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寶貝已經25個月了,越來越像一個真正的有獨立思想和意志的人。還記得當年第一眼見到她時就迫不及待地調侃老公“絕對親生,跟你好像”。從月子里老公就會在我喂奶后接過寶寶進行后續的拍嗝,哄睡,換尿布等工作。所以寶寶和爸爸一直很親昵。六七個月就開始爸爸爸爸不離口,到18個月才清晰地叫媽媽。
而隨著她長大,從一團軟軟香香的軟體動物,進化到滿地打轉的爬行動物,再到今天一個會對奶奶和媽媽說謝謝,不要的小人兒。越來越酷似爸爸的面容和性格中流露出來的點滴也時常讓我恍惚感覺自己對于面前這個小人兒的貢獻就是提供了九個月免費住宅。沒詞看到爸爸回家也是兩腳不停蹦來蹦去,無盡的喜悅。
所以之前看到有很多寶媽提到分離焦慮,心里有點失落。因為不管是被奶奶帶回老家,還是每天上班前的分離,她好像都是很開心的樣子,對媽媽沒有任何不舍。這倒讓我覺得有點失落,因為感覺自己對寶寶來說好像可有可無。
但是,這一次從老家回來,最初幾天寶寶表現出明顯分離焦慮。第一天緊摟脖子不讓走,后來哄她到小車,被奶奶一溜煙推走還能聽到哭聲。第二天干脆不上小車,連哄帶騙才脫身。第三天,直接一看到我換衣服要出門就開始像樹袋熊一樣掛在我的脖子上。最后,上演一場生離死別,被奶奶揭牛皮糖一樣從我身上拉走。
聽了樊登老師在說書中提到的那樣,為什么孩子會有分離焦慮,很可能是父母們給的愛不夠多,不夠堅定,讓孩子缺乏安全感,所以要不停找機會試探,確認,甚至不惜做錯事來達到目的。
所以每天盡量早起,在寶寶醒來之前完成鍛煉和學習。然后專心致志陪她到上班時間。帶著她一起出門,開始做心里建設。晚上也是回到家就開始互動,直到她睡下,再開始做自己的事情。三心二意使不得。有一次,我嘗試一邊學習一邊陪她,結果兩邊都耽擱了。寶貝一直用兩手掰著我的頭從手機上離開,專注看她。最后花了更多時間來彌補。
很快,寶貝就開始適應媽媽每天早出晚歸的事情。每天很開心, 和媽媽說再見。但是矯情如我,又開始有點小失落。感覺斷奶后唯一感覺到她還需要我的特殊時期又要過去。而我經常走著路,突然想到她有可愛,忍不住笑出聲來。
寶寶,祝你一天天快快長,不要被媽媽的情感和焦慮困住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