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陪著外公去市中心醫院體檢身體,陪著老人本來心情是很愉快的,因為外公身體向來不錯,這次也算是例行檢查,所以我們兩個人也都沒有太擔心,說笑間就到了醫院。但是后來經歷的一些事情,卻搞得我們根本開心不起來。我是一名設計師,時刻觀察生活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并去優化它,是我的職責。當我以一個用戶的角色站在醫院里的那一刻,我仿佛看到醫院糟糕的設計對病者及家屬的無情摧殘,這種摧殘是心理上的,無疑讓本來就很焦慮的人們更加焦慮,這些缺陷存在于醫院的規劃設計,存在于醫院的流程設計,存在于醫院的導視設計,存在于公共設施上。想必很多朋友會對我下文提到的一些醫院缺憾感同身受吧。
置身于醫院中,我的直觀感受只有一點,擁擠!人滿為患,到處都是在等待的人們。當時我就在想,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了如此擁擠的現狀,難道只是因為看病的人多么?醫院小?這些原因,醫院方是很難控制的,難道沒有其他的原因是醫院方可以控制的么?比如說提高看病效率呢?帶著問題,我開始陪著外公掛號,見醫生,檢查等一系列操作,事后證明,我的想法是對的,醫院看病流程上的問題也導致了一定的效率低下。
1.醫院部門規劃存在問題、信息不具備實時性
陪著外公掛號后,我們就到了二樓候診,候診的人比較多,等了大概一個小時后,就到了外公。醫生簡單問了一些問題后,就給外公開了三四項的檢查項目,分布在大概三個地方。三個地方之間的距離還是很遠的,做彩超的人比較多,所以排好隊后我們還是先去做了血常規、血糖血脂的檢查。因為怕誤了另外兩項的檢查,所以第三項CT我們根本不敢去排隊,而且做CT的地方在另外一棟樓。在等做血常規的檢查過程中,我一直在擔心彩超那邊已經排到了我們,來來回回我跑了三四趟,生怕誤了另外一項檢查。而且彩超的排號也很有趣,并不是按順序往后排,而是一些我沒有掌握的規律在排號,真是折磨壞了我的小心臟。所以,由于待檢查的信息不具備實時性,導致我浪費了很多體力。在等候的過程中,和別人聊天,才發現有些人怕耽誤檢查,甚至是做完一項檢查,再做另外一項檢查,這樣就診的效率就會更低了。
如果有一個應用可以實時告訴你排隊的狀況,我們是不是節省了很多不必要的擔心呢?
2.不重視導視設計
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是醫院的常客,誰都不愿意去醫院一日游。所以對于每個人來說,醫院都是一個相對陌生的環境,那么如果醫院的導視設計設計的不好,那會導致什么情況呢?就像我和外公一樣,為了找CT室,圍著門診大樓轉了好幾遍,最后才發現是在后面的住院大樓里。但是醫院的導視設計很容易迷惑我的神經,讓我以為你要向左轉,實際上你需要直走。而且因為醫院里的人比較多,那么地上畫的導視也被人擠人遮擋的差不多了。
那么為什么不把部分導視系統設計在房頂呢,畢竟人再多也不會蓋住房頂。
3.公共設施存在設計缺陷
現在家里這邊已經開始實行就診一卡通了,看病,取化驗結果什么的都要刷這張卡。在等著化驗結果的過程中,我發現了60%的人都不能一次性正常刷卡取走化驗結果。最后我發現,是因為機器上沒有提示你需要把卡怎么放置,很多人都是因為卡刷反了才被迫多刷幾遍。我站在機器旁邊觀察了半天,我發現原來機器是有提示的。在界面上用很小的一行字寫著提示...人們看病本來都挺急的,怎么會有耐心仔細看上面的內容呢?
如果在刷卡區用圖形提示,或者直接再卡上用圖形告訴你卡應該怎么拿會不會更好呢?
以上,是我陪外公發現的一些小問題。當然,問題還不止這些。我想針對第一點,信息的時效性嘗試著設計一款應用或者小程序,改變一下現在存在的一些問題。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