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筆記。
車聯網是什么呢?就像大數據一樣,誰都在說,誰都不知道具體該怎么做。
所以,車聯網也是個有趣的新鮮玩意兒——雖然大家目前的玩法都是按照好幾年前就有的“汽車e時代”的節奏來的。
但是我覺得,車聯網真要搭上互聯網的快車,就需要學習互聯網的分享精神,不然,都還固步自封的把各種技術都禁錮在原始時代,沒有硬件能力飛躍的網絡根本成不了什么氣候。
所以,說重點吧。
最近因為搞這個的原因,記了些些筆記,都是網上整理來的。
既然取之于海洋,最終也還之于海洋吧。
希望新生事物都能健康的發展快一些,這樣,這個世界才會有希望在我們有生之年變得像我們理想中的那樣,更美好一點。
不扯了,下面是正文。
車聯網相關筆記整理by俺這只囧人
騰訊路寶:盒子+app模式,提供導航出行、車況診斷、安全省油提示等基礎功能,通過跨界合作提供O2O服務,并將在未來憑借自身平臺資源提供通訊、娛樂、社交等增值服務。和人保(保險業)、殼牌(能源業)合作。
具體功能:
導航
用戶上報(就是報料功能)
駕駛打分并可以和好友微信分享PK
車身硬件狀況(車未開動時)掃描體檢、故障診斷
開車時車身數據診斷和提醒,如油耗、危險駕駛行為
電話救援
O2O車險服務
缺陷:
大部分廠商并不開放私有協議,標準OBD接口提供的數據有限
大部分汽車沒有油量傳感器,因此油耗分析是通過其他數據估算而來,有誤差
駕駛打分分享的吸引力不足
用手機做行車記錄費電費流量
和車險的合作如果不夠深入,很容易淪為單純的導購
藍牙低功耗技術實際上目前90%的手機都還未能支持
入口若被入侵則行車安全隱患很大
車險無憂寶:把安全駕駛行為轉變為收益,收益可沖抵費用或兌換服務,比路寶的駕駛評分更吸引人。
瞬間油耗:目前汽車行車電腦(ECU)給出的一般是以2秒為時間單位的平均油耗數據。
元征golo:集成車輛體檢、遠程診斷、IM即時通訊、車載Wifi、車況提醒、golo圈子等功能。已上架產品的宣傳功能特點有:讀取車輛全系統故障碼、讀取車輛重要數據流、支持檢測59個車型、維修店可用X431iDiag或X431 Pro對golo車主進行遠程診斷、支持隨時記錄車輛日常消費。
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車輛行業專家,02年香港上市,主要做車輛硬件和業內服務,可以拿到多家廠商的私有協議,但是在產品中貌似還是使用的有部分破解協議,具有一定法律風險,另外出品的golo對應的APP客戶端在用戶體驗上也被用戶詬病不專業。
AutoBot智能跡錄儀:宣傳為“汽車的穿戴設備”,點名時間眾籌項目。使用藍牙和手機連接,通過APP記錄車輛概況、進行車況檢測和給出數據分析的行車建議,目的是改進駕駛習慣、節省油耗。
百度CarNet:基于地圖應用做LBS,只是在汽車上找一個入口,和OBD沒有直接關系。
阿里:已經全資收購高德,暫無動向(貌似在憋大招?)。
車托幫:模仿Waze的地圖應用。
優駕:廣州通易科技,OBD車載智能感知器(真心覺得APP的視覺設計太“原型”):
智能儀表:可訂制表盤,能顯示30多項數據和圖標,并可根據行車狀態自動切換儀表盤,有換擋提醒,還支持HUD抬頭顯示;
智能語音:可播放行車數據,并可訂制需要播報的項目;
危險變道識別:能識別單動作和組合動作,能識別包括急變道、S型變道和單向連續變道等危險駕駛行為。
深圳速銳得(OBD硬件方案商):
行車數據:核心數據——車速、轉速、水溫、電瓶電壓,其他數據——發動機負荷、節氣門位置、空氣流量、氣缸/點火提前角、負荷值計算、進氣支管絕對值壓力;
安全報警:超速、水溫、低電壓、疲勞駕駛、點火/熄火、設防/撤防、嚴重碰撞、故障碼、語音監聽;
保養提醒:里程、故障碼;
GPS:定位、軌跡、電子圍欄、尋車;
行車報告:行程、駕駛習慣、行車經濟性。
網上找到的總結:
企業用戶最關心數據:里程、油耗;
車主用戶最關心狀態:胎壓、手閘、車窗等;
現狀:由于OBD也存在碎片化的問題,雖然有標準協議(企業用戶關心的部分),但私有協議還是霸占著車輛大部分功能(車主用戶關心的部分)。
上海聯車科技:2012-9創立,創始人張成是做總線架構出身,對騰訊路寶很不齒,認為OBD的目標應該是讓車間信息透明化、讓用戶省錢、生活更便利,車主能預測和管理車身健康,不用再壞了再去修理和保養。(我覺得這就是車輛行業人士和互聯網人士做車聯網思維的本質不同:車輛行業人士更多地希望車聯網提升車主的用車體驗從而不斷強化硬件業務,而互聯網更多地是希望通過提升用車體驗賣更多地增值服務給用戶,畢竟軟硬件各自術業有專攻)
江蘇迪納科技:因為有車廠的私有協議,可以做遠程控制等更多功能。產品為“聯車魔方A-cube”,車載終端GID,3800元/個,與4S店合作銷售。雖然宣稱做端-管-云,但這個模式貌似實際上還是傳統賣硬件的方法。
特斯拉、比亞迪:上下游全部自己掌控,在整車上直接做車聯網的文章,這應該是最沒有兼容性問題的解決方案了,可惜不是誰都能做的。
百度指數,用車人群畫像:
知乎-車聯網相關筆記:
車聯網應該是為了滿足車輛各個環節中的安全、效率、管理、環保以及娛樂需求,建立起來的異構通信網絡。
中國電信InteCare行翼通+安吉星OnStar校車車載信息系統,為校車提供7*24小時安全運行監控解決方案。(整車硬件+網絡廠商的合作優勢,軟件應用反而不是重點和亮點)
中國移動公車管家,為政府機關和事業單位提供公車監控解決方案,類似“高級電子柵欄”。(綜合2、3,感覺網絡服務商有先天入網優勢,而且很會做企業市場)
寶馬ConnectedDrive概念車互聯駕系統,將開車體驗做到極致,這是傳統廠商的最大優勢:具有先天的硬件入口。類似的還有雷克薩斯的G-Book。實際上這些是2001年廠商就開始研究的產業方向,只是當時不叫車聯網,而是叫做“汽車智能化”、“汽車e時代”。
目前車聯網常用的應用有:安全應用——車道偏移警告、路面異常警告、變道超車輔助系統、汽車信息記錄、超視距信息傳遞、電子紅綠燈告知、電子標志牌等;交通應用——基于多數據的旅行路線規劃和時間預期,基于車路協同的高效率不停車收費等。
車聯網發展方向:a、標準統一,考慮到行車交通安全問題,最后可能由國家制定標準;b、應用豐富,安全應用將變得尤為重要;c、推廣和更新換代加速。
車聯網未來展望:a、多種交互方式,不僅僅局限于觸屏,Google glass、腕帶、語音甚至眼動、心跳等身體數據都可能參與交互流程;b、交通設施和標志由車聯網系統的虛擬UI替代;c、無人駕駛,自動巡航;d、自動身份識別、過檢。
車聯網目前已經實現的功能:a、實時路況;b、降低油耗;c、最優路徑(節省時間)。
車輛往大數據可能做的分類:a、出租車——路況采集;b、公交+貨車——特種車路況;c、私家車——個性化路況。
車聯網中的互聯網前進方法:車聯網—>互聯網—>極端簡化—>可以迭代—>快速迭代改進。
目前做車聯網的一種形式:
醉翁之意不在酒的騰訊路寶,打節能安全牌,意圖簡歷提供內容的大平臺:人(強大的社交關系)+車(基于車的數據積累)+路(地圖導航服務)。
車主在行車時還希望了解到的一些其他實時數據有:天氣、加油站、加氣站、充電站、航班信息、鐵路信息。
某未透露名稱的產品功能參考:人工坐席導航、行車記錄、WiFi熱點、實時路況、緊急救援、天氣預報、防盜提醒(需要關聯手機)、手機助理(不知道這個功能干嘛用的)、實景導航、限速預警。
目前車聯網可能的盈利模式:a、向終端用戶收取固定費用(比較難實現);b、推送廣告;c、和商戶合作,推送商戶信息(打折、活動等),獲得分成,目前最突出的是車險,其他可能接入的增值服務有加油、保養、停車、景點、酒店、飯店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