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被父母教訓了,摔倒磕到了,想要什么東西了,管用的招數,就是哭,好像很多事情,只需要用哭這一招,就可以得到安慰、滿足愿望。
如今,當年身為孩子的我們都已成人,對于尋求安慰、表達委屈、滿足訴求,往往會有很多種方法,唯獨好像放棄了哭。
而慢慢地,我們從一哭就有人哄,變成了再苦也要忍著笑。
1.
前段時間和父母去附近一個新開發的景點轉,傍晚,下山棧道,人們緩緩向山下走去,三三兩兩的聊著天試圖緩解疲勞。
走在我們前面的是一對年輕的夫妻和一個小男孩兒,可能是累的緣故男孩突然停下來,坐在地上哇哇的哭了起來,母親和孩子交流了幾句后,像是達成了某種協議,把男孩抱了起來,男孩瞬間不哭了。
不久,抱著孩子的母親可能是累了,把男孩的父親喊了過去打算把孩子交給父親抱,沒成想,孩子一到父親懷中,又開始大哭了起來。
一邊哭,一邊喊:媽媽抱,要媽媽抱。
那對夫妻犯了愁,那位父親給孩子講道:“媽媽已經很累了,爸爸抱不是一樣嗎。”可孩子無論如何都止不住哭,且愈演愈烈,最終,母親又重新抱起了孩子,才使孩子安靜了下來。
身邊的父親給我講道:孩子這是用哭來訛人呢,這一哭不就能讓媽媽抱了嗎。
2.
本想反駁,但仔細想想,好像是這么個理兒。
經常會看到,有孩子摔倒了,開始是不會哭的,直到有大人去扶起來抱起來,擔心的這里瞅瞅那里摸摸,看有沒有摔倒什么地方的時候,才開始大哭,這時候的父母定是趕緊去哄孩子的;
在景區,在游樂場,也會看到有的小朋友想去玩什么項目,想吃什么東西了,卻沒被允許,然后就會用哭來解決,而很多父母為了哄孩子最后也會滿足孩子的心愿來讓孩子不再哭。
不得不說,這招的確挺有用,大多數的我們曾經也是如此。
可慢慢隨著年齡的增長,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很突然的發現,身邊的同齡人變得都不怎么哭了,就會開始覺得,大家平日里都不會哭了,自己要是哭的話,會被笑話,會被當成容易被欺負的人吧,也因此,自己哭的也越來越少。
再后來,很多人離開家鄉,離開父母身邊去上學,去工作。可能忙于學術研究,忙于掙錢吃飯,忙于陪客戶,越來越多的人,慢慢把生活過成了一個人的生活。
畢竟已經二三十歲的人了,整天要忙于各種繁雜事務,哪有心思去想著哭這回事兒。即便是再有了想要的東西,自己也會
何況,成年人的世界比兒童的世界復雜的多,女生怕哭花了妝,男生怕哭讓別人說你不夠堅強,不論你多么委屈,總有人會說你是錯誤的。
所以我們往往看到,一個個白天光鮮亮麗的人,只有在夜晚的掩蓋下,當身體里充斥著酒精,當身邊沒有其他人,才會哭的那么徹底,那么令人傷心。
而這時候的哭,早已不再是有目的性的為了換來想要的東西,為了得到安慰,僅僅可能是因為委屈、因為壓力、或是因為想家、想念某個人。
3.
小時候,羨慕那些可以忍住哭,露出笑的人,如今,卻羨慕小時候那么敢哭的自己。
什么時候開始覺得長大呢?
外出開始被喊成叔叔阿姨;過年回家親戚們催問對象的事情;身邊的朋友由多到多再變少,委屈越來越多眼淚卻越來越少;和家人出去旅游的時候自己成了訂酒店定路線的主力;爸媽和你聊天的內容也開始變成了對未來的規劃。
就是很突然的,有那么一天發覺,自己不是小孩子了,不能再用哭去解決問題了。
就是很突然的,有那么一天,開始有一種強烈的愿望:我要開始按照大人的方法處事了。
嗨呀,做大人真的好煩。
雖然變成大人可以合理的去談戀愛,可以不受約束的去旅游,可以做更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
可年齡的增長和見識的擴展,沒那么多的事情能讓情緒有大的波動了;身上責任感的增加,使得每個人都要變得更加堅強;身為社會中獨立的個體每個人都要帶著面具去維系自己在別人眼中的形象,我們已經很久,沒能像兒時那樣簡單的哭一場了。
可生活中那么多孤獨的人吶,如果你真的累了,那就別去在意別人的眼光,痛痛快快的哭一場吧,我相信,天南地北總會有許多感同身受的人,在你哭的時候為你遞上一包紙巾。
本文作者:胡小木
如需轉載,請私信開白,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