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轉債到底值得投資嗎?這些風險不可不知!

"永遠不要在被市場無情肆虐與獵殺后,才回過神兒來,明白尊重市場與敬畏市場是多么的重要。"

2017年11月中旬上市的林洋轉債一度在盤中因為市場熱炒兩度觸發熔斷機制,林洋轉債上市后的火熱走勢,不僅給寒冷的冬天注入一劑暖心劑,更迅速激發投資者對可轉債的申購熱情,那時市場廣泛蔓延著可轉債打新是不敗神話的言論,然而好景不長,林洋轉債過后僅十幾個交易日,新上市的可轉債久立轉2上市首日即在盤中跌破發行價,信用申購新規下首只跌破發行價的可轉債出現。

根據統計,截至12月6日信用申購下上市的可轉債共10家,目前已有時達轉債、小康轉債、嘉澳轉債、久立轉2、寶信轉債等5家可轉債破發,占比五成。隨后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表示,“最近越來越多可轉債破發,提醒投資者不要盲目參與申購,還是應具體分析各家可轉債的基本面、轉股價、回售條件等。”市場先生總喜歡在市場狂熱的時候悄悄地教育一下投資者,別看到火熱的市場走勢,就啥風險都忽略,閉著眼睛一股腦就殺進來。

一:什么是可轉債?

什么是可轉債?為什么資本市場會出現可轉債這種產品?可轉換債券 (Convertible Bond)是債券的一種,具有債權和期權權的雙重特性,這種債券在發行之初即賦予債券持有人一種權利,即允許債券持有人在規定的時間范圍內將其購買的債券轉換成指定公司的股票。可轉債通常具有較低的票面利率,比如今年較為火熱的林洋轉債的票面利率只有2%,同期央行規定的金融機構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是1.5%,而上市公司發行的一般公司債券的票面利率都是高于央行規定的金融機構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4.35%的,通過這樣的對比,相信通過這兩個數據對比,都會很輕易明白可轉債較低票面利率的實質內涵。

可轉債的票面利率這么低,為什么會吸引這么多趨之若鶩的投資者趕來申購呢?這是因為兩個原因

其一是可轉換債券是否行權具有靈活性,而且完全取決于債券持有人的自由決策,如果債券持有人不想轉換,則可以繼續持有債券,直到償還期滿時收取本金和利息,或者在流通市場出售變現,而如果持有人要求按照預定轉換價格將債券轉換成為股票,那么發債公司不得拒絕。

其二,如果可轉換債券約定的轉股價格遠遠低于行權時二級市場股票價格,那么這種轉股權利就代表著豐厚的回報率,即股價大于轉股價格就存在套利的可能性,舉個例子,一份可轉債的面值100元,允許按照20元/股的價格轉股,那么一張可轉債就可以轉成5股正股,如果行權期內,該上市公司的股價是25元/股,那么行使這種轉換權利就可以得到125元的股票市值,拋開債券持有期獲得利息收入,單是這一次行權轉換,持有人就可以獲得25%的收益,遠遠彌補掉了票面利率比較低的損失。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可轉債這么低的票面利率,之所以依舊能夠獲得這么多投資者的追捧,就是因為這個原因。

本質來講,可轉換債券這種金融產品就是通過轉股權利來實現借貸的低成本化,即發行可轉債的公司初衷是實現低成本融資。據券商中國記者統計,今年以來超過160家上市公司發布了可轉債發行預案,其中方案進度處于證監會批準的共有9家,方案進度處于發審委批準的共有24家。多數市場投行人士預測,可轉債發行大軍任將繼續,今年監管層擴圍可轉債發行數量,應是源于降低企業杠桿的國家宏觀戰略考慮,國內企業普遍存在的資產負債率過高,對金融市場穩定是巨大隱患。發行可轉債產品的對降低企業杠桿有百利而無一害,首先可轉債產品是低利率的融資。

其次這種融資還可以轉為潛在的股權,從而降低債券到期的償付總額,間接實現企業負債額的降低。未來新發可轉債數量有望像發行新股那樣,不間斷地獲得核準上市,自然這增加了投資者的投資渠道,但投資者需要永遠銘記給予機會的是同時,也伴隨有潛在的風險,所以申購前一定要注意風險識別。

二:可轉債如何申購?

那么可轉債怎么打新申購呢?2017年9月8日可轉債打新申購新規出臺,新發行可轉債的申購沒有資金限制,人人都可以參與進來,每個人還都可以頂格申購。可轉債的申購與新股申購有點小區別,可轉債申購規則如下:

(1)新股申購需要有市值,而可轉債打新不用,沒有持股,也可以參與,并且還是頂格申購,只需要有證券賬戶即可。

(2)新股申購按照投資者持有股票市值分配申購額度,而可轉債完全看賬戶數量,不管是否有持倉,每個賬戶都可以頂格申購。

(3)價格乘以中簽數量來確定,而可轉債固定一簽1000元(你擔心頂格申購會全中,卻沒有100萬來繳款嗎?真實想太多了!能中1簽就已經很好幸運啦。

(4)新股上市后一般會有N個漲停板(少則改善生活,多則發家致富),可轉債上市后溢價一般是10%~30%,也就是打中1簽一般可以賺100元~300元。

可轉債從發行到申購交易流程如下,普通投資者僅需要從第三步可轉債申購開始關注并且參與即可:

(1)上市公司發布獲批公告。

(2)一段時間后上市公司發布發行公告。披露發行條款、申購日期、代碼、網上網下老股東配售比例等信息。

(3)一般兩個工作日以后為申購日,作為個人投資者,直接在軟件上頂格申購買入當晚就可以獲得配號。每10張一個配號。

(4)T+2工作日晚上,上市公司會公告中簽率。

(5)T+3工作日,上市公司會進行搖號,晚上公布中簽號碼。

(6)T+4工作日,中簽資金扣除,所以需保證賬戶有1000元資金。

(7)一到兩周后,轉債就會上市交易了。

三:可轉債有什么風險?

針對近期市場談的較多的可轉債股破發,下面我們著重說說申購可轉換債券的風險,以及申購可轉債股可能會有的最大虧損幅度。針對近期很多投資者看到申購可轉債破發就主動放棄繳款的行為,這里需要警醒一下這類投資者,切莫意氣用事,回頭可以多上網搜搜看看《證券發行與承銷管理辦法》第十三條是怎么規定的。《證券發行與承銷管理辦法》第十三條,網下和網上投資者申購新股、可轉換公司債券、可交換公司債券獲得配售后,應當按時足額繳付認購資金。網上投資者連續12個月內累計出現3次中簽后未足額繳款的情形時,6個月內不得參與新股、可轉換公司債券、可交換公司債券申購。看清楚了么,12個月內出現3次未足額繳款情形,就要影響到您申購新股了,如果這樣的情況真的出現,那損失可能就真的大了,如果您實在感覺申購可轉債股賺個二三百塊錢意義不大,那直接干脆就不要趟這趟渾水去申購,渾水摸魚,難度還是有的。

除此之外,申購可轉債股的風險就是破發風險,那么可轉債股為什么會破發呢?可轉債股破發的主要原因是轉換價格高于正股價(即二級市場股票現價),還舉個上面那個例子,一份可轉債的面值100元,允許按照20元/股的價格轉股,那么一張可轉債就可以轉成5股正股,如果行權期內,該上市公司的股價是18元/股,那么行使這種轉換權利得到的只有90元的股票市值,縮水10%。

當轉換價格高于正股價的時候,對于債券持有人將面臨艱難選擇:

(1)要么選擇持有到期,但這種選擇需要承受低的可憐的債券回報率,要知道四大行每年的分紅比例都足足有4%以上。

(2)要么把債券賣給其他投資者,這種選擇就需要承受破發的損失,比如面值100元的債券,你以95元的價格轉讓給其他投資者,那你就需要承受這5%的虧損。

(3)要么選擇以縮水的方式行權轉股,譬如轉股價格是20元,而正股價格只有18元,如果按照這種方式行權,那么您就會虧損10%的幅度。

當轉換價格高于正股價的時候,那么投資者申購可轉債最大的虧損會有多少呢?其實這個完全取決投資者的自己選擇,如果選擇持有到期,那么對于投資者來講,依舊可以獲得債券的利息和本金,這種方式虧損的就是時間成本,因為可轉債的票面利率太低;如果選擇賣出債券,那損失的就是賣出價與票面價值的價差,如果賣出價是95元,那就虧5%,如果賣出價是90,那就虧10%;如果選擇行權,把債券轉換為股票,那損失的幅度就是轉股價的溢價率,比如轉股價是20,正股價是18,那溢價率就是10%,虧損幅度即為10%,如果溢價率更高,那么虧損更多。

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建議投資者在準備申購可轉債前,先分析好可轉債的基本面、轉股價、回售條件以及二級市場股價走勢后,再慎重考慮是否申購。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