗并不是因為自身能力差,也不是因為寫作難。
而是因為缺乏自律精神!
time之前絕對是個十足的懶癌患者,工作太清閑,也沒什么壓力,直接進入一種“溫水煮青蛙”的“退休”狀態,看似安逸,實際很危險。我也和懶癌做過很多年的斗爭,均告失敗。
直到自己換了一套策略,僅用不到49天的時間,就從懶癌晚期患者華麗轉身為自律達人。
正是靠著自律,time成功打造出自己的副業,簡書粉絲四萬六,知乎粉絲過萬,光是靠兼職寫作一年就能輕松收入十幾萬元以上。
今天,time就給大家好好分享一下自己的這套秘訣,全文萬字以上的超值干貨,講解十分詳細,完全可以作為行動指南,不管你有多懶,意志力有多差,通過這套秘訣,你都可以見證到自己的明顯進步!
這一篇文章講解的整套方法,你可以用在自己身上,也可以學會后教給孩子。
盲目花錢給孩子報班學鋼琴舞蹈,不如先真正的教會孩子自律,這才是最應該養成的品質。最好的親子教育就是父母和孩子一起努力,一起成長。
一.自律的重要性:不自律,萬事不成!
一件事情要想成功,不論大小,其實都是一個量變積累成質變的過程。
如果缺乏自律精神,則根本沒有辦法做到質變。不自律的人,做任何事情都成功不了。
你的工資不夠花,想要做內容創業來賺錢,可以啊。
做內容創業還是很賺錢的,既能提升自己,又能夠提升收入,何樂而不為。
但是,如果你不自律,不懂得堅持,不懂得執行,再賺錢你也賺不到。
你只能夠眼巴巴的羨慕別人。
不自律的人,往往有兩種特征。
time制作
曾幾何時,我們都會有各種各樣的計劃,明知道自己應該去寫作,去看書,可是就是提不起精神,今天的任務拖到明天,明天的任務拖到后天。這就是典型的執行力差,計劃制定的很完美,但是卻根本落實不到行動上。
意志力差則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管不住自己。明知道看書的時候不能碰手機,可就是管不住自己的小手,拿起手機就放不下。
二是堅持不下去。熱情高漲的練習了一天,可第二天就撂挑子了,連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也做不到。
值得注意的是,養成自律的關鍵不是打敗拖延癥,也不是提升意志力!
我們之所以在自律養成的路上“屢戰屢敗”就是因為搞錯了重點。
自律的核心內容是習慣養成。
只要你真正的學會習慣養成的技巧,則自然就能成為人人羨慕的自律達人。
二,我們為什么自律性差?為什么做事很難堅持?
原因一:目標制定的太大,讓自己倍感壓力
急于求成,總想一步登天就會導致我們將目標制定的太大。也許,剛開始定目標的時候會熱情高漲,斗志昂揚,但這都是假象。
等到真正實踐的時候,才會發現目標和現實差距過大,這就會讓自己壓力重重,看不到希望,最終“繳械投降”,只能選擇頹廢度日。
在我看來,這個世界上沒有不上進的人,每個人都知道自己應該努力。之所以有人很頹廢,很麻木,很不求上進,只是因為他們在通過這種逃避的方式來減輕壓力,讓自己心里好過一些而已。
原因二:計劃過于繁重,讓自己過于疲憊
有個讀者就給我看過他的每日計劃,說真的,整個計劃密密麻麻,任務太多,而且分散。這樣的計劃肯定會將人壓垮的。
人每天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如果每天都在集中精力去工作,去奮斗,這樣的人生不僅太沉重,也缺乏趣味。
更何況,過于繁重的計劃往往只是一張紙而已,根本堅持不了幾天就打回原形。
time之前就是這個類型的。我的朋友評價我為“間歇抽風綜合癥”:
即一個月里面總有那么兩天是充滿斗志,超級勤奮刻苦的。但只有兩天,剩下的二十多天則是重度懶癌患者,什么都不想做。
原因三:心態過于悲觀著急,讓自己感到失望和害怕
有的人看待事物會很悲觀,總從負面的角度去觀察。
比如,在執行計劃的過程中,他們總會很敏感和著急。
總是一個勁的問自己:為什么愿望還不實現?為什么事情還沒有起色?
這樣做,心態自然就會跑偏,總是感到失望,害怕失敗。
有句話叫做:功到自然成。
這里面點出了努力,堅持的重要性,但不要忘了,還有一個關鍵詞,叫做“自然成”!
忽略了這一點,你再努力也沒有用。
原因四:過于完美主義,接受不了任何瑕疵和變動
在我看來,完美主義絕對不是個好習慣。
過去的我就是典型的完美主義,這也導致我經常紙上談兵,卻根本無法行動。
因為我接受不了在執行過程中的任何瑕疵和變動。
只要自己在執行中有些不足,或是因為特殊情況導致計劃有些變動,我就會覺得這份計劃制定的不完美,所以終止行動,企圖制定更加完美的計劃。
這是執行過程中的最大忌諱。
也有人會因為完美主義而破罐破摔,比如,因為減肥目標所以每天的計劃是不能吃甜食。但是,因為今天沒有管住嘴,吃了一口蛋糕,所以就覺得反正今天的執行已經不完美了,索性破罐破摔,今天敞開吃,明天再去執行。
此時,所謂的完美主義只不過成為不自律的借口而已。
原因五:固定思維,以不適合自己為借口
經常有小伙伴問我,time老師,我想要了解一下內容創業,看看適不適合我。
我發現,現在的人經常會將“適合”這個詞掛在嘴邊,他們往往是一直處于尋找的過程中。
他們也將其作為理由。為什么不行動,不堅持呢?因為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
這個理由果然夠冠冕堂皇。
time制作
《終身成長》這本書中講解了兩種思維習慣,一種是成長型思維,一種是固定型思維。
成長型思維的人,崇尚努力,愿意接受挑戰,認為失敗沒有好與壞,失敗只是自我提升的機會,面對失敗時,他們會更加努力提升。
固定型思維的人,鄙視努力,他們更崇尚的是天賦,認為天賦決定了高度。他們覺得,有天賦的人做事情是十分順利的。他們害怕挑戰,失敗后就覺得自己不適合這個,索性放棄。
可以看出,以不適合自己為借口的人更多的是固定型思維。
當他們失敗或是進展很慢,收效甚微時就會覺得,這個不適合自己,他們應該去找適合自己的。在他們眼中,適合自己的一定是做起來事半功倍,效果顯著的。
你看,他們多天真。
事實上,一旦你踏出舒適區去學習,去適應新的節奏時,你都會感覺很不好,你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這并不是在預示著你不是這塊料,或是這不適合你。僅僅只是因為你離開了舒適區,你的生理機能對變化的一種本能反應。堅持下去你就會適應。
原因六:在執行“倦怠期”中沒有使用“強心劑”
在我痛定思痛終于決定一定要養成自律的好習慣時,通過長期實踐后發現,在有意堅持的過程中會有一段時間是“倦怠期”。在該時期中,完成任務變得容易,不再刻意了,但是效果卻還未顯現出來,人們會喪失一開始所有的斗志,變得迷茫和自我懷疑,每天完成指定行動變得可有可無。
這可以說是養成習慣的最后一道障礙。
time有好幾次都是折在“倦怠期”。要想打敗這最后的敵人,必須要學會使用“強心劑”技巧。
想方設法在無聊的行動重復中找點樂子,讓自己堅持下去。
三,習慣養成的原理和四大關鍵點
習慣養成的原理
既然,自律的核心內容是習慣養成。
那么,要想真正的學會習慣養成的技巧,就必須要先知道它的原理。
我就用最容易理解的方式去講解。
我們平時的行動更多的是受潛意識所驅動。潛意識占人腦的92%,顯意識才占剩下的8%。
我們之所以在行動中感到力不從心,就是因為總想要靠理智,靠顯意識來去完成任務,而不懂得利用潛意識的強大力量。
舉個例子。
我大學專業雖然是英語,但是我的英語水平很臭。太多單詞都忘記了,但是有個單詞我至今印象深刻。
書籍的英文單詞是book。(不要笑,我的英文就是這么爛,不要問我是如何坎坷畢業的)
為什么呢?因為在我很小的時候,這個單詞是第一個背會的,反復背誦了不知多少遍。
這個單詞已經完全深入到了我的潛意識中,雖然長大后根本不怎么使用,但是我依然記得。
在我背誦這個單詞的時候,完全可以不過腦子,脫口而出。
這就和我們系鞋帶時是一樣的。
當我們一開始學習系鞋帶的時候,我們在用顯意識去學習,當時會感覺很刻意 ,必須要一步步來,否則做不好。
但是,當我們不斷的重復這個動作時,潛意識就將其記住了,然后再去系鞋帶的時候,就完全可以走神,但依舊能夠做的又快又好。
time制作
總之,顯意識是有意識的去學習一件事情,潛意識則是無意識的重復一件事情。
萬事開頭難,就是因為一開始我們在用顯意識努力,這個過程是跳出舒適區的。我們會感覺不舒服,很累,很別扭。
當你將某個行動不斷重復深入到潛意識后,你在去做該行動時就又回到了舒適區,感覺很自然,很輕松,甚至不易察覺。
這個時候你就將其養成了習慣。
由此可以看出,習慣養成的原理就是將某個行為方式通過刻意的重復以深入到潛意識中。
如果你在習慣養成中失敗了,歸根結底就是因為刻意重復的次數不夠,該行動沒有進入到潛意識而已。
習慣養成的四大關鍵點
習慣養成有哪四大關鍵點呢?
關鍵點一:情緒
我們可以將習慣養成的過程比喻為釘釘子。
釘子是要養成習慣的行動,手拿錘子釘釘子是重復行動的過程,木板就是潛意識。
我們的目的就是重復敲打釘子,讓釘子深入到木板中,釘的越深,釘子越不容易搖晃。
我們往往會忽視情緒的力量。
正面情緒會有加持力,更有利于習慣的養成。
負面情緒會有阻力,會阻止習慣的養成。
重復行動的過程中難免枯燥乏味,我們必須要通過一些技巧,如挖掘內在價值,確定獎勵等方式來調動我們的積極性,讓情緒更積極正面,拒絕苦大仇深式的自我提升。
關鍵點二:想象力
意志力并不是萬能的,也可以說,在想象力面前,意志力的作用其實并不大。
當你的想象力和意志力相互沖突時,想象力往往可以占據上風。
比如,戒煙。你用意志力去戒煙,可是,當你想到自己抽煙時的場景時,意志力就會潰敗,然后就通過各種借口來抽煙。
知道這個原理后,我們在習慣養成的過程中要切記:
多用想象力,而不是意志力!
不要把注意力更多的集中在意志力的運用上,因為這只會增強無力感。
越用力越不能成功,越可能有各種意外導致事與愿違。
人們在用意志力解決問題的時候,往往會習慣于先想象和愿望相悖的情形是什么。
說白了,他們一邊因為害怕失敗而不斷的想象著失敗后的樣子,一邊又用意志力強迫自己,壓抑自己,這樣的習慣養成必然不會成功。
而是要有計劃的去想象成功后的樣子,將想象力聚焦于正面的場景中,讓其發揮效用。
想象力一樣有生產力!
關鍵點三:行動本身的設定
我媽媽在涂抹面霜的時候,總會習慣性的用很大的力氣,她覺得這樣做,面霜可以更好的被皮膚吸收。
事實并非如此,我媽媽臉上皺紋很多。她用力涂抹的行為并沒有讓營養更好的吸收。
人們都有個誤區,為了更快的見效,會在短時間內用力過猛。一旦發現沒有作用的時候就灰心喪氣。
習慣養成的秘訣在于:重跨度,不重強度。
比如,你想要養成堅持跑步的習慣。
跑步是核心行動,但并不是說你每天跑1000米就要比每天跑100米更容易養成習慣。
重復一個行動,重點并不在于該行動的強度,而在于重復該行動的次數和跨度。
當你降低了行動強度時,自然就更容易堅持了,這也保證了行動的跨度。
其次,行動本身的設定要盡可能的簡單直接。不要太分散,不要制定太多的條條框框。
你在養成習慣的過程中,對于該行動還處于刻意的階段,太多條框會分散注意力,喧賓奪主,反而影響效果。
比如,你想要學習寫作,提高寫作能力。然后你制定出下列計劃:
每天積累五個題目。
每天看兩頁書。
每天看一集寫作課。
每天收集兩個故事。
這樣的計劃過于復雜,最好每個階段對應1-2個。
比如,當前階段就老老實實的每天看兩頁書,然后復述,為日后創作提供充裕的知識儲備。
關鍵點四:刻意重復的時間跨度
既然習慣養成的秘訣在于刻意重復的跨度,而不是強度。
那么,刻意重復的時間跨度到底有多少呢?是網上經常說的21天嗎?
其實并不是。
刻意重復的時間跨度并沒有固定的標準,這要看你養成的習慣到底是什么。
《堅持,一種可以養成的習慣》一書中就將其分為三類:
a.行動習慣(即每天規律的行為,如讀書,寫日記,整理等)
b.身體習慣(即與身體節奏相關的習慣,如,減肥,運動,早起,戒煙等)
c.思考習慣(即與思考能力相關的習慣,如,正面思考,邏輯性思考能力,創意能力等)
不同難度的習慣培養所需要的時間也不同。
所需時間最短的是培養行動習慣,一般需要一個月的時間。
培養身體習慣則大約需要三個月的時間。
培養思考習慣所需要的時間最長,大約要用六個月的時間。
不管你要設定的具體習慣目標是什么,培養習慣的過程都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對于養成所需的時間有所了解,起碼會有所心理準備。知道目前處于哪個階段,才能有所準備。
四,確保成功的習慣養成七大原則
原則一:少即是多,一個階段的目標最多三個
less is more。絕對是真理中的真理。
在制定計劃和習慣養成中,千萬注意,一個階段的行動目標不要過多,1-3個最為合適。
其次,該行動的規則一定要盡可能的簡單,直接。不要有太多規則。
越多規則越消耗精力,越不容易完成。
確定好行動目標后,一定要注意,落實在計劃上的行動量只需是最低標準即可。
比如,你要養成的目標是每天跑步1000米,但你可以將每日跑50米作為行動目標。
重點在于你每天重復跑步這個行動,而不是具體的強度。
先將這個行動養成習慣,具體的量就很好提升了。
每日跑50米這是每天的最低標準,狀態好可以超額完成,狀態特別不好的話,你也可以輕松完成這個目標。
這就是在做目標細化。
先完成基礎目標,完成后根據情況在此基礎上進行提升和加大難度。
比如,你的目標是每天跑步50米以上,那么,觀察第一周自己的執行情況,如,你每天都能保證自己跑400米以上,那么,第二周可以酌情上調行動最低量,如設置成每天跑200米-400米以上。
這樣制定出來的計劃既合理,又有效。避免了再次淪為一張廢紙。
很多人都想要通過寫作來賺錢,但是又無法堅持寫作。
我每天都會寫1000字以上,從未間斷過。但是,要知道我一開始設定的目標是每天寫50個字以上。
即便在我最懶惰,心情最差的時候,我也都能超額完成,根本停不下來。
這就是制定目標的心理戰術,看似目標很微量,不起眼,但是實際效用巨大。
具體的行動最低標準,根據自身情況來定。
原則二:制定計劃要“立足當下”和“功利”,學會挖掘內在價值
我之前就有個臭毛病,制定計劃的時候喜歡為未來操心。
考慮的事情都是以后的事,白白浪費時間。
這就違背了制定計劃要立足當下的原則。我覺得真的沒有必要為尚未發生的事情去過于擰巴。
幾乎是人人都會制定計劃,但大多都是有個前提條件。那就是:等我有錢了之后。
光從是這一點就能看出我們的計劃多么缺乏可執行性。
我們有太多的計劃,但卻很少有真正基于當下的。
我原來也是如此。
其實我的經濟條件一直不錯,但是人心不足蛇吞象啊,同志們。
過去我的計劃往往都是:
等我更有錢后,我就會去考研究生。
等我更有錢后,我就去學攝影。
等我更有錢后,我要好好學習一門外語。
等我更有錢后,我要帶爸媽到各地好好轉轉。
有一次過生日,朋友送給我一把很好的吉他。當時我就定下目標,好好學習吉他。幾年過去了,吉他一直放在柜頂上吃灰塵,然后我就制定一個特別可笑的目標:等我更有錢后,我就好好學習烏克麗麗。
細想一下就知道,“等我有錢之后”這并不是必須的前提條件,而是一個將本來現在就能做的推到了未來,這樣既能讓自己成為虛假的,有上進心的人,還能夠麻木內心,不用再自責。
要問世間最難的事是什么?我覺得就是活在當下,接受當下的自己。
如何確保自己的目標設定是遵守了當下原則呢?
可以問自己幾個這樣的問題。
我們還可以拿出一張紙,在上面分成“健康形象”,“個人能力”,“經濟條件”,“人際交往”,“家庭關系”,“個人夢想”六個類別。
在每一個欄目中寫上你當下能力能夠支撐你達到的目標。確定好目標后,就可以制定行動計劃了。
判斷該目標是否有可行性的方法很簡單,就是看你想到這個目標時內心是否有恐懼。如果自己壓根根本不相信自己能成功,證明以你目前的實力,該目標有些大了,你需要先對其進行細化。
制定目標的時候還要“功利”,千萬不要漫無目的地去做。
必須要有明確的意圖和目標。
就拿看書來說,看書不能是打發時間,以這個目的去看書的,必然收獲不了多少。因為你沒有輸出上的壓力,更沒有動力。
如果是看書,就要是以功利的心去看,比如,我之所以看這本書是為了將里面的知識學會后寫一篇講書稿來賺錢。
不要覺得這個俗,談錢不俗,靠自己的能力來正能量賺錢是值得肯定的。
制定目標的時候切記要知道自己為什么這么做,這樣做對自己有什么好處。把這個好處寫出來,當你堅持不下來的時候,看一看就能很好的刺激自己。
原則三:遠近結合,主次分明
目標的設定,最好要遠近結合,主次分明。
比如,你想要靠寫作來賺錢,還想要學會一門外語。這些是中長期目標。
設定中長期目標的一開始雖然見效很慢,但是堅持到一定時期后會有“爆炸性”的效果。
又如,運用斷舍離技巧整理屋子是短期目標。
短期目標的好處在于見效快,只要執行,效果就一目了然。
中長期目標往往需要拉長戰線,短期目標可以根據當時情況臨時補充。
目標的設定就是要這樣遠近結合,主次分明。
原則四:無獎勵,“不成活”
堅持的過程是乏味的。
我們必須要想盡辦法來刺激自己從中找樂子,以此通過重復來積累勢能。
之前,我覺得可以效仿打游戲的獎勵機制設定。
游戲平臺為了讓我們能經常的玩游戲,一般都會設定通過簽到,時長,完成任務等方式給獎勵。獎勵是貫穿整個游戲的。
我當時還自己設定了積分制,每次完成目標給多少積分等等,最后發現太麻煩了,反而適得其反。
最后經過摸索,我發現沒必要將獎勵模式做的太復雜,其實越簡單越好。
比如,我很迷吃雞游戲,總想要玩。當我發現自己有這個苗頭的時候,馬上補充在計劃書上。要想玩游戲,必須要高質量完成一個當天的行動目標或是進行一項新的,有意義的體驗。
完成一項目標或是新體驗,只能玩一局游戲,哪怕是“落地成盒”,剛進游戲就Game Overl了,也要愿賭服輸,不能再玩了。還想繼續的話,就滾去完成目標。
這樣簡單的規則反而執行效果很好。
既玩游戲減壓,轉移了注意力,又高質量,超額的完成了任務。
這就是在行動過程中獎勵機制的重要性。
當然,為了刺激自己去認真實踐,可以用獎勵這一招,同樣,也可以用“懲罰機制”這一招。
如果自己沒有完成任務,那就要接受懲罰。
說實話,這招是因人而異的。就拿我這種臉皮厚的來說,我自己試過很多次,再恐怖的懲罰都嚇不住我。
所以我是沒有用這一招的。
但是,我的一個朋友,她就靠這招“懲罰機制”讓自己成功考上研究生。
她的方法就是如果完不成當天的復習任務或是想要放棄考研時,她就必須要去看前任的朋友圈。
因為她的前男友結婚了,經常曬幸福。
我的朋友一看前任朋友圈就各種受暴擊,反而將痛苦化為動力,現在各種開掛逆襲。
因此,在具體的實踐中,不管你是處于反抗期,不穩定期,還是倦怠期,只要學會運用“獎勵機制”和“懲罰機制”,就都能笑著或哭著堅持下來。
管它呢,反正堅持就是勝利唄!
原則五:關注積累情況,而不是具體效果
在執行過程中,我們需要關注的是積累情況,而不是具體的行動效果。
一定要將進展情況更形象清晰的展示出來,這樣可以刺激自己,鼓勵自己繼續加油。
人們在決定是否去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不僅是看這件事對自己有沒有好處,而且也看過去是不是已經在這件事情上有過投入,這就是沉沒成本。
堅持也是一樣。
當你想要放棄的時候,一看自己已經堅持了那么多天,如果今天不去完成的話,之前的努力就白費了。為了之前的積累,只能去繼續堅持。
你可以用打印機將目標計劃進展表打印出來,貼在顯眼的位置上,你每天都可以看到它,看著里面的小格子一個個被顯眼的彩鉛涂滿,真的是一件特別幸福的事情。
這是我之前做的目標計劃進展表。
如果過于在意執行效果,就會大大干擾自己的行動。
其實,做事情講究的是功到自然成,這個“自然”是大學問。
我之前練字的時候,可以說是屢敗屢戰??偸蔷毑缓?,更準確地說是堅持不下來。
因為我練兩天后,自己一寫就發現怎么還是那么丑,算了,放棄。
直到我在一次飯局上認識了個朋友,他的字很漂亮,他說當時練字的時候一開始遇到的問題和我一樣。最后他就告訴自己,不要關注自己寫的好不好,就先“麻木”的臨摹,一遍一遍的臨摹。每天就要求自己臨摹一篇字,每個字臨摹兩行。寫完就算完成目標。
堅持了好幾個月后,他發現自己開始進入狀態了,然后才去刻意的模仿筆畫,往細里面摳。
原則六:可以超額完成,但不能貪心去做其他的
我們設定的每天執行量是最低標準的,太容易完成了。
千萬注意,這個時候可以盡量超額完成,但不能貪心去設定其他中長期的目標。
這就和你在木板上釘釘子,最好是將一個釘子牢牢的釘進木板里,再去釘其他的釘子一樣。
而不是釘一下這個,再釘一下那個,最終所有的釘子都不牢固。
比如,你之前制定的目標是每天寫50字以上。
你實踐后發現,自己每天都能寫100字,這個時候要盡量的高質量超額完成任務。
而不是滿足于每天只完成最低目標,另外又去制定了一個每天做一個短視頻的目標。
原則七:允許犯錯,積極改正
在執行的過程中,千萬不要犯完美主義的毛病。
有時候,“眼里進不了沙子”并不是個好習慣,還是要學會“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我之前在執行中對自己的要求太嚴格了。比如,看書的時候精力有些不集中,我也會覺得自己這個目標執行的太差了,不算數。
在一開始的過程中,如果經常這樣,就會誘發“破罐破摔”綜合癥。
一旦執行中有錯誤,或是沒有完成目標,就覺得今天都給毀了,索性先破戒,什么目標都不執行了,等明天再重頭再來。
比如,你的目標是減肥,所以自然要節食。但是你那天實在太饞了,就吃了一小塊蛋糕。
吃了就吃了,允許犯這個小錯誤,但是學會及時止損,下次盡量少吃點。
而不是反正今天都破戒了,那就吃個痛快,等到明天再去節食。
這樣的減肥永遠不會有效果。
五,習慣養成計劃執行中的六個秘訣
秘訣一:抓住執行的中心點和瓶頸點
舉個例子。
我想要改掉賴床的毛病,那么,我要養成的習慣就是每天早上六點起床。
這是我每天要去刻意重復的行動。
可是,這個行動的中心點和瓶頸是什么呢?
很多小伙伴包括之前的我都以為是意志力的問題,表鈴響了后,我必須要用理智鞭策自己,讓自己起床。
真正去執行的時候才會發現,臣妾真的做不到啊!
我下過各種鬧鐘APP,比如只有拍照才停止響鈴的,根本沒有用。我拍完照繼續睡啊。
之所以這樣,就是因為沒有找到該行動的真正中心點和瓶頸!
我們可以倒著分析。
起床困難是因為什么?
如果是因為很困,睡不醒,還想睡覺的話,就證明睡眠時間不夠。
我們只要保證睡眠時間,表鈴響后自然就不困了。
這樣,我們就可以根據制定早起的時間來算前一天應該幾點入睡,而且保證自己上了床后就關手機,不要玩手機了。否則睡眠時間又被縮短了。
如果是因為醒來后玩手機而延誤起床,那么我們就可以專門做一個便簽紙,上面寫著“起床不準玩手機”,貼在手機屏幕上。第二天醒來后看到便簽的提醒,自然就不玩了。
秘訣二:執行中要有儀式感
儀式感是很多人所忽視的。并不是說在愿望實現時才有資格有儀式感。
儀式感應該融入到每一天中。
這是對自己的尊重,也能夠增加生活的趣味性。
在執行計劃的時候也要有儀式感。
比如,寫一份愿望清單,只能寫三個愿望,愿望不要過于無厘頭,制定的也不要過高。標準就是想到愿望時不會有過分的壓力。
然后每天睡前喝醒后都要讀幾遍愿望清單。
又如,每天完成寫作目標的時候,可以先布置一下自己的辦公桌。我會在書桌上擺一個阿拉丁神燈,寫之前會習慣性的摸摸神燈,然后心里默念“讓我的寫作事業越來越順”幾遍。
好吧,阿拉丁神燈的故事是我的最愛。
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來設計。很好玩。
秘訣三:無痛苦“替換術”
這個適合用于我們消除執行中的瓶頸。
比如,我每天晚上睡覺前都喜歡玩手機,這就導致我雖然很早就進被窩了,但是睡很晚。
這就是我完成早起任務的瓶頸。
如何消除呢?可以用一招“替換術”,完全無痛苦哦。
將瓶頸找到后,分析這個瓶頸的作用是什么。然后找作用差不多的來進行替換。
我之所以喜歡睡前玩手機無非就是為了打發時間,看看新聞之類的,來滿足自己閱讀信息的需求。
那么,我可以選擇用讀書來替換玩手機。
你有剛拿起書看了目錄就睡著的經歷嗎?
自從我換成睡前看書后才發現,睡前看書真的很催眠,寶寶再也不失眠了。
有的小伙伴喜歡看一些“無腦”的電視劇啊,小說什么的。都是講霸道總裁或是重生后迎娶白富美的那種。
稍微看看可以,如果整天刷劇沉迷于此的話,那就很不好了,真的很影響價值觀。
想一想自己為什么喜歡看這種無腦的電視劇,其實都是因為無聊,想要打發時間。
能夠打發時間的行為有很多,比如,做手工,玩拼圖,看推理小說,畫數字油畫等等。
這些都要比看無腦電視劇健康的多。
秘訣四:遇阻嚴重時要“以退為進”
每個月總會有那么兩天心情不好,看誰都不順眼,做什么都提不起精神。
我將其稱之為“心情低落期”。
沒必要與其硬碰硬,如果自己真的心情不好,或是執行遇到很大阻力的時候,可以選擇“以退為進”。
比如,有時候我工作完后,想到自己還要完成寫作任務。我就會覺得好累啊,然后找各種借口。
原來的話,我會選擇放棄,算啦,今天就休息吧,明天再去完成??傻搅嗣魈旌笪疫€會找同樣的借口。
現在我會選擇和自己對話。
我會問自己,現在想做什么?至于目標,先不提,更不要決定到底是否完成。如果想要睡覺的話,那么我就先允許自己睡一會兒,睡醒后,自然心情好很多,然后再去完成任務。
又如,今天應該去健身房鍛煉,可是各種犯懶不想去。于是我會臨時將目標進行細化。我會告訴自己,今天如果去了健身房即便不鍛煉身體,也算是完成任務。
這個目標就很好完成了,我去了健身房后,我又會和自己商量,反正來都來了,要不就在跑步機上走兩步?
然后又對自己說:“走都走了,要不就跑五分鐘。”
就是靠這招“以退為進”來進行自我忽悠,沒辦法,雖然我一把年紀,其實我還是個孩子呢。
秘訣五:學會冥想,善用潛意識的力量
潛意識的力量真的很大,如果不會利用真的浪費了。
潛意識在睡前和醒后這兩個時間段很活躍。可以寫一些正能量的句子在這個時候不斷的重復。
我經常會重復的句子是“每天我生活中的各個方面都越來越好”。
之所以這樣重復是因為這個句子既能夠給我正面的暗示,又不會產生自我質疑等負面情緒。
每天最好拿出10到15分鐘的時間來冥想,想象現在的自己完成目標,愿望實現后的情景。
越真實越好,用身心來感受那種開心滿足感恩的感覺。
我之前每天練習冥想的時候,過于刻意,堅持下來后發現,反而很累。當你過于刻意的時候,很容易會對今天的冥想進行評估打分,這樣反而增加了壓力。
我前一段時間看了《天才假象》,里面介紹了很多頂級運動員通過積極肯定和冥想的方法來提升水平和確保穩定發揮的案例。
其中,作者馬修·薩伊德介紹了自己的方法,我練習了一段時間,感覺很好。
方法如下:
首先,先選擇一個沒有人的,很安靜舒適的地方,然后閉上眼睛,開始進行呼吸練習——吸氣,放松;長吸氣,長放松;更長地吸氣,更長地放松。
接著開始進行“積極想象”,他的方式是首先會從局外人的視角去看,然后變換視角,回到自己的身體,以第一視角去感受自己成功后的場景。
然后,進行“積極肯定”,重復正能量的語句,比如“我能贏”,“我一定可以成功”等等。
大家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調整。
最好保留一開始的呼吸練習,這個可以讓你放松,進入狀態。
但是千萬記住,不要刻意。想象的內容以讓自己感覺良好為標準,而不是強壓自己,讓自己非要想象成功的樣子,如果你感覺到壓力的話,就證明你的方法錯了,用力過猛了。
秘訣六:做個快樂的“甩手掌柜”,學會放下
當我們根據計劃不斷執行的時候,當我們刻意的進行積極肯定和想象時,就會本能的關心實踐效果如何,愿望為什么還不實現。
一旦你出現這樣的思想,就好比是在游泳時腰上系著大鐵塊,最終將你拖入海底。
成一件事情需要天時地利人和。這不是說你一個人撩起袖子就能夠全部解決的。
我一直覺得,成就任何一件事,都是整個大環境合作的結果。而我們只是其中一環。
這就好比我們在參加4*100米接力。
我們只需要認真的跑自己的這一棒就可以了,跑完后就要把接力棒交給下一個隊友。
懂得交接就是懂得放下。
如果你什么都想要管,反而是一直不將接力棒交接出去,這樣你的比賽名次肯定不好。
放下并不是放棄,而是允許其各司其職,不要瞎操心,越在意,越緊張,越做不好。
我記得小時候背課文的時候,越著急越背不好,總是卡殼和斷片。最后抱著視死如歸的心情,索性在睡前復習了兩三遍就睡覺了。第二天竟然背誦的很不錯。
我們太著急了,每天按部就班的完成計劃,然后就去享受生活吧。該玩玩,該吃吃,該學學,這樣的生活才有滋有味。
我們做好自己分內的,剩下的就是讓其順其自然吧,時間絕不會辜負你的努力!
好啦,希望我今天的分享能夠對你有所幫助,也希望你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讓自己越來越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