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死亡處方

最好的死亡處方

希望朋友們可以

先讀完鏈接的文章

http://mp.weixin.qq.com/s/HW-UPzYoHQFAjuJRIjgQpw



媽媽走的前一天,

看著媽媽越來越衰弱,

問北京的專家要了糾正心臟衰竭的藥,

我趕緊跑到大夫辦公室,

說不管怎樣用一用,

大夫好聲勸說,

問我,

你現在是在陪你媽媽嗎?

還是讓你媽媽在陪你?

如果心臟停止,你搶不搶救?

如果搶救下來,把你媽媽的食道切開

你愿不愿意?

在我這住的病人家屬,問我切不切時,有都要趴著想很久。

我當時眼淚已經抑制不住。

輕聲說,不

我只是想再努一把力

只是用一分鐘14滴的液體

輸12個小時罷了,

應該不會給媽媽造成太大傷害的吧,

心里默默安慰自己,

盡管我知道

( 在醫療服務被人

越來越強烈地需求的今天,

嚴謹的病理學研究卻證明,

臨床上存在著頗為恒定的三個三分之一現象:那就是三分之一的傷病,

治不治都能好,

比如感冒、輕度外傷,

它們的痊愈是依靠自身的抵抗和自愈能力。

三分之一傷病治不治都好不了,

比如晚期癌癥,嚴重創傷。

最后剩下的三分之一,

如果診斷及時治療正確,

醫療手段才能帶來有益的轉歸。

這還要排除醫生或醫療儀器造成的診療失誤以及因此造成的醫源性傷害等等。

怪不得科學院院士、

北大醫學部主任韓啟德教授

在最近的一次報告中

說:“醫學并非如人們想象

中的那么全能,醫療對人

的健康只起8%的作用……”[1]。

其實,韓啟德教授的說法

并不是什么驚人之語,

而是對醫學歷史和

臨床現狀稍有研究的人都公認的事實。)

美國醫生

特魯多的墓碑上有一句名言:“

有時是治愈,

常常是安慰,

總是去幫助”。


盡管我知道,

人應該

善始

善終,

善良的開始,

安詳的結束

但是人總是寧愿相信會有奇跡

,

總想試試看,

總愿意相信,奇跡會降臨在我頭上

而不愿相信命運

問北京專家時,

其實就是想確認,是否盡全力了,

是否確實沒辦法了。

是否可以讓媽媽安心的走了。

現在想想大夫是救死扶傷的,

這是大夫的職業道德,

專家不回復用藥是違背職業道德的

媽媽走后,

我告訴了這位專家,

媽媽走了,

臨走很不舍得我們。

但是專家沒回復我.....

想想孝義的大夫問我搶不搶救時,

我回答的

是多么蒼白無力的不

媽媽最后的幾個月很痛

媽媽最早跟我提起死這個字眼是

在2016年的五月

但是媽媽笑的時候,

又給了我們希望,

不是選擇,應該是抉擇

三次心衰

第一次出院,回家輸液快,

第二次我說今天又是美好的一天早上,媽媽氣的

第三次早上靶向藥吃太多,

從第一次到最后一次,

第一次送醫院時,媽媽的頭是抬著的,

最后一次送醫院時,

媽媽一點力氣都沒有,

頭和上半身直接靠在我身上,我心里開始顫了


《我選擇有尊嚴的死去》

作者有一章節的標題是這樣寫的

<我不是實驗室的小白鼠>

媽媽從去年5月腦轉移開始就不想去醫院,

說成什么也不想去,

我也是極力勸說,甚至是變相的要求。

現在我看到醫院自己都會躲的遠遠的,

有種厭惡感。

想想去年說服媽媽去醫院,

真是難為媽媽了,

讓您老人家受了那么多罪

一直都在試,

按媽媽的話說,

你就怕你自己吃了虧,

把什么都鬧懂,就怕將來后悔了?

就怕將來有新科技出現沒有給我治療了?

我是不是已經把媽媽當成小白鼠了?

有百分之八十是的!

在此之前,我查了很多資料找到了既不加速死亡,又不繼續治療的

緩和醫療

(世衛組織提出的“緩和醫療”原則有三:重視生命并承認死亡是一種正常過程;既不加速,也不延后死亡;提供解除臨終痛苦和不適的辦法。緩和醫療既不讓末期病人等死,不建議他們在追求“治愈”和“好轉”的虛假希望中苦苦掙扎,更不容許他們假“安樂”之名自殺,而是要在最小傷害和最大尊重的前提下讓他們的最后時日盡量舒適、寧靜和有尊嚴。[1],)

和生前預囑注冊網站

((美國一慈善基金起草的一份"生前預囑"參考樣本里這樣寫道:"如果在未來某一時刻我無法決定自己臨終時的各種問題,我愿這一聲明能清楚表達我的意愿:如果我康復無望,那么我要求死亡,不要用人工方式和其他極端方式維持我的生命。我認為,死亡與出生、成長、成熟和年老一樣是一種現實,一種必然。我害怕每況愈下、依賴別人和痛苦絕望所帶來的屈辱遠遠超過害怕死亡。我請求從憐憫出發為我緩解晚期痛苦,即使這些作法也許會縮短我的生命。")

。但是全國在開展緩和醫療的機構沒有幾家,

生前預囑在媽媽在世的半個月前,

我就念著讓

媽媽選了,

在生命垂危時,沒有自我意識時

要不要舒適的環境

要不要干凈的身體

要不要足夠的止痛,

要不要搶救

要不要呼吸機,

希望去世在哪里。

當媽媽選擇不要呼吸機時,我心里一顫,但是又不知道如何勸說。

當時同病房的阿姨還罵我,是傻孩子

但真到那時,我卻還是做不出選擇。

最后的十天,停掉了所有液體。我和媽媽選擇在醫院進行緩和醫療,(雖然醫院早讓出院回家)

但是最后三天,媽媽心臟衰竭引起的原因,是不是我們吃藥吃太多了。

導致最后三天血管還是被扎開,灌進液體

給媽媽最后擦身子時,

看著液體侵蝕,

手臂腫脹,

針眼處青一塊,紫一塊

液體還不斷往外滲

把尿管拔掉,

媽媽終于是赤條條的,沒有一根管子了

就如同來時一樣純潔,干凈

唯一欣慰的,

最后媽媽沒有身上到處是口子,

沒有心臟按壓搶救,

沒有再疼

舍不得卻也安詳......

現在

我不斷問自己

是不是走的前一晚就不應該輸這個藥,

藥加重了心臟的負和

是不是前一晚的液體讓媽媽走的更快了

只知道

我們很不舍媽媽

媽媽也舍不得我們

媽媽最后心臟停跳時,

眼睛始終舍不得閉上,

泛著點點淚花,

一直看著我.....





這篇文章,

媽媽在時,我就收藏了很久,今天再看,

心里話,

我依然無法做出選擇,

依然無法釋懷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記得多年以前看《忠犬八公》時,幾度哽咽不能自已,直接淚奔。這種沒有語言交流的愛實在太容易受攝人心,所以最近一直不忍...
    七徽閱讀 20,853評論 1 11
  • 8月3日日志 今天晚上助教電話,劉波和麗紅都在群里有提醒,而我卻占用了麗紅的助教時間給他打電話,我沒有關心同學的助...
    zengkai1198閱讀 176評論 0 1
  • 語文水平一直不咋滴的我,現在居然有勇氣來加入這個文字大熔爐,不過我相信什么都是從沒變有,從不好變好的嘛哈哈
    Leilani_af1a閱讀 174評論 0 0
  • 年輕的你請不要太浮躁 工作不到兩個月,已經有同學跳槽了,還有幾個同學直接卷鋪蓋回老家了。 其實在武漢生活水平不算很...
    郭三木_閱讀 725評論 2 4
  • 好詞: 嗚咽啜泣;咄咄吶吶;隱隱約約;兢兢業業;迷惑蹉跎 好句: 1、兩只瘦骨嶙峋的長手,親昵地撫摸著站在她身前寸...
    BillyHerringto閱讀 1,365評論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