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20日下午15:00左右,鄭州市二七區銀基廣場樓頂一男子爬在樓外面,試圖跳樓輕生。由于毗鄰火車站,又所處繁華商圈,人流集中,吸引了數千市民圍觀拍照,致使周邊交通嚴重擁堵,幾近“癱瘓”。
看客,無論古今還是中外,我想應該都有的。愿意看熱鬧那是人之常情嘛,這并不是某個國家或者某個民族所特有的,看一段真實的生活“大戲”,不僅過癮,也會成為茶余飯后的談資。而中國的看客,那是盡可能的不幫忙,更有甚者還會起哄,這便也成了中國看客的特色——冷漠。
我們印象最為深刻的冷漠看客應該就是日俄戰爭時期,面對侵略者砍殺國人,并用頭顱取樂,他們無動于衷。魯迅先生筆下的這些看客,是受封建社會影響的,愚昧、迷信,他們相信被殺者罪有應得,既然事不關己,那就高高掛起。即使實在自己國家的土地上,殘殺自己的同胞,他們并沒有意識到家國情懷,民族氣節,這是悲哀的,麻木不仁的。
今時今日,國家富強、百姓安居,但看客們并沒有消失,也沒有改變,且不盡相同,依舊是悲哀的,麻木不仁的。當然,也有少數看客是熱心的,見義勇為的,樂于助人的。這樣的看客有的反而被訛詐,所以也就越來越少了。
國人一直都尊崇“中庸之道”,這種傳統文化,是根深蒂固的。不管是什么樣的大事,都不會自告奮勇“第一個”站出來。對權威的崇拜,或者說是恐懼早已深入人心。盡管我們有五千年的燦爛文化和文明,卻始終沒有改變這個觀念。這是悲哀的!
城市的發展,離不開千千萬萬遠離家鄉的農民工兄弟,他們是為了生存,為了更好的活著,為了子孫有一個更好的前途。但很多人看不起他們,甚至覺得他們土,沒有文化,臟兮兮的。無論他們怎樣融入城市生活,可依舊被看客們的冷漠目光注視。這是悲哀的!
看客不會消失,但人心會改變。社會道德建設,精神文明建設是要繼續的,制度是要完善的,獎懲是要分明的。作為有擔當和負責人的相關部門,企業或者個人應該多宣傳有正能量的,積極向上的現象,讓更多的人感受到社會的溫暖,讓更多的人愿意發自內心的幫助別人,讓更多的人懂得不再去做冷漠看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