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 那些人的愛情

圖片發自簡書App


煙花易冷,人事易分,雨紛紛,舊故里草木深。

年輕時,往往兩個深愛的人,最終沒有走到一起。一人草草卷入圍城,另一人苦苦守在孤城。

愛情,從來就是一件百轉千回的事。

司馬相如與卓文君

司馬相如一首《鳳求凰》大膽、直接、熱烈、神采飛揚,把卓文君十七歲思春的情弦撥弄地七上八下。她不顧自己還處在守寡期1,也不顧封建社會森嚴的傳統禮教,義無反顧地和司馬相如私奔了,于是就有了“文君夜奔”的傳奇,在提倡婚姻自由、反封建的歷史上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文君當壚“這個故事膾炙人口,說的是司馬相如和卓文君成親后,依然家徒四壁,他又得不到富豪岳父的資助。于是,他們干脆賣掉車馬,回到四川臨邛開了一間小酒家,卓文君荊釵布裙,淡妝素抹,當壚沽酒。司馬相如穿上犢盤鼻褲,與酒保傭人一起洗盤子,忙里忙外地跑堂。風風火火開始新生活。

后來,司馬相如因為文采斐然得到漢武帝的垂青,飛黃騰達起來。當他年逾知命,竟忘糟糠之妻,花心想納妾。卓文君忍無可忍,作了一首《白頭吟》,其中有句:“皚如山上雪,皎若云間月。聞君有兩意,故來相決絕。“司馬相如閱畢,一方面贊賞妻子的文采,佩服她的剛烈和決絕,一方面為自己的二心自責。賢妻如此,夫復何求。于是回心轉意,兩人白首偕老,安居林泉。

有個女作家曾經說過:“如果有第三者入侵,損害到自己美滿幸福的家庭,她會義無反顧地拿起武器,捍衛來之不易的愛情。“愛情是門高深的學問,需要高情商和強逆商來經營。

張愛玲與胡蘭成

胡蘭成的“因為相知,所以懂得“讓張愛玲頓生惺惺相惜之愛。”她便回應“因為懂得,所以慈悲”。她從小缺乏父愛,更容易對大齡男性產生特殊的感情,她不介意胡蘭成比她大14歲;也不介意身高差距(張愛玲有1米7,胡蘭成沒有她高);也不介意他是漢奸,甚至不介意他當時有妻室,她,只不過把他當做塵世間一名懂她的男子,曲高和寡,高山流水,知音難求。見了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里。但她心里是歡喜的,從塵埃里開出花來。

要讓一個變節的男人專一,張愛玲未免太天真。新婚不久,胡蘭成逃難到湖北,娶了漢陽醫院的17歲小護士周訓德,張愛玲還蒙在鼓里。張愛玲一直以為胡蘭成對她的愛是堅定不移的。

第二年,胡蘭成輾轉逃難到溫州,又娶了高中同窗斯家的庶母范秀美。范比胡大兩歲,四十多歲。他可謂大小通吃,濫情之極,把傳統的婚姻禮教拋之腦后。

張愛玲去溫州探望他,還給他和范秀美畫自畫像,越畫越覺得他們很有夫妻相,反倒覺得自己是第三者了。這也看出了張愛玲恬靜、與世無爭的性格,如果是換成胡適的老婆江冬秀,早已河東獅吼,與范秀美大打出手。

胡蘭成與張愛玲結婚時說:“但愿歲月靜好,現世安穩。“他只不過想要一個穩定的生活,不會為愛情顛沛流離。

離開溫州的時候,胡蘭成送她,天下著雨,真是天公應離情。她嘆口氣道:“你到底是不肯。我想過,我倘使不得不離開你,亦不致尋短見,亦不能夠再愛別人,我將只是萎謝了。”這場雨,也沖刷了他們曾經的“傾城之戀”。張愛玲已經知道,她這一生最美的愛情,已經走到了辛酸的盡頭,再沒有挽回的余地了。萎謝的不僅僅是愛情吧,還有文采,此后張愛玲的創作也進入了低谷。

有一次,胡蘭成有機會途徑上海,在危險之中,他在張愛玲處住了一夜。第二天清晨,胡蘭成去張愛玲的床前道別,俯身吻她,她伸出雙手緊抱著他,淚水漣漣,哽咽中只叫了一句“蘭成”,就再也說不出話來。

這就是兩人最后一次見面。

陸游與唐婉

愛情,是輕盈的夢。生活,是堅硬的現實。愛情墜入現實,如夢方醒。愛情是首反復吟唱的歌,并不是每個人都是識律的歌手。愛情是片湛藍深邃的海,并不是每個人都是懂水的舵手。

陸母棒打鴛鴦,嫌棄唐婉不能生育,又擔心她會影響其子求仕之心。這對苦情眷侶只好“執手相看淚眼“,曾經的青梅竹馬,曾經的紅袖添香,曾經的相濡以沫,都在封建禮教的高壓下灰飛煙滅。后來,陸游依母親的心意,另娶王氏為妻,唐婉也迫于父命嫁給同郡的趙士程。

人生最痛苦的莫過于生離死別。再見面時,已是十年之后。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陸游是與愛人生離,再也找不到彼此擁抱的理由;蘇軾是與亡妻死別,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傷痛的心情彼此彼此,都是人生悲劇。

陸游仰頭飲下唐婉端來的苦酒,想到曾經的愛妻,而今已屬于他人,好像宮中的禁柳,可望不可即。不禁悲從心來,兩行熱淚潸然。他在沈家花園粉墻上感慨萬千地題了一首《釵頭鳳》詞,其中有句:

“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 錯!錯!錯!

“后來,我總算學會了如何去愛,可惜你早已遠去,消失在人海;后來,我終于在眼淚中明白,有些人一旦錯過就不在。”如果奶茶劉若英的《后來》能穿越歷史的風塵,響徹在陸游的耳邊,那是對他的《釵頭鳳》絕好的白話注解,亦是他內心傷感的悔悟之歌。陸游知道自己錯了,可人有時一旦錯過,再回首已是百年身。他為自己的懦弱懺悔,愛情自古屬于勇敢者的上品。如果當初勇敢一點,也許今天就不是這樣的局面。

唐婉孤零零地站在那里,將這首《釵頭鳳》詞從頭至尾反復看了幾遍,她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便失聲痛哭起來。甜蜜的回憶和痛苦的現實一并飲下,那是將酒精和烈火撒入愁腸,點燃刻骨的相思,焚毀對生的欲念。

回到家中,她愁怨難解,于是也和了一首《釵頭鳳》詞,其中有句:

“曉風干,淚痕殘,欲箋心事,獨語斜欄,難,難,難。”

愛情為什么總是那么難。唐婉不久便郁悶愁怨而死。

沈從文與張兆和

對沈從文來說,張兆和就是他心中可望不可即的繆斯。那時,她18歲,安徽富商張吉友的三女兒,聰明可愛,單純任性,曾奪得學校女子全能第一名。張兆和身邊不乏有追求者,她把他們一一編號:“青蛙一號”、“青蛙二號”、“青蛙三號”等。二姐張允和取笑說沈從文大約只能排為“癩蛤蟆第十三號”。自卑木訥的沈從文不敢當面向張兆和表白愛情,他悄悄地給張兆和寫了第一封情書。他一寫就寫了四年,雖然情路坎坷,但他始終無怨無悔、如癡如醉。

相愛的人,初遇總是美好的,不管當時風景如何,也不論以后的結局如何。初遇意中人時,渾身散發的多巴胺的馨香和愉悅,清新而又濃郁,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所以清代詞人納蘭性德有云:“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與意中人相處,如果能像剛剛認識的時候美好而又淡然,沒有后來的怨恨,那該多好。相逢是首詩,每個在戀愛中的人都是詩人。

沈從文鐘情的顏色是黑亮。他的成名作《邊城》里的主人公“翠翠“,皮膚是黑黑的,張兆和也屬于黑亮美人。”翠翠“天真樸素、善解人意,溫婉多情。她喜歡自然,向往純真的愛情,這亦是他一生求索的愛情觀。

老師沈從文的情書一封封寄了出去,點點滴滴滋潤著對方的心。學生張兆和把它們一一作了編號,卻始終保持著沉默。后來學校里起了風言風語,說沈從文因追求不到張兆和要自殺。張兆和情急之下,拿著沈從文的全部情書去找校長理論,那個校長就是胡適。

張兆和把信拿給胡適看,撅著嘴,嗔怪道:“老師老對我這樣子。”

胡校長為沈從文說情:“他非常頑固地愛你。”當時,胡校長對自己母親包辦婚姻非常不滿,母親以死相逼,胡適無力抵抗。無情人終成眷屬, 一生懼內世人知。得知沈從文為愛奮不顧身,甚是理解和贊賞。

張兆和馬上非常小孩子氣回他一句:“我很頑固地不愛他。”

胡適說:“我也是安徽人,我跟你爸爸說說,做個媒。”

張兆和連忙擺手說:“不要去講,這個老師好像不應該這樣。”

沒有得到校長胡適的支持,張兆和只好聽任沈老師繼續對她進行的感情文字的狂轟濫炸。沈從文開始了他馬拉松式的情書寫作。

1932年夏天,張兆和大學畢業回到了蘇州的老家。沈從文帶著巴金建議他買的禮物——一大包西方文學名著敲響了張家的大門。這次探訪使他的愛情有了峰回路轉的喜色。張兆和終于鼓起勇氣回請了沈從文。心潮澎湃的沈從文回到青島后,立即給二姐允和寫信,托她詢問張父對婚事的態度。

他在信里樸實地寫道:“如爸爸同意,就早點讓我知道,讓我這個鄉下人喝杯甜酒吧。“張兆和的父親開明地答:”兒女婚事,他們自理。“

帶著這份喜悅,兩姐妹便一同去了郵局,給沈從文發電報。允和擬好的電報是:山東青島大學沈從文允,很簡單。兆和的則是:沈從文鄉下人喝杯甜酒吧。這也許是中國最早的一個白話文電報了,但郵局沒有收,而收下了允和的。

一個文人,只有當他們心中有愛的時候,他們的文字才像溫柔的天使長出了翅膀翩翩起舞:單純、夢幻、斑駁陸離、意味雋永。愛情和藝術是孿生兄弟,抑或愛情是藝術的情人,源源不斷地為其提供靈感,沈從文是,張愛玲是,三毛亦是。

沈從文給張兆和寫的情書,是從心中涌出的吶喊,讀著令人動容,心生憐意。

掬一捧清水,卻看見了她清秀黑亮的臉。“我就這樣一面看水一面想你。”

抬頭仰望看天的時候,又想到了她的眼。“望到北平高空明藍的天,使人只想下跪,你給我的影響恰如這天空,距離得那么遠,我日里望著,晚上做夢,總夢到生著翅膀,向上飛舉。向上飛去,便看到許多星子,都成為你的眼睛了。”

寫出《邊城》和《湘西書簡》的絕好作品時,又認為是她給他帶來了寫作的靈感。“我有了你,我相信這一生還會寫得出許多更好的文章!有了愛,有了幸福,分給別人些愛與幸福,便自然而然會寫得出好文章的。對于這些文章我不覺得驕傲,因為等于全是你的。沒有你,也就沒有這些文章了。”

結婚后,也許別人問他:“你在北平好!”他都想好了怎么回答:“我的三三臉黑黑的,所以北平也很好!”三三是沈從文對張兆和的愛稱。在文壇上如此癡情和純情的男子,屈指可數。

劉若英與陳升

劉若英雖然不算標準美女,沒有紅酒的高貴典雅,沒有咖啡的精致摩登,卻自有一種奶茶般溫潤香濃的芬芳,有奶的芳香卻不像奶那么膩,有茶的清淡卻不像茶那么澀。陳升給她取了個溫暖親切的名字:“奶茶”,直抵人心。

在他的面前,她總是原形畢露,時而開懷大笑,時而淚流滿面,再傻的歌迷也能一眼看出她為他癡狂。這么美麗、可愛、懂事、才華橫溢的芬芳女子愛一個人,那個人應該是個神。就算是神,也該回應愛她。這是世間多么令人憐惜的女子,歌迷們都替她捏一把汗,焦急地替她祈禱,希望他也同樣愛她。

陳升也非凡人,他慧眼識才,精心培養頗具藝術天份的劉若英,為她以后的輝煌鋪好一條星光大道。他對她的悉心教誨和關照,他對世事了然于心的敏銳,他驕傲的才華和性格,令21歲的劉若英情竇初開,可她的丘比特之箭怎么也射不中他,因為那時31歲的陳升已經有了家室,他有他的路要走,他有生命中不可推卸的責任要承擔,他也喜歡奶茶,只是不能接受她的愛,不能給她因愛而生的婚姻。

臺北的新世界廣場,廣場上很多人在放風箏。如火絢爛的晚霞中,陳升凝視著劉若英,良久,他嘆了口氣,意味深長地輕輕拍了拍劉若英的頭,說道:“你是個很有才華的女孩,就像風箏,屬于你的天空很高很高,你應該自由去飛翔,不要被我給你的天空局限了。”劉若英堅定地說:“可風箏的線在你的手里,只要你拉一拉風箏的線,我無論飛到哪里,都會回來的!”

可是,風箏已經飛得很高很高,很遠很遠,陳升再也找不到線了。

陳升注定是奶茶生命中贏不了的男人,奶茶是陳升不得不放手的風箏。

風瀟瀟人渺渺,快意刀山中草,愛恨的百般滋味隨風搖。

15年的單戀之曲唱盡人世間的喜怨哀樂。愛情可遇不可求,人們在奶茶的歌聲里聽到了開到荼蘼的為愛癡狂和無限蒼涼。這段纏綿凄美的戀情最終以錯過收梢,令無數觀眾唏噓不已。

三毛與荷西

對三毛來說,年輕、帥氣、陽光的高中生荷西向她表達愛慕之情時,西班牙馬德里的天空呈現出冬天的潔凈。他一臉認真地對三毛說:“ECHO,你等我結婚好嗎?六年!我還有四年大學要上,二年兵役要服!“遭到拒絕后,他也不生氣,一邊倒退著向外走,一邊揮著法國帽向三毛告別:”ECHO,再見。“他身后是一片枯樹雜生的平原。天空突然下起了雪,在三毛和荷西之間,雪花漫天飛舞,仿佛這雪專門為他倆而下的。此地一別,不知何時才能再見面,再見,親愛的朋友。

六年后,經歷世事難料,三毛陰錯陽差地再次來到了馬德里。朋友興沖沖地打電話叫她乘計程車來到一個房間。她進了房間后,被一雙溫暖的大手輕輕地蒙住了眼睛,然后她被抱起旋轉起來,她潔白的長棉裙下擺隨之如美麗怒放的倒立荷花般漾開。她挪開那雙手,驚喜地發現是荷西這個可愛的朋友,激動地大叫起來,又哭又笑。 她去了他的公寓,看見他的百葉窗上貼滿了她泛黃的照片,這是荷西六年來向她的朋友索要照片底膠去沖洗出來的。這次見面,三毛和荷西幸福地結婚了。

三毛與荷西生活在荒涼的沙漠里,看到的卻是繁花似錦。花又開了,花開成海,海潮升起,揚起獵獵風帆,滿載純潔百合、黃色妖姬、紫色羅蘭和四葉草的愛情之舟悠然出航。在愛情的洗禮中,他們變得如此純潔,以前情感的枝枝蔓蔓都被刈除地一干二凈,仿佛生生世世,只是彼此的唯一。相愛到了一定的境界,就成了相依為命。在這期間,三毛文思泉涌,創造了大量的優秀文學作品,《撒哈拉的故事》就是在這個期間創作的,是她的第一部作品,亦是成名作。

愛情是脆弱的生命里的易碎,因為它逃不過死亡的魔爪;它亦是脆弱中的堅強,在歲月的流逝中依然以它的感人肺腑令后人唏噓不已。

在一個潮水隱退、皓月當空的沙漠之夜,三毛沒有守候在荷西潛水作業的河岸邊,以往她在這個時候,都要守候在他的旁邊,祈禱他平安地浮出海面。因為她是他的天使,每當她看見他抖落身上的水珠爬上海面,總是喜不自禁地去擁抱這個她生命中最親愛的男人。然而,這天晚上,皎潔的月光再也照不出他的鮮活面孔。她的純美世界開始塌陷。第二天,三毛和荷西六年夫妻的最后一個晚上,她替他穿好千歲衣,緊握著他的手,泣不成聲,她關切地提醒荷西:“你死的時候,要經過一個漆黑漫長的隧道,走過這條隧道,便有光,會有神來接你。你要勇敢,不要怕,我上有高堂,不能陪你。再過幾年,我再來陪你。”此時,荷西僵硬冰冷的眼眶竟然淌出了鮮血。三毛用一條白色毛巾,擦他的血,濕自己的淚,血淚交融。互為彼此唯一的一對人,當其中一個被死神收養,另一個人便折斷了翅膀,無法飛翔。

自從荷西去世后,三毛的筆下缺少了以往的生動有趣和靈氣有愛。更多的是悲傷、對故人的眷戀和看破紅塵的蒼涼。與荷西幸福生活的回憶,成了刀口上的蜜,舔著會讓她心痛。她傲世的文學才華和對愛情癡迷的生命最后都隨著自縊香消玉殞,令人扼腕。

如今的愛情,少了點才子佳人的夢幻,多了點財子佳人的市儈。在這個財郎當道的年代,愛情在功利主義、實用主義和物質主義三座大山的重壓下茍延殘喘,少了一些單純、樸素、無私;多了一些繁華、奢侈、算計。

回腸蕩氣漸漸遠去,柳暗花明更屬不易,更多的是感性相愛,理性分手。對于大部分人來說,愛情,畢竟是成年人的童話,沒有童話,還有柴米油鹽。只是在回首年輕的春花秋月時,心里多了一絲難以言狀的悔憾。對于少部分人來說,愛情是主食,沒有它,無法活,所以,他們一直在茫茫人海中堅持尋找自己的真愛,其中幸運的一部分人撥開云霧見天日;更多的一部分淪陷為剩男剩女或者草草卷入不是以愛情為基礎的婚姻。生活的沉重已經無法承受一個輕盈的夢。

愛情沒那么簡單,它無法用一個詞、一段文精準地概括它的要義。就像有位作家說的那樣:愛情,不可說,不可說,一說便成錯。

愛情也沒那么復雜。愛情也許是風花雪月,也許是暮然回首,也許是相濡以沫,也許是相忘于江湖。也許就是裴多芬在我是《我愿是激流》中寫的那個模樣:

“只要我的愛人 是一條小魚 在我的浪花中 快樂地游來游去”

“只要我的愛人 是一只小鳥 在我稠密的樹枝間作窠鳴叫 ”

“只要我的愛人 是青青的長春藤 沿著我荒涼的額頭 親密地攀援而上 ”

“只要我的愛人 是可愛的火焰 在我的爐子里 愉快地緩緩閃現 ”

“只要我的愛人 是珊瑚似的夕陽 傍著我蒼白的臉 顯出鮮艷的輝煌”

馬爾克斯在《霍亂時期的愛情》寫到:

“在寧靜中超越了激情的陷阱,超越了幻想的無情嘲弄和醒悟的海市蜃樓,無論何時何地,愛情始終是愛情,只不過距離死亡越近,愛就越濃郁。”也許,愛情只是紅塵中兩顆疲倦的心互相靠近,相依為命。

? ? ? ? ? ? ? ? ? ? ? ? ? ? ? ? 寫于2013年5月12日凌晨

1、未嫁守寡,當時卓文君本來已許配給某一皇孫,不料那皇孫短命,未待成婚便匆匆辭世

?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30,106評論 6 542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9,441評論 3 429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8,211評論 0 383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3,736評論 1 317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2,475評論 6 412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5,834評論 1 328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829評論 3 446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3,009評論 0 290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9,559評論 1 335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1,306評論 3 35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3,516評論 1 374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9,038評論 5 36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728評論 3 34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132評論 0 28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6,443評論 1 295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2,249評論 3 399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8,484評論 2 379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