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新教授給大學新教師的四點建議

路漫漫

從一個新手教師到一個游刃有余的成手教師,年齡是無法給予你保障和保證的,親眼見到有的老師十年沒有什么變化。一個新教師,需要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同時加以踏實的教學實踐,當然最頂層有賴于你對自己教師職業生涯的總體設計。

相信每個新教師對于自己這份工作都有一個藍圖,作為一個新教授,希望以下提出的四條建議能給你一些啟發。

1.?一名大學教師要不斷讀書和學習

一個教師如果不讀書,是可怕的,也是可憐的。一個大學教師不讀書,說的過分點,更是可恥的,因為你拿什么去教你的學生。

為什么一定要堅持讀書呢?我認為一名讀書學習的老師與一名不讀書學習的老師,在每天看來沒有任何區別;在每月看來差異也是微乎其微;在每年看來差距雖然明顯,但好像也沒什么了不起的;但在每5年來看的時候,那就是教育觀念的巨大分野。等到10年再看的時候,也許就是一個普通教師和優秀教師的不可企及的差距。一直以來,我對自己的最重要的要求就是堅持讀書學習。

那么,什么時間讀書學習呢?白天要不在教課要不就在備課,,回家作為家長又要陪孩子。所以每個人都要找好自己固定的學習時間點。我的學習時間是從早晨4:00到6:30,至今已經堅持10年,周六會獎勵自己睡到自然醒。

哈佛有一條著名的理論:人與人的差別在于業余時間,甚至一個人的命運就決定于晚上8點到10點之間,當然我的是在4:006:00。每晚或每早抽出2個小時的時間用來閱讀、進修、思考或參加有意的演講、討論,你會發現,你的人生正在發生改變,堅持數年之后,成功會向你招手。你說你貪不了黑,還起不了早,那也就沒辦法了。人有許多陋習,為自己找借口是最可怕的一種。

教師一定要堅持讀書學習,而且要有計劃的讀書,那么要讀什么書呢?

首先,要繼續閱讀專業書籍。要注意跟蹤專業領域內的前沿成果,最新理論,最好訂幾樣圈內的刊物。

第二,要加強教育教學類書籍的閱讀。我知道沒有幾個人認真地學習《教育學》《心理學》以及各類教材教法。有許多老師輕視這類書籍,以為是無用的,這是不對的。以為沒有用只是因為你還不知道它的價值。教育理論可以指導教學實踐的,否則只靠你的經驗,得多長時間才能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呢?有多少屆學生會做了你的犧牲品呢。

推薦下列教育學經典書籍給你:1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2博爾諾夫《教育人類學》、3佐藤學《靜悄悄的革命》、4戴維伯姆《論對話》、5保羅·弗萊雷《被壓迫者教育學》、6懷特海《教育的目的》、7帕爾默《教學勇氣》、8莫蘭《復雜性理論與教育問題》、9杜威的《民主主義與教育》、10干國祥《破譯教育的密碼》。不讀教育學,憑什么做老師呢?專業嗎,那只是一條腿啊。

現在深深地感嘆讀書是容易的,但打開書是艱難的。一本余華的《活著》看完只需要3個小時,一本史鐵生的《務虛筆記》只要5個小時,一本賈平凹的書一天也就讀完了,但的確打開書的習慣很多人還沒有形成。

2.?一名大學教師要不斷地進修

進修主要指的是讀博、出國或其他方式的自我成長。希望新老師有繼續讀博的想法和行動。有人說現在不想考,那也沒關系,只要記得這是你成長的一條可能路徑就行,因為說不上哪天你就用上了。

為什么推薦考博呢,碩士大家都讀過,感覺學到的東西并不多,而讀博確是一種全面的歷練和一條快速成長的路徑,

給大家講講讀博后能感覺到的收獲:1)學習方法,這種學習方法讓我自信6個月左右能攻克一個離我專業不太遙遠的其他一門學科,并可以達到本科的程度。2)學習效率,兩三天讀本書不再是問題。3)學習效果,大家畢業后可能升職加薪了,而讀博是一定要寫文章的,這些文章足夠你晉職稱了,要不你也得寫。4)畢業后真正會做研究了,幾篇國內最高級別的文章和15萬字的大論文是對人最大的歷練。

另外一條進修的路徑,出國也挺好,你會知道還有另外一個世界,另外一種思維,另外的一種文化。

讀博、出國完了,之后還有什么其他的進修路徑嗎?再介紹一種網絡學習。網絡的精品課和優秀課都是很好的資源,我也很傾向系統的學習方式。例如博士畢業后我又開始了三年的網絡學習。第一年修完了所有的哲學課程,包括《中國哲學史》、《西方哲學史》、《中庸》和《非理性的人》,這一年內差不多讀了100本書。第二年選修教育學課程,包括《教育學經典研讀》、《靜悄悄的革命》、《蘇霍姆林斯基教育學循環》,一年內也有100本的閱讀量。第三年,選修了《學習與教學》、《理想課堂》,也閱讀了100本書左右。

網絡學習是什么樣的模式呢?在這里給大家介紹一下,先說明一分錢也不用花。我們一周有一天晚上7:00-9:00在網絡的QQ空間展開學習、研討,別小看這種學習模式,它和我去的美國課堂教學模式特別象。首先有講師,講師的水平特別棒,有天南海北的學生,課前完成預習和書面作業,我們的課堂就是來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互相探討、批判的,所以收獲頗豐。

3.?一名大學新教師要不斷研究教學

當老師,光讀書還不行,還要教書、而且要教好書。那怎么才能快速地教好書呢?我傾向于先學習名師的課堂實錄以及各種教案,這是青年教師迅速成長的重要通道。通過這些教學實錄,你可以觀察到這些名師在上課的時候是怎么切入的,怎樣上課,怎樣處理重點和難點,甚至怎樣靈活處理課堂上各類事件的。

看一段時間,你就會發覺,不同的名師都有他們的風格,而支撐他們風格的,是他們的教學理念,和他們對教育教學本質的一種理解。能學到這一層,你就是高手了。

這時候,你該找幾個你比較喜歡的名師來研讀一下了,極有可能就會形成你自己的風格和特色。這樣的名師很多,但需要你自己去尋找,有的教師一輩子也不尋找,或一輩子也沒尋找到。

4.?一名大學新教師要將科研和教學結合起來

什么是科研?現在好多科研和造假、抄襲是同義詞,挺可悲的。我的科研原則是:科研要以課堂教學為突破口,研究課題到課堂教學去選,研究到課堂教學中去操作,答案到課堂教學中尋找,成果應用到課堂教學中去。所以將自己的教學和科研結合起來的人是幸福的,也真正實現了科研為教學服務的目的。

所有故事的結局,都已經蘊藏在開始之中,好的開始是成果的一半,祝愿大家有個好的開始!


?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