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才出來工作幾個月,找到電話售銷的工作。我那時的同事說“你很適合做這行,口才好。”聽他說時,我自信滿滿,并想到以后的業績,雖然不是第一,但是能中上水平,我自信自己能行的。但現實打我一巴掌,我干了兩個月就干不下去,被辭了。第一個星期,我沒有做成一張單,同事們安慰我,“很正常,我們都是這樣過來得。”一個月,我還是沒有做成一張單,上司常常叫我去辦公室談話。問我什么原因造成這樣。上司說了幾點讓我改,我嘗試著改,沒有效果一成不變并同時認為這不是根源,所以改不了。我回想起來我和客戶說話語無論次,過度緊張。得出自己不擅長與陌生人交談,人際交往能力差。從不找口才方面的工作。
我小時候,村里只有兩個同年齡的女孩,其中之一是我。三四歲時,有性別之分。我現在還印象深刻的記得,那年夏天,村里的小男孩們多數在河邊玩,我也湊熱鬧,玩著水時,一個男孩子推我一下,我坐在河里。指著我說“你和我們不同,走開。”耳邊聽著圍觀的小男孩的笑聲,不絕于耳。說實話打擊很大,以后沒有玩伴,孤家寡人一個,造就今天的我。
讀古典老師的《拆掉思維的墻》,明白自己的思維從小時候,門就鎖上,只剩門縫,應付著日常交往。在農村有特定的環境,最典型的重男輕女,男孩嬌養,當成寶貝。女孩粗養,當成傭人,這也是環境造成的原因之一。現在,女孩子24歲還沒結婚,親戚朋友催婚,父母以此為恥,恨不得沒生你出來。總在自己耳朵說,滿腦子只有相親兩字,淪為剩女。男孩不購房也是會招親戚朋友的勸說,內心搖擺不定,貸款購房,淪為房奴。
這是特定環境的錯嗎?主流觀念為主的時代,不順大流,被眾人指責,這是自己的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