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一個人,需要多久?

大腦走神,不禁寫下了一句話"怎么就剩下了呢?”剩下的生活是什么樣的?一半暖陽,一半寒冬。

【一個人的第一年,自由】

圖片發自簡書App


1)跑步。跑步是為了什么?是大汗淋漓帶來的酸爽,運動過后渾身輕松,還是情緒的麻痹?心情好與不好的時候,都想跑步,慢慢就成了一種習慣。從半馬到全馬,從國內到國外。然后每年選一個想去的國家,順帶跑馬。最近在準備耶路撒冷全馬,順帶約旦、伊斯坦布爾游,去看看戰地,去看看奧斯曼帝國老城, 總是對有故事的地方感興趣。

2)旅行。利用周末時間,跑去郊區或者臨近的城市。總是有著往外走的沖動,想多去看看。旅行,更多的是尋找,尋找文化,尋找一個想要留下來的理由。去年經常跑杭州,今年想著多跑跑上海、香港。

3)嘗試各種興趣愛好,更多方面的挖掘潛能,也越發的了解自己。

關于歷史。 窩在家里看感興趣國家、城市的紀錄片,一看就能看上一天。喜歡從過去的角度,看如今城市的樣貌。喜歡老的東西,逛二手家具市場,逛老城,聽老唱片,有時候覺得把自己活成了老人。

關于建筑設計。旅行中,第一個能get到自己的點應該是建筑。看各種有設計感的建筑,看庭院規劃,想著以后住在自己設計的小院里。

關于攝影。拿著照相機在北京胡同里游蕩,抓拍著老北京生活的種種,沒有浮華,沒有商業,只有真實。想著多年后,拿著照片跟身邊人說,這是當年的北京。慢慢隨手抓拍,亦成了習慣。

關于創作。畫油畫的時候,喜歡趁著靈感,大筆一揮,沉浸在抽象的世界里。至于寫游記,做電臺,更多的是分享其中的心得。

【一個人的第二年,空洞】

圖片發自簡書App

當連喜歡的人都失去的時候,剩下的是空洞。

你有沒有試過,一段時間內不去主動聯系任何人,然后你發現,真的就沒有人聯系你。生活似乎靜止了一樣,讓你覺得如果某天你就此消失了,也不會有人知曉。

早晨一個人醒來,拿起手機,微信沒有留言,除了廣告。一天,兩天,一個月,半年,一年。這種固化的狀態,讓你覺得悲涼。

一段時間,迷戀威士忌。心情不好的時候,鉆進酒吧里,嘗各種款,直到喝得微暈的狀態。直至后來,意識到這種麻痹的自我逃避,是多么的無用,才開始試著去改變。

陸續收到朋友一個一個的結婚喜訊,然后覺得那離自己好遠好遠。

每當看見一家三口幸福的樣子,會羨慕的看上半天。對小孩子的喜歡,也只能停留在看看的層面。

【一個人的第三年,麻木】

圖片發自簡書App

年后回京,問自己,你還要在這個并不宜居的城市呆多久?

各種跑的日子,也開始疲憊了,然后哪也不想動,對什么都沒什么興趣。

每天工作的時間,占據了一大半。會問自己,你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想著想著,心情也就沉重了,除了那一點點精神的支撐。

那些曾說過要一起走的人,陸陸續續都已走散。

打小深知自己思想的怪咖,那個渴望自由,渴望探索人生中無限可能的心,讓自己一直往前沖,往前沖。

只是抵不過,那缺失的暖。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