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于上世紀五十年代的日本繪本作家宮西達也創作了系列恐龍繪本《我是霸王龍》、《你看起來好像很好吃》、《你真好》、《永遠永遠愛你》,我們后來看到的電影《你看起來好像很好吃》就是融合了《你看起來好像很好吃》、《你真好》、《永遠永遠愛你》三部作品的故事情節,取其中一部作品名字,在此基礎上進行了改編與添加。除了90分鐘的電影外,我們還能在一般視頻網站上見到每集3分鐘不到的短劇,一共20集,而各售書平臺上,我們也能夠買到它的繪本套書。不過在這里,我只想針對該電影,談談我的看法。
其實,關于恐龍,線上能夠搜到的關于恐龍的電影、科普書籍、動畫片不勝枚舉,有血腥暴力系的,有科普系的,也有萌系的,等等,編劇導演根據市場需求,針對不同受眾人群,制造了一部又一部作品。從血腥暴力的視覺刺激上,這部《你看起來好像很好吃》完全激不起那些重口味愛好者;從知識科普角度來看,該作品既弱化了食肉系恐龍“哈特”的本性,也忽視了恐龍這一動物的生活習性,完全違背了科學;從萌系而言,給兒童看的動畫片一般都比較萌,無論是畫風還是配音,都以萌來貼近兒童,該作品并不算其中的上乘之作。
有人說,該作品主打“親情”牌,將“父愛”、“母愛”完美詮釋,以至于受廣大寶媽寶爹推崇,有人說,該作品情節狗血老套,但因為萌得厲害,所以受廣大少女風愛好者追捧。
我想,這一切都是一種解釋,但不完全僅僅是這些。
雖然該作品中“很美味”確實賣萌賣得很不錯,但該劇之所以評分較高,真只因為它的賣萌嗎?如果是這樣,它的價值觀未免太膚淺,同時也弱化了觀眾的價值觀。雖然該作品一直在呼喚著“父愛”、“母愛”,演繹著親情在其中的重要性與崇高性,但詮釋“父愛”、“母愛”的作品多了去,憑啥該作品就會有高分?
筆者以為,總有一種再高一層次的東西,如一個潛藏在它身后的靈魂,抓著觀眾、讀者們的心不放,讓我們忍不住想去探尋它、搜索它。它到底是什么呢?
1、自我認同的對立統一
萊特能吃下樹枝等堅硬的東西,而哈特只喜歡吃紅色果子和一些柔軟的東西,并喜歡唅蜥蜴的尾巴,一次萊特說了一句“如果哈特什么都能吃就好了”,哈特就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夢見自己吞下了一只大蟲子,這是哈特第一次自我意識的覺醒。隨后第二天萊特和哈特一起去尋找食物時,哈特看到一只小松鼠跑過就立馬追了上去,萊特嚷了一句“怎么又在追小動物了”,說明哈特不是第一次追動物,這也是肉食恐龍霸王龍的本性,但哈特并未意識到這一點。在哈特與萊特滾下山遇見山貓時,山貓凝視了哈特好一會兒后立刻害怕地跑掉了,萊特說了一句“搞不好是因為你長得像霸王龍,身體粗粗壯壯的,牙齒尖尖刺刺的,你看你長得跟我不一樣”,聽到萊特這么說哈特,哈特憂傷地哭著找媽媽。
從這前11分鐘觀看中,我們可以看到,哈特作為食肉的霸王龍與食草恐龍生活在一起,并未意識到自己與媽媽、萊特不一樣,而夢的潛意識里,它的自我已經覺醒。
后來,哈特與萊特偶遇尾隨哈特而來的霸王龍岡薩時,出于本能反映,萊特在被岡薩踩在腳下時讓哈特快跑,岡薩說出哈特是霸王龍時,萊特和哈特都怒吼“你騙人”,當岡薩要哈特咬下萊特之際,哈特極力反擊,咬住了岡薩的尾巴,并在爭斗中扯斷了岡薩尾巴、吞了下去,甚至對萊特撲了上去,最終哈特說了聲“怎么辦,肉真的好好吃啊”跑走了。
在這里,哈特已經意識到自己是肉食霸王龍,但又顯然沒法面對這樣身份的自己,只能選擇逃避。
哈特一方面以霸王龍的身份孤獨地生活著,一方面又害怕這個身份,所以一直沒敢去蛋山找“媽媽”,直到他遇見了另一只草食恐龍小甲龍與海里草龍貝洛貝洛。與小甲龍“很美味”的相處中,他經過了想要吃掉它、養育它、訓練它、拋棄它、為它而戰的過程,在這過程中,哈特已經認同了自己霸王龍食肉動物身份,尤其在營救”很美味“時,他將“很美味”含在嘴里,用力量對抗四只霸王龍的襲擊,成功救得“很美味”后,迅速離開,好將“很美味”從他嘴里吐出來,免得“很美味”二次受傷。在這里,他既認可了自己,同時意識到,肉食與草食是可以因為情感維系而共存的,但這種思想并沒有完全茍同,所以在遇到貝洛貝洛時,他隱藏了自己是陸地霸王龍的身份,只是在營救貝洛受海上霸王龍襲擊時才暴露了自己,最終貝洛告訴他“就算你是霸王龍,我看到你也不會害怕”。
歷經了小甲龍“很美味”和貝洛貝洛事件后,哈特終于得到了精神上的同一,因此聽聞蛋山將崩塌時,義無反顧地前往蛋山,尋找萊特與媽媽。
在找到媽媽時,哈特與萊特有這樣一段對話:
萊特說:“哈特,難道你都不吃肉的嗎?”
哈特說:“吃啊,如果我不吃肉,我就會死掉。我只是看自己的情況,要吃還是不要吃罷了”
匐在哈特背上的哈特的“弟弟”說道:“哥哥,會把我吃掉嗎?”
哈特說:“你放心,不會把你吃掉的。”
而在故事的最后,我們需要留意到,哈特雖然沒有和媽媽、萊特及草食恐龍一起生活在一起,但他卻和小甲龍一起離開了,他不是將同樣草食的小甲龍留在媽媽他們草食恐龍堆里,而是帶著草食小甲龍一道兒離開,從這兒,我們不禁臆想——兼愛,非攻,是否會在肉食恐龍上到真正的統一?
2、中國傳統思想的灌輸
(1)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該句出自范仲淹《岳陽樓記》,意指“把國家,民族的利益擺在首位,為祖國的前途、命運擔憂分愁,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力”。這句話在該作品中哪里表達了呢?這是我在反復看了該作品后,意外發現。
在該劇中,哈特返回蛋山尋找媽媽和萊特時,哈特遇見了已經成年的萊特,萊特顯然已經成了一個族長,當被哈特問及媽媽時,萊特說媽媽去以前的屋子了還沒回來,哈特質問萊特為什么不去尋找媽媽,為什么蛋山快崩塌時沒有離開,哈特看看身后一堆的族類說,我不能丟下他們,同時,他們當中還有很多幼兒,我們沒法遷徙。而后來,當哈特找到媽媽并帶著媽媽及弟弟們離開時遇到滑坡無望之際,萊特將他們拉回地面,哈特疑惑萊特怎么會來找他們時,萊特說已經將族人安全轉移了,所以來找媽媽。顯然,作為一方首領的萊特,從大局出發,先國后家,先天下蒼生安危,再思考自身。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該句出自孟子的《梁惠王·上》,指“在贍養孝敬自己的長輩時,不應忘記其他沒有親緣關系的老人。在撫養教育自己的小孩時,不應忘記其他沒有血緣關系的小孩。”關于這點,其實在故事的一開始就很明顯——草食恐龍“媽媽”在河邊撿到了從上流漂來的一只恐龍蛋,并帶回了自己的窩,讓它與她的其它孩子一起等待破殼而出的那一天,經過一次其它物種的襲擊,剩下“媽媽”自己的蛋和撿來的蛋破殼而出,媽媽根據他們情況,陽光樂觀的取名萊特,希望內心能夠柔軟的取名哈特。在哈特成長過程中,媽媽給他營造了一個溫馨的成長環境,同時作為哥哥的萊特也一直很照顧哈特,這也代表了媽媽的教育很有方,使得萊特并沒有排擠長得不一樣的哈特。
后來,作為食肉霸王龍哈特撫養了一只草食甲龍“很美味”再次印證了“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理念。
而哈特的父親——巴克,一方平原的霸主,對于年邁躺在山邊紅果子中老霸王龍老邁肯,既相識了很久,似乎也一直在照料他,雖然劇中只顯示了一次巴克將食物擺放在老邁肯面前,但從交流中,我們可以做個揣測,是巴克一直在照料老邁肯的飲食,否則躺著沒法動彈的老邁肯,恐怕早已經嗚呼哀哉了。
另外,小甲龍“很美味”看到父親“哈特”并不像他一樣喜歡吃草,而喜歡吃紅果子,于是跑那么老遠的山上用他渺小的身軀馱了一堆紅果子來孝敬哈特,這也表示了小甲龍的一份孝心。
雖然不知道小甲龍是什么時候成長的,但當哈特打倒岡薩之際,岡薩臨終前說了一句“小毛頭,這家伙才不是你的親生爸爸呢”,“很美味”是這樣回答他的——我知道,我已經不是小孩子了,可是即使如此,“很美味”依舊跟隨著哈特,直到故事的最后,他們一起離開,我想,最后的最后,哈特會照顧好“很美味”直到成長,而“很美味”也會很好地孝順年老后的哈特吧。
除此以外,我也在前一篇薦影中提到,該作品應該還包涵的人道主義的“自由、平等、博愛”等理念。
當然,我知道,我所解析的看法只是該作品的冰山一角,或許還存在許多的片面性,但是,我想,一部作品之所以被叫好,之所以經久不衰,它的深層理念,一定不是只浮于表面我們所看到的,它必然擁有很多的解讀,需要我們不斷挖掘,不斷審視,不斷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