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然~
定用思慧,是建立在“我所心滅”的基礎上。達到“空寂”狀態時,于自心無所眷戀外塵,所起的幻象,以及內質思維處于清凈化。
依皆 “心滅,既種種相滅” 來做出“判斷”。而這種判斷就是“借用清凈思維來覺知內與外,而無眷戀之念”。也就是無執(妙用常恒。也就是大隨順心)。無執時,一切猶如幻影,也不做幻影想。本來無的東西也無所戀念。因“我所心滅”。于是,思維超前領域就已經達到了 “智用現前” 狀態。可以頓見一切外相,猶如觀看微塵細小顆粒,粒粒清晰。這是常人用思維無法想象得到的,思維運作境界。這就是 “定” 的寂滅效應(寂照含虛空)。
真實,平和,善良,是滋生定性的根本。毅力,信念,精進,是維護定性的盾牌。無所用心,頓開心智,善用凈用,是定性的愜意清美。寂滅,無執,是定的永恒生命力。
當你的心智打開時,啟用過程無邊廣闊,便是你受用一生的財富。定的完美再現,就是一顆原本清凈的覺知之性。你本來具足,未曾缺少,也不曾缺少。所以,有時候,人需要把自己“空”一下。即使再繁忙,也要抽出哪怕一分鐘的時間,讓自己真真的靜一會。
因為,你執意追求外界而忽略了自我內在的清凈。他才是你需要真實呵護的東西。而你的最終歸宿,也需要他來扶植和安慰。只是你太執著外界索取而暫時忘記了他的存在。猶如你身在外地,整天忙碌,卻忘記了你家里的孩子。因為他才是你最真的心理歸宿。我們的家,不是外界,而是自我內在的清凈之念。守住他,你一生受益無窮。
用文字詮釋定,也屬無奈。鑒于讀者不得以而為之。言語本幻,得意言絕,痕跡不留,才是真實領悟。
(注:學佛,無須迷佛。知理為用,無須迷理為真。即心即佛,是心做佛。而心,就是覺知之念,此念純善清凈,猶如虛空透亮無遮。也就是運用這樣的思維,在運轉過程當中,所感受到的心理變化以及覺受外界事物變化無常的真實,于中無所癡迷。而無所癡迷,就是“放下”二字。但真真的放下,其實就是妄念不起。內在的放下,而不是外在的放下。所以,“內觀”是產生定力的最捷徑之路。也是臨近真性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