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等待生一樣靜候死

每一件事物都有其開始、延續和死亡,這些都是包括在自然界要實現的目標之內的。人生就好比這樣一個過程:一只球被人擲起,而后又開始下墜,最后落在地上;或者像一個水泡,它逐漸凝結起來,突然被伸到水面的樹枝觸碰了一下,轉瞬間便完全破碎。生命也是這樣一個從出生、成長到衰老、死亡的過程。所有人都會走向同一個歸宿,那就是死亡。

面對死亡,我們要把它作為自然的一個活動靜候它。就像你能夠安靜地等待一個孩子從母親的子宮里分娩出一樣,也請你從現在開始就準備著你的靈魂從皮囊中脫離的那個時刻的來臨。這一切,都只不過是自然的正常的活動,你不需要恐慌,只要靜靜等候就可以了。

日本有為禪師一百多歲高壽時身體還特別健康,耳不聾,眼不花,牙齒還完好無損,總是紅光滿面,一副樂呵呵的樣子,給人一種氣定神閑的感覺。

有位生命學專家想從禪師這里得到一種長壽秘訣,就專門來尋訪他。第一次尋訪時,老禪師說:“沒有什么秘訣,連我也沒弄明白我為何如此長壽的。”幾年后,專家再次拜訪老禪師。禪師說;“我知道為什么了,但是,天機不可泄露。”又是幾年過去了,禪師的身體依然強健,一點兒也看不出老,好像違反生命的自然規律。生命學專家再次來拜訪,他對禪師說,他對生命的探討,不是為了個人,而是為了全人類。

這次,禪師終于說出了他的長壽之道,他不無遺憾地說:“我從六十歲就盼著圓寂,視圓寂為佛家的最高境界、最大快樂。可是,我的修行一直不夠,一直未能實現早日圓寂的最大意愿。這,也許就是你要探討的長壽奧秘吧!”

世間有幾個人,能夠用這種泰然自若的態度面對生死?

人們普遍害怕死亡,這種恐懼的情緒是因為對死亡的無知造成的。人類習慣把死亡與衰老、疾病聯系在一起,因此,在人類看來,死亡是很痛苦的。其實不然,每個人都要經歷一個從年輕到年老、有稚嫩到成熟的過程;每個生物都要經歷春夏秋冬四時的變化;所有的生命都要經歷自然帶來的一切活動。人的死亡只是具體的生命形式的結束,而構成這一生命形式的氣又會回到物質世界中,重新加入宇宙生命的無窮變化。

我們以樹葉為例,春天讓樹上產生樹葉,然后風把樹葉吹落,接著樹木又在落葉的地方長出新的樹葉。人也和這樹葉一樣,不管這個人是被稱頌和贊揚的,還是被詛咒和譴責的,都不過是自然界中的一個短暫的存在。死亡只是讓來自自然造化的生命再次復歸造化。

死亡把你和正在和你一起生活的人分開,把你可憐的靈魂同身體分開,要知道,你與他們的聯系和結合本來就是自然給予的,現在只不過是自然要把這種結合拆開。

自然將靈魂與身體分開,便是把死亡賦予了你。死亡只不過是讓你脫離目前這種生活轉而進入另一種生活。那么我們又何必要執著于塵世,希望自己在這里逗留更長的時間呢?

從生走向死,這是合乎自然的一件事,所以,在世時我們要順其自然行事。死時跟隨造物變化。不欣喜生命的誕生,也不抗拒生命的死亡;明白生死只是忽然而來,忽然而去,不忘記自己的來處,也不探求死后的歸宿;命運來了,欣然接受,事情過后,又恢復平常,在即將離去時對別人的態度仍然和善,把自己的品格友好、仁愛和溫柔的一面一直保持到最后一分鐘。

???????????7?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昨天終于消逝今天也很好那么明天會更好么可惜昨天的你不會消逝2017-12-02日更第四十
    千鳥和她閱讀 101評論 0 1
  • 一起,一落,一朝,一夕。一枯,一榮,一興,一衰。一息長嘆,一曲衷情。一生孤枕,一世蹉跎。
    木有文采的喵閱讀 336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