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進行一下背景介紹吧,我大學四年買了三百多本書,看的書有五百多本,然后也總結了一些自己的讀書方法,以下分享的是關于速讀的方法,該方法僅限于一些實用類的書籍。
半個月以來,一直在進行閱讀與輸出,每天看一本書。有人就問我怎么做到的一天看一本書,其實我大約是一個小時看完一本的,然后花一到一個半小時進行整理輸出。
也有人覺得快速看完一本書有點太功利了,但細細咀嚼一本書真的可以收獲到很多嗎?
個人看法,一本實用類的書,花一周的時間來看,都是一種對時間的浪費,因為,你看到后面,前面的內容可能并不記得了,合上書也并沒有什么收獲。
之前有一個作家的分享會,他說他在寫作一本書的時候,都是先定一個整體的框架,然后再往這個框架里面填內容。所以屬于作者的核心觀點可能只有5%到10%左右,書中的其他內容都是為了佐證這些觀點,或者是一些相關度很低的案例,以及研究結果等。
在簡書上,也有很多大神倡導一天讀一本書,首先是彭小六以及愛讀書的高博士,他們都是每天看一本書并且進行輸出。
我并沒有按照他們分享的方法進行閱讀,因為大學看的書比較多,形成了自己的閱讀體系。
我的方法是看書和筆記同步進行,用的手機上的閱讀軟件網易蝸牛看書。因為這個app每天有1小時的免費閱讀時間,可以監控閱讀進度。由于這上面的書不夠多,我也輔助用kindle看網易蝸牛上沒有的書。
用Evernote做筆記,具體的筆記方法如下:
1、先看目錄,問自己想從這本書中收獲什么,再決定哪些是重點章節。
2、從頭開始看,用章節號區分開,看到好的地方復制到筆記里,一章看完,再用iPhone的語音說自己的感想,識別轉化成文字。
筆記里面注明章節號,一個章節的筆記放在一起,前面的章節可以快速讀,讀到重點章節再稍微放慢點速度。
整本書讀完就收獲了一篇筆記,這篇筆記里面有文中精華,也有自己的感悟,看到就能知道自己當時的想法,找出給自己感悟最深刻的三點,整理出來。
很多人說看書太快了記不住,但我們需要記住一本書的具體內容嗎?一本虛構類的書,重要的是在閱讀的過程中,經歷故事中人物的生活,去體驗自己人生之外的經歷。而一本非虛構類的書,可能需要帶著問題去讀,讀這本書能解決什么問題?
很多人閱讀是逐字逐句地閱讀,以虔誠的態度去捧讀一本書,我在看木心的《文學回憶錄》時,確實是以此姿態,以一種虔誠的態度去閱讀,這是我對作家的尊敬,但并非所有書都適合這樣讀。有時候,閱讀中需要把自己當作一本書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