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小白的故事——保險是騙人的嗎

人物:

保小白,女,28歲,前職媒體編輯。目前外資保險公司新人小白。

客戶小A,保小白前同事,曾經好閨蜜。

董老師,保小白師傅,男,35歲,保險知識達人。


圖片發自簡書App

今天是保小白工作的第一天,她約了自己的前同事小A一起吃放。保小白的剛剛上完課,覺得保險保障非常重要,很想分享給自己的好朋友。另一方面畢竟自己從傳媒到保險公司工作,跨度很大,擔心朋友不能接受,所以打電話約見面的時候并沒有提保險的事情。

中午的兩人見面,聊起八卦和購物來,非常投契。過一會兒,兩個人聊起近況,保小白才聊起自己去保險公司上班。

這一說起保險,小A反應很大。“我說小白,你怎么想的,好好的編輯不做,怎么去保險了,保險都是騙人的你不知道嗎?”

保小白想過小A的各種反應,就沒有想過小A會說保險都是騙人的。原來準備好的詞一句也說不上來了,后面的聊天完全處于大腦短路狀態。

小A一回到公司,直接去找董師傅哭鼻子。

董師傅安慰保小白道,“別哭別哭,你這是第一次被人誤解,才會那么難受。以后見得多了……”

保小白道,“以后見得多了就不會被人誤解了嗎?”

董師傅道:“不會,以后見得多了你就習慣了。”

“師傅你討厭。” 保小白更委屈了。

董師傅看保小白快哭了,正式道:“好了不和你開玩笑了。這個問題首先要問你作為一個保險代理人你怎么看,保險騙人嗎?”

保小白道:“當然不會了。保險是一種風險管理手段,當我們出現風險的時候保險金理賠能夠幫我們解決后顧之憂。保險合同約定清楚明白,該賠的一定會賠,怎么會騙人呢?”

董師傅道:“你有這個信念就好,但是我們也要正視消費者的心理。認真的說,如果一個人說保險是騙人的,那是個例。如果很多人這么覺得,那么我們就要了解一下這種心理形成的原因了。

首先,建國后到改革開放之前中國是沒有保險的。那個時候除了國有企業,就是集體企業,教育醫療養老都依附在企業之上,連社會保險都沒有,人們生活中缺少對保險的概念。所以保險作為新生事物出現,一開始不被人相信是很正常的。就像一開始有銀行的時候,也有很多老百姓不相信,寧愿把錢藏在家里。

但是保險出現了二三十年之后還有很多人覺得保險騙人,那這就有些不正常了。這要從行業發展的過程來分析了:改革開放之后恢復保險業經營,保險公司雨后春筍般的成立,到1992年引入代理人制,保險業迎來了第一個快速發展時期。因為需要迅速占領市場,保險公司在招人方面往往沒有選材標準,不看學歷不看能力,只要有口氣就能賣保險。再加上當時的公司往往培訓不到位,管理也很粗放,所以當時的保險業出現很多問題。到今天為止仍然被人廣為詬病的,賣保險殺熟,死纏爛打,銷售誤導,隱瞞告知,賣完了找不到人,理賠困難等等都是那個時候遺留下來的歷史問題。而且認真說,現在也還有這些情況存在,這也不怪消費者覺得保險騙人了。

2000前后,國家發放了一批合資保險公司牌照。這個時候世界知名大牌保險公司紛紛進入中國,引入了先進的培訓和管理模式,而且外資在合規監管方面也更加嚴格。另一方面合資保險公司在選材方面堅持高標準嚴要求。以我們公司為例,招聘的條件是28-45歲,大專以上學歷,5年以上工作經驗,且沒有在國內做過壽險銷售。這些嚴格的標準,自然能夠選到優秀的人才。通過公司的培訓和培養,以及嚴格的職業道德要求,很大程度上能夠避免之前擔心的因為業務人員素質不高造成的保險銷售誤導以及理賠困難。”

保小白聽罷,“師傅你說的真有道理。”

董師傅道,“不是我說的有道理,是事實如此。保險出現300多年,和銀行證券并列金融的三駕馬車,保險產品本身肯定是沒有問題的。但是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關鍵是人的問題。所以我們作保險代理人的一定高標準嚴要求的規范自己的行為,因為客戶的一張保單,未來是要服務一輩子的。當客戶真的發生風險的時候,我們要把確定的錢給到客戶或者他的家人,以保障他和家人未來的生活不受改變。”

保小白道,“師傅我感覺到滿滿的責任心呀。那我該怎么和我的朋友講呢?”

董師傅道,“只要你本著一個坦誠的心跟她溝通,她一定能夠理解的。更關鍵的是你未來在這個行業怎么做,才是你的朋友真正能感受到不同的地方。”

“謝謝師傅!”保小白說罷信心滿滿地再次去拜訪客戶了。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專業考題類型管理運行工作負責人一般作業考題內容選項A選項B選項C選項D選項E選項F正確答案 變電單選GYSZ本規程...
    小白兔去釣魚閱讀 9,049評論 0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