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到雍和宮看落葉

2020年11月7日? ? 星期六

作為北京知名地標建筑之一,坐落于地鐵二號線和五號線交會處的雍和宮,也成為很多遠道而來的游人的必逛之地。而我在北京生活了一年多居然就沒去過,不免有些遺憾。于是,今天干完家務活兒之后已經11點多了,就乘地鐵到雍和宮,也只用了40分鐘左右就到了,原來離我家也并不遠。

雍和宮位于紫禁城的東北方,東鄰古剎柏林寺,西與元代太學國子監相望,北鄰地壇公園。紅墻黃瓦, 宛若皇宮, 是北京最大的藏傳佛教皇家寺院。一來到這里,我就被牌樓院內兩排黃色的銀杏樹驚艷了,滿樹黃燦燦的銀杏葉在陽光的照射下閃閃發亮,仿佛在它們要離開樹梢之前要把整個生命中最美的一刻呈現出來。今日立冬,北風一陣陣吹來,除了宮殿四角的風鈴傳來清脆的叮當聲,更是看見一片片銀杏葉紛紛從枝頭飄落而漫天飛舞,一下子落葉積滿了這條銀杏大道。

歷史上,雍和宮曾是清代雍正、乾隆兩代帝王的在潛之居,建于康熙三十三年,康熙四十八年升為“雍親王府”,康熙駕崩,胤禛即位成為雍正皇帝,雍親王府便成了行宮,稱“雍和宮”,取“融治、和睦”之含義。雍正在這里生活了近三十年,乾隆也在此出生并度過童年。兩代四爺經常回來小住懷舊。

雍正能夠得到皇位實在不易,和他韜光養晦,善于隱藏自己不無關系。他的父親康熙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也是生育兒女最多的皇帝。他的兒子不但多,而且大多精明能干,個個蠢蠢欲動、覬覦大位。在大家斗得你死我活、同歸于盡之時,雍親王胤禛早就不動聲色地守候在那里……

胤禛對佛教充滿興趣,在幾派勢力爭權奪利時,胤禛保持著不偏不倚的態度,也沒有什么出彩的事跡,更多的一種淡泊、從容的出世態度。還經常跑到寺廟里與和尚參禪論佛,與世無爭。二廢太子后,胤禛才真正面對奪儲之爭。胤禛牢牢記住心腹的話:“不露其長,恐其見棄;過露其長,恐其見疑”,把握尺度,勤勉敬業,讓康熙非常滿意。胤禛辦事麻利,果斷堅決,晚年康熙對其好感與日俱增,最終把皇位傳給了他。

雍正皇帝在位僅13年,但可以說是中國古代最為勤勉的皇帝。在位期間,雍正從不貪圖享樂,一天只睡4個小時。目前存世的雍正批閱的奏折、部本、通本就達到了30萬件,上面有雍正留下的1000萬字批注。雍正的勤政,使得大清帝國國力蒸蒸日上,上承康熙,下啟乾隆,一舉奠定了“康乾盛世”的歷史地位。

相比之下明朝的皇帝“懶政”的居多,萬歷十年,張居正逝世,萬歷帝親政。萬歷十四年后,他長達30年時間不上朝。《明史》認為,經此一事,明王朝內政近于崩潰,走上滅亡之路。甚至在《明史?神宗本紀》中提出“明之亡,實亡于神宗”。

乾隆九年雍和宮改為藏傳佛教寺院,并成為掌管全國藏傳佛教事務的中心。這是因為乾隆皇帝認為,雍和宮是先皇雍正皇帝登極君位前居住的福地,也是自己出生成長的地方,作為龍潛福地,不宜再行分與子孫住用,因此遵循古制,將此處辟為尊祖奉佛之地,是最完美、最恰當的緬懷先帝、護佑江山方式。還可以借這個地方廣泛團結蒙藏兩地的宗教人士,通過弘揚佛法,安撫蒙藏民心達到安邦定國的目的。

從此,雍和宮既是清帝行宮,又是皇家寺院,既增添了人氣,又添了佛法,還開始成為聯結大清政府與蒙藏地方間橋梁與紐帶。乾隆皇帝對雍和宮改喇嘛寺廟感慨萬端,曾詠嘆雍和宮是“ 躍龍真福地,奉佛永潛宮”。~的確,這種民族制度、宗教政策確保我們這個國家的多民族融合。世界上許多地區因為民族、宗教問題而導致戰火紛飛、血流成河,而我們中國56個民族、許多宗教都能融合共存并協調發展,這的確和我們國家非常好的民族、宗教政策有關,以及和中華文化的包容、融合有關。

我在雍和宮內一個人走走停停,仔細觀賞室內的文物,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萬福閣閣內的18米高的彌勒佛巨像,它是用一根直徑8 米、通高26 米的白檀香木雕成,還有8 米埋入地下,全重約100 噸,是中國最大的獨木雕像,也是世界上唯一的白檀香木大佛,1990 年被列入吉尼斯世界紀錄。那時的能工巧匠真是厲害,這個龐然大物臉上的神情真是栩栩如生,當你看到這么高大、莊嚴的佛就站在你面前時,真的會被震撼到。

還有藥師殿,也讓我這個醫生深感興趣,我還專門進去轉了一圈,沒想到藏傳佛教對醫藥學竟會如此重視。藥師殿是清代雍和宮的醫藥學院,是學習醫藥學、培養藏醫的學校。藏醫主要學習《四部醫典》《藥師經》 《晶珠本草》 等。分四個年級,每個年級修習三年,學制十二年,經考試合格后可獲得具有行醫資格的“麻林巴”學位。

這院子里還有兩樹柿子樹,葉子全都落盡,只有黃燦燦的果子掛在枝頭,和旁邊大樹的黃葉及黃色的琉璃瓦構成了絕妙的圖畫。這個瓦的顏色變成黃色還是乾隆給換的,在古代“黃色”是權力的象征,只有至高無上的人才配使用這個顏色,所以皇帝穿的衣服,用的東西全都是黃的,“黃袍加身”的含義也在于此。

古代統治者以“黃色”為尊起源于古代的“敬土”思想。按中國的陰陽說法,黃色在五行中為土,這種土是在宇宙中央的“中央土”,在五行中土為尊。后來這種說法又跟儒家思想融合在一起了,接著“黃色”就通過土與“正統”、“尊崇”聯系了起來為古代帝王的統治提供了“合理性”的論證。

在北京,我喜歡到古時的皇帝、大臣的故居去參觀,比如故宮,我已經去了很多次,過段時間還準備到恭王府去瞧瞧。這些地方有過去皇室成員、王公貴族生活、工作過的痕跡,來到這里可以真切感受到當初這些人在這里生活的顯赫、熱鬧的境況。把歷史在我們眼前真實的還原,讓書中描述的一切活靈活現呈現在眼前。

不過曾經的輝煌轉頭成空,百年之后,清王朝早已隕落,一切都已經消失得無影無蹤。如今我們看到的這一切很多都是八國聯軍燒殺搶掠后遺留下來的古跡后來重新修葺、建造的。我喜歡歷史,在對歷史的回味中可以收獲很多,古老的建筑和珍藏的文物,歷經世事滄桑變換,它們看慣了春風秋月,歷經了風雨洗禮,沉淀了古今多少事,最后都在這里昏暗的燈光下依稀可辨。

世間繁華,紙迷金醉,不過是過眼云煙,錢財權勢都不過是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人們所追求的一切,到頭來不過如夢一場。權勢敗了,金錢散了,也就如夢初醒。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