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中讀了三本書,說實話我讀得最詳細的是《誰動了我的奶酪》,其次是學校轉型,新學校十講讀得還不透。這幾本書有幾個共同的特點,體現了新時代學校的新變化,書中理念新,策略新,讀后受益匪淺。
? ? ? 我主要就《學校轉型》與大家簡單分享。本書重點關注的是學生、課程、教師,學校轉型的策略、轉型后的狀態及未來挑戰及展望。
? ? ? ? 本書第一句話是“我們正處在一個激烈的社會轉型期。”當今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個人訴求彰顯,人們更加關注個人幸福感和生命價值。家長對于教育的方方面面給予前所未有的關注。這對于當前培養模式單一的教育極富挑戰性。對于我們這些教師也有極大的挑戰。
? ? ? 年前我去買菜,一個農村來賣菜的小攤子主人都能掃碼繳費,變化之大,變化之快,可想而知。我們的教學怎么還能固守幾十年的教學經驗,教授陳舊的知識呢,我們是時候改變了,不變不行了,必須得好好改變了!
? ? ? 這就需要我們從自身做起,改變思想觀念,多讀書,從學生的需要出發,多學習多實踐,用實際行動改變自己,使自己能適應這個瞬息萬變的社會。才能引領學生適應社會具有的能力。
? ? 《學校轉型》展現了十一學校這場以課程改革為引領的學校轉型的方方面面。能學習到他們無盡的智慧、無限的創意。
? ? 《學校轉型》給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是:當我們走過一片森林,只會感嘆森林的壯觀,卻對每棵樹的情況語焉不詳。就如同我們過去只關注學校辦得好,但對每名學生發展得好不好缺乏關注。但是,校園不比森林,我們沒有權力通過競爭去實現優勝劣汰,而是要發現每棵樹獨特的生存需求和生存價值。
? ? 當全國大部分中學生每天在題海中埋頭苦讀,為提高分數而殫精竭慮時,他們的學生能自己開辦廣告公司、組建投資銀行,甚至還可以用盈余設立獎學金。
? ? 當全國大部分中學生每天在同一間教室上課,拿著全班一樣的課表時,這所學校的學生,課間穿梭在沒有班級和班主任的校園,奔向自己所選課程的教室。
? ? ? 當全國大部分中學生每天在學校的每一分鐘都被他人安排好時,這所學校的學生,不僅能夠選擇學什么,還能選擇什么時候學、在哪里學、跟誰一起學、以什么方式學。
? ? ? 他們學校為什么敢這么做?
? ? ? ? 這是讀這本書后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是因為他們處于首都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因為學生家庭條件好?還是因為校長有權威?
? ? ? 讀著讀著我仿佛找到了答案。那就是他們遵從孩子的發展規律,敢于在“在森林中發現那棵不一樣的樹”,“敢于打破常規的課程設置”。
? ? 這些敢于的背后有他們團隊的思考、付出、智慧。
? ? 他們有著準確的育人目標,那就是發現每棵樹獨特的生存需求和生存價值,給每名學生都有一個“私人定制”。
? ? 他們創設了體現生本價值的個性課程。從2009年開始,十一學校開始對現有的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學校課程進行整合,通過分層、分類設計,開發出近300門學科課程供學生選擇。真正實現讓孩子們在無拘無束中發現最好的自己。
他們有著一群敢于奉獻,愿意付出的,有智慧的團隊。為了給每名學生確立一個私人定制,他們會提前半年進行準備,每年6月的“潑水節”,每年最后一天的“狂歡節”,每一次活動背后是老師們的智慧體現,艱辛的付出。
? ? 個性充分張揚、潛能充分挖掘、內動力充分喚起。這種育人模式的改變,折射的是教育價值的轉變。讓學生發現自己、喚醒自己,然后成為更好的自己,正是十一學校努力追尋的教育本質。也是我們學校正在追尋的教育本質。
? ? ? 讓我們一起在局長帶領下,敢于改變努力朝向教育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