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講到深講,我的備課三重奏 陜西省于紅梅名師工作室成員 董雅鳳

? ? ? ? 《賈生》是一首簡短經典的詩,我也把它教給好幾輪學生了。但是最近才發現,對這首詩知之甚少啊。于是,連續三天的備課,挖掘出這首詩的三層境界。

第一遍:望詩生義

? ? ? ? 對于我來說,這么簡單的詩似乎不需要怎么備了,又因為它地位地下,是課后古詩詞。于是,上課后,拿著書,主要從李商隱高超的寫法——欲抑先揚入手。前兩句,讓學生評判是怎樣的大臣和怎樣的皇帝,后兩句,作者筆鋒一轉,我也引導學生抓住“可憐”、“虛”等關鍵詞,體會空有一身才華卻被皇帝問神鬼之事時賈誼的憤懣之情,也凸顯了皇帝的昏庸。再抓住這首詩的類別,即借古喻今,體會李商隱對自己生不逢時和懷才不遇的現狀的哀嘆無奈。也委婉的諷刺了當朝皇帝重視神鬼之事,不顧蒼生的昏庸。

第二遍:深入探究

? ? ? ? 寫第一篇簡書時,賈誼的身世也引起了我的注意。這個因才出名,又因才招禍,最終英年早逝的奇人,他的一生,真的如李商隱所說那么憤懣無奈嗎?

? ? ? ? 對比閱讀王安石寫的《賈生》,我發現其實當時的漢文帝對賈誼的政治才華很認可。徐老師也提醒我,“問鬼神”是指朝廷舉行了“致福”典禮,祈求天地鬼神賜福國家,當然也包括蒼生。所以,這里的“問鬼神”就是“問蒼生”。賈誼的很多建議,文帝都接受、實施。可見,賈誼并沒有李商隱筆下所謂的懷才不遇壯志滿酬的憤懣,或者說,倘若有,也是蘇軾評價的話——“賈誼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識不足”,一針見血。畢竟最后賈誼死于心病。

? ? ? ? 這樣看來,李商隱和賈誼有相同之處,都不安于命運的現狀,渴望有更大的作為。可惜,他們欠缺寬廣的胸懷和稠密的謀略,所以頗有郁郁寡歡之態。

第三遍:拓展研讀

? ? ? ? 文帝又是怎樣一個人,他賞識賈誼何以又貶謫賈誼?一天時間,我查閱了許多資料,從漢文帝劉恒到他的兒子、母親和妻子。結果對《賈生》這首詩又有了新的體悟。

? ? ? ? 劉恒的母親薄姬原來是項羽部將魏豹的妻子。項羽被韓信擊敗后,薄姬被召入漢宮,偶被劉邦寵幸,生下一子即后來的漢文帝劉恒。薄姬既無戚夫人的美貌,也無呂后的心機,所以她在危機四伏的后宮,謹慎做人,寬容隨性。她的這種生活態度,不僅影響了劉恒的性格,也暗地里贏得了人們的口碑,為后來老臣推選劉恒作皇帝打下了很好的基石。

? ? ? 戰國末期,群雄爭霸,硝煙四起,所有人不堪其苦。 劉恒上位后,信奉“黃老之說”,推行“無為而治”,舉國上下實行“休養生息”,國力大增。這時期,年輕有才的賈誼進入漢文帝的視野。賈誼敏銳地發現了當時西漢"淫侈之風,日日以長"的現象,于是從禮儀、政治、經濟等多重角度提出進步且可操作的主張,都得到了漢文帝的認可。賈誼官職如坐火箭直線上升,這也招致了當時的左右丞相及主要大臣們的嫉恨。史書記載,他們對文帝上奏擔心賈誼“年少初學,專欲擅權,紛亂諸事”。

? ? ? 文帝當皇帝本就完全是個意外,或有種種顧慮, 賈誼因此被貶到現在的湖南長沙,但文帝始終欣賞賈誼出眾的才華。所以在賈誼被貶三年后召賈誼回宮,恰好朝廷舉行“致福”典禮,祭肉要獻給文帝,叫“受釐 ”。漢文帝本就信奉“黃老之術”,他把生死看得很淡,臨終時也說,死是天地之理,物之自然。天下萬物都得死,何必悲哀!所以可見這里的“問鬼神”,并不是為了自己的長生不老,而是希望“問蒼生”!能結合人力和天力,把大漢天下穩住,使“文景之治”光照史卷。

? ? ? ? 問題來了!李商隱真的不清楚史實嗎?“文景之治”在歷史上熠熠生輝,漢文帝對“道家學術”的信奉推廣和他個人的德行更是深入人心。所以真相只有一個,這里李商隱故意錯用史實,重點在于諷喻當朝求神弄鬼的皇上,屬于“合理誤讀”。

? ? ? ? 同樣是“問鬼神”,有人是為蒼生,有人是為自己。委婉的議論里,卻有抑制不住的嘲諷和無奈。


? ? ? ? 反思:學生因為學識的淺薄,很多時候由著老師汪洋恣肆,信馬由韁。文學雖然有其主觀性,但是這些經典詩作也沒那么多的爭議。我們對詩歌的理解,會影響甚至決定著孩子的文學素養。這首詩由隨意胡講到最后透徹深講,得虧徐老師的指點。平時,是不是還有很多不自知的胡講?值得反思。

圖片發自簡書App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