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講:“說話乖巧、和顏悅色、卑躬屈膝,都是左丘明感到羞恥的,我也為這樣的行為感到羞恥。匿藏怨言而對人友好,左丘明以此為恥,我也以此為恥。”
時代變遷,人的價值觀也隨著發生了翻天覆地的顛覆。在現代一個好的服務者必須的職業素質:“巧言、令色、足恭、匿怨而友人”,這些都是寫入了許多行業的服務規范,例如航空和餐飲行業,但在孔子時代被認為是一種羞恥。
孔子和左丘明認為的羞恥的原因大概在于這樣做有失“仁心”,“巧言令色,鮮矣仁”。而一個君子失去了“仁心”,對于他而言是極大的恥辱。儒家認為君子以仁為根本,本立則道生,若失去做君子的根本,君子必恥辱至極。
儒家的這種價值觀看起來不再適用當代社會,“巧言、令色、足恭、匿怨而友人”已經成為每一個人必須的社交技巧。
但是也許正是多了這些“套路”,人與人之間的真誠在現代社會才顯得更可貴了。
少點套路,多點真誠,總是我們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