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孫嘉遙女士是個年輕的90后,但她的工筆畫已經可以看見有扎實的功底,尤其是其工筆人物畫中的女性,身姿婀娜,體態優美自然,意境豐滿,可以讓人看出其內心細膩處對美的追求。現在的她是一名中國畫老師,年輕的她全身心投入進中國畫教學當中,在提升自己的同時對學生傾囊相授。她認為“學國畫要從娃娃抓起”,因為孩子是最容易培養起對水墨畫的興趣和民族意識的。
讓我們從人物畫開始,一起來看看孫老師的國畫作品。
國畫·孫嘉遙
出生于1991年,吉林人,現居敦化,畢業于四平師范大學,自幼愛好鉆研書畫,作為一名教師,畢業至今有5年教齡,對學生傾囊相授,牢記不忘來路,不改初心,以豐富多樣的藝術形式教授每位學員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聘聘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
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
昭君出塞雪花飄,雪中紅梅是紅袍
為國平安聯姻去,琵琶聲中雁墜掉
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
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飛禽·走獸·游魚
梅花的色,艷麗而不妖;梅花的香,清幽而淡雅;梅花的姿,蒼古而清秀。難道,這不正是我們傳授藝術的人么?他們無論嚴寒酷暑,無論刮風下雨,無論天寒地凍,他們都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認真的工作著。我要學習梅花,我要做一個像梅花一樣的人。明霜傲雪,嬌而不艷。
——孫嘉遙
綠艷閑且靜,紅衣淺復深
花心愁欲斷,春色豈知心
光陰濡墨,勾勒渲染著不老的歲月
工筆紙箋,悠然更迭著四季的顏色
水墨畫又稱中國畫,它是我國民族文化的瑰寶,源遠流長。它的筆墨情趣優美和諧、妙趣橫生,意境深遠獨到,在世界藝術之林獨樹一幟,愈來愈為世界所矚目。
《美術新課標》要求“要在廣泛的文化情境中學習美術”,“要有利于兒童身心健康成長和可持續發展”因此,讓兒童從小了解、學習具有深厚文化和民族意識的水墨畫有著重要的意義。然而由于小學期間孩子年齡小,對筆墨的運用技巧較難掌握加上傳統的教學觀念和方法的束縛,使國畫教學在幼兒中較難開展。我愿擔起重任,學國畫從娃娃抓起,讓孩子從小了解并學習中華民族的深厚文化和民族知識,培養愛國情操,傳承偉大的民族文化。
——孫嘉遙
兒童美術教育的主要目的其實不是培養畫家,而是對孩子進行心理、人格、思想和情操的教育。藝術教育可以培養兒童的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和創造力,使兒童借繪畫表現,舒展自己內在的情感,從而培養他們美的情操。在各項藝術中,繪畫又是最貼近兒童的藝術,兒童通過繪畫可以直接表現他們的思想、抒發他們的感情,也加深他們對外界的認識。
學國畫從娃娃抓起,愿年輕孫嘉遙老師能不忘初心,在國畫藝術與國畫教學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說明:本文圖片由孫嘉遙提供,畫作為作者原創,未經作者許可嚴禁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