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寫作這件事上,我是個徹徹底底的小白,前幾天在朋友的推薦下打開了《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
看完后讓我如獲至寶,雖然篇幅不長,內容看似也比較基礎,但大多是容易被我們忽略的重點。
本書的作者布蘭登?羅伊爾出生于加拿大,曾經就讀于哈佛大學,后在考試培訓機構Kaplan擔任主管。其作品先后五次獲得"圖書獎"、"總統圖書獎"金獎;同時,在2011年榮獲"年度教育圖書獎"。
全書從結構、風格、可讀性三個方面,列舉了20條非常實用的寫作原則,其中包括如何規劃表述的觀點和順序、如何使用合適的例證、如何增加文章的可讀性等,幾乎涵蓋了所有類型文章的寫作技巧。
這本書看似很薄,卻是美國高中生 3 年的課本,無論你是零基礎小白還是在寫作中遇到瓶頸的寫作大師,這本書都會帶給你很大的啟發。
今天的分享也是跟隨作者的思路,從“結構”、“風格”以及“可讀性”3個方面來進行闡述。
一、結構
對于文章的結構,其實不難理解,例如學習畫畫的時候,老師通常讓我們先將人物的骨架結構畫出來,然后在這個結構的基礎上去填充細節,比如下面這張圖:
一個完整小女孩的畫像是在最左邊框架的基礎上完善起來的;
就如同一堆磚石瓦礫無法建成摩天大樓,需要先搭建骨架,后續的工作才能進行。
寫作也是如此,沒有結構的文章,就像一盤散落的珠子,要想把它們串連起來,還需要一根線。
那文章的結構又該如何搭建呢?我主要總結了以下2種方法:
01 “自上而下”,先說結論
這個方法是高中語文老師經常提到的,就4個字“開門見山”,就是將總結部分放在文章的開頭;
簡單來說,就是采用倒三角的結構,將正三角倒過來,最寬的基座就是文章的總結部分(最重要的部分)。如下圖:
如果不采用這種方法可能會造成什么樣的情況呢?來看看這個例子:
假如有天中午領導說下班后要留下開半小時的會,但你給忘了,下班后你很快收拾東西走人,等公交的時候發現同事給你發了條消息——“在嗎”;
你一看覺得肯定不是什么重要的事,這時候公交來了,于是你上了公交回家了,回家后休息了一陣子才回同事消息,然后她給你來一句“今天下午你忘記開會了”。
想想這時候你是什么心情,如果那位同事一開始就說馬上要開會了,你跑回去也是來得及的。
如今這個信息泛濫的時代,大多數人都沒有耐心看完整篇文章,要想向讀者傳遞重要的信息,將結論放在文章開頭,是非常必要的。
我們在準備寫一篇文章的時候,一般是清楚自己想要寫什么東西的,也大概了解這篇文章會有哪幾個部分組成。
?02 分解主題,加以引導
一篇完整的文章有一個大主題,但是這篇文章是可以分成幾個部分的,每個部分又各有一個小主題,這些小主題都是為那個大主題服務的,也可以說是用來支撐大主題的。
就好比一張桌子,文章的大主題是桌面,而每個部分的小主題就是桌子的幾只腳。
所以,你要做的是將整篇文章分解成2-4個組成部分(分解成3個部分最佳),每個部分都有一個對應的主題句;簡單來說,一個主題句就代表了一個觀點。
我們需要將主題句分別放到每個部分的開頭,接下來便是對這些觀點進行詳細的闡述了。
但是僅僅分解主題還不夠,你的文章分成了幾個部分只有你自己知道;
所以,在文章開頭的時候應該用一段話對讀者加以引導,這段引導的話也就是引導句。
想必很多時候大家在很多文章開頭都會看到這樣一句話:“今天我主要分享這本書中關于xx、xx和xx這三個部分的內容”。
其實,這就是一個簡單的引導句,讓讀者瞬間就知道你要從那幾個方面來寫這篇文章,大概會講什么內容。
二、風格
偏愛某個作家的人都知道,有時候無意間看到一篇文章,就可以判斷這篇文章是出自他崇拜的作家之手。
或者有時候看到一些文章,總覺得似曾相識,好像跟某個作家的文章很相似;
其實這就是文章風格的魅力,獨特的風格,會使作品更加個性化,好的作家都會有自己的寫作風格。
風格是從寫作方式上體現出來的,那如何在文章風格上下功夫呢?對于這個問題,我總結了以下3個方法:
01 支撐所說的內容(用個性化的例證)
辯論人士有句格言:“沒有論證的陳述應當受到無理由的反駁。”
作者也明確說明了,好文章與普通文章的最大區別,在于這篇文章是否使用了準確、具體的例證。
之前聽一個HR吐槽一些求職者:“他們只說自己是個認真負責的人,但從不用一件事情來證明這個觀點;
他們總說自己交際能力非常強,卻不說明哪次成功得益于自己較強的交際能力”
這樣表達出來的觀點就好比一副空的軀殼,里面沒有任何東西做支撐,一旦外界給點壓力就會坍塌。
要做到這一點有一個很好的方法,就是每當你要表達某個觀點時,習慣性在后面加上“例如……”;
不過,如果你重讀文章,發現某些地方不是很流暢時,就要考慮是否要刪掉“例如”的部分。
當然,要想使文章更有趣味性,就不能只追求例證的準確性和具體性,還要使示例具有個性化,這樣寫出的文章才更令人難忘。
寫出個性化的例證有幾個方法:
①明喻(比喻兩種不相似的事物,且常常用“像”、“如”等引入。)
例如你想形容某個人的頭腦敏銳,你可以這樣說:“他的頭腦敏銳得像一把鋒利的刀”;
又比如你想形容沒有目標的人有多可怕,你可以這樣說:“沒有目標的人就像一只無頭蒼蠅,沒有目標的人就像沒有槳的帆船”。
②暗喻(直接指示某物是另一物,“如”或“像”之類的詞常常不用)
例如:形容一個人勇氣可嘉時,可以說“他有著鋼鐵般的勇氣”
③類比(找兩種完全不相同事物的相似性,幫助讀者理解)
例如:表達人必須多動腦思考的觀點時,你可以這樣說:“ 機器不用會生銹,河水不流會發臭,大腦不用就會變得愚鈍。”
④引用(引用偉人或名人所說的話)
選擇恰當的引用,不僅能彰顯你的智慧,還能讓你的文章更有說服力,甚至讓文章質量提升一個檔次。
02 保持簡潔
要使文章保持簡潔,可以嘗試這幾種方法:
①用簡單的詞匯
使用較為簡單的詞匯是簡化寫作最基礎的方式,因為你寫的文章是給讀者看的,較難的詞匯會敗壞讀者的口味。
②拆分長句
盡可能少用長句,能是文章的條理更清晰;要做到這一點,可以多做一些拆分長句的練習,即找出一個長句,試著將它拆成兩到三個短句。
③刪除多余詞句
多余的詞句會使文章變得冗長和拖沓;例如,“沒有經驗的新手”,總之能用兩個詞說清楚的就不要用五個詞,能一句話說清楚的就不要兩句話。
03 多主動,少被動
多用主動語態,能減少詞匯量;同時主動語態以行為為導向,更直接、簡練。例如:
主動:“她愛他”;
被動:“他被她愛著”
三、可讀性
要讓讀者對你的文章感興趣,首先要方便閱讀,盡可能帶給讀者好的體驗,如果一整篇全是密密麻麻的文字,無疑會讓人厭煩。
關于如何增強文章的可讀性,我總結了以下幾點:
01 設計合理的排版
◆該分段的時候就分段,不要全篇就一個段落,這樣的文章是留不住讀者的;
◆排版別太花哨,這樣會讓人眼花繚亂;段落之間適當空行,可以緩解閱讀的疲勞;
◆重點的內容加粗,提醒讀者注意;別過度使用斜體字,這不太符合人們的閱讀習慣;
◆如果可以,將文字顏色改成深灰色,這種顏色和白色放在一起會柔和很多,能帶給讀者更好的視覺體驗。
02 善用標題、拆分歸納
文字較長的篇幅尤其需要注意這一點,標題可以向讀者有效傳信息,引起讀者的注意;
所以,我們應該將一片長文章拆分成幾個部分,然后用幾個小標題對每個部分進行歸納,這樣讀者才能高效獲取信息。
03 回顧和修改
這個過程非常重要,能一口氣寫完一篇文章并不需要修改的作者寥寥無幾,大部分寫作高手都需要改好幾次文章。
總之,你的文章要修改到沒有任何一處可刪減,可增添、可調整的地步。
修改文章的時候要注意,不要寫完了立刻去修改,這樣效果不佳;
放一到兩天再去修改,這時你會以一個讀者的身份去讀自己的文章,更容易挑出錯誤。
小伙伴們,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里了,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