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聚會中。娃發現一個好玩的游戲,非常熱情地推薦給我??墒俏覍τ螒虿桓信d趣,只想和人聊天。聊天的過程中,娃三番五次來找我,讓我看她的游戲。我漸漸覺得很不耐煩。娃也覺出我的應付,越來越不爽。
我意識到,當娃尋求過度關注,勉強自己滿足孩子不可行。這是對自己的不尊重,且這樣的陪伴價值有限,孩子依然關注饑渴。
回家以后,我打開手機,把工具過了一邊,找出兩張:給予關注?看著她的眼睛。正巧娃要幫忙。
娃:媽媽,幫我拿一下衣服。
我看著她的眼睛,愉快地說:好的。
然后把衣服遞給她的時候又看著她的眼睛說:很高興幫你的忙。
她:這是正面管教里學來的話?
我認真回應:不是。是我想說的話。我很愿意幫助我的寶寶啊。
她笑了:好的,謝謝。
說完這些話,我覺得有一種滿足感。我想她也有被滿足的感覺吧。因為她不再纏著我了。
選擇合適的方式,表達對娃的重視和關注。所謂合適的方式,就是我和娃都接受的方式。當我不勉強自己,我的愛就自然的流動起來。孩子是很好的感知者,她能夠探測到我不情不愿的應付,也能立馬收到我愛的信號。
我意識到,要常常找機會這樣做,就像給一棵植物時時澆水,就像在一個銀行賬號里不停存錢。有備無患,且多多益善。這樣才能真正解決孩子對關注的饑渴和執著。其實這是孩子的需要——孩子需要知道媽媽愛她關注她。同時,這也是我的需要。我的愛也需要一個合適的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