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老恐懼的民俗窄觀·目錄
? ? 2.1 魔咒:持續減速的火車
? ? 2.2 微觀的衰老是什么?
? ? 2.3.熵與系統論:宏觀的衰老
? ? 2.4 關于動物衰老恐懼的思考
3.衰老恐懼的主動干預——長生不老的逆向工程:巫術
4.衰老恐懼的回避策略——棄老習俗
5.大眾傳媒催眠與紂虐下的衰老恐懼
6.醫者的衰老焦慮與臨床忌諱
7.期待,衰老恐懼的文學藝術視角
(待續)......
序言
十八歲的時候,不停歇地爆痘,也總饒有興味地擠痘痘——直擠得血流干淌凈,再擠不出血來——滿臉的血疤和痘痕,也不過是五六天光景,便自行退散干凈。昔時的青春總是令人難以割舍。在那個念念不忘的美好季節,在那個胃口大開的巔峰年頭,筵席上的滿盤珍饈、自助陳列的膏脂生冷、公廁旁的串串排檔、婦女之友屬性爆發的下午茶點,統統來者不拒,再辛辣再甜膩都可以毫不忌諱地大塊朵頤,不用擔心腸胃不舒服,也不用擔心發胖走形。
突然,從某一天開始,發現精力早已悄悄地溜走。曾經的恣意再無心力復制:不敢熬夜、不敢進食生冷、不敢洗完頭任濕發不吹、不想去KTV、下班回家不再打開電腦、變得性冷淡。。。。。。從那一刻開始明白,哦,原來自己老了。
“老”,《說文解字 》上說:“考也。七十曰老。從人毛匕。言須髮變白也。” 大約古人認為胡須鬢發中出現白絲就是衰老的征兆。至今屏幕上的宮斗劇中,皇后嬪妃或者大房三姨太七少奶奶對鏡梳妝,忽然發現幾縷白發,仍然是推進人物矛盾、鋪墊劇情新高潮所常用的一個梗。劇中的演員們此刻也往往程式化般的表情動作:震驚之余,往往用手掌拂過臉頰來表達人物的哀傷;這種低落情緒過后,鏡頭一定會推一個演員眼神的大特寫,人物性格的陰狠毒戾 、或者嗔怨憤怒、或者向命運的抗爭的精神藉此表露無余。如果角色是個反面人物,往往還會出現遷怒身邊的婢女丫鬟,打上一耳光的情節。人物從震驚到低落,再到攻擊驅力的產生,都是不甘心接受衰老,甚至否認衰老事實的心理現象。作為這種否認的轉移,當然會生出與“人斗其樂無窮”,或者“向天再借五百年”種種各人不一的應對了。
韶光易逝,衰老之恐懼卻常在。英文中,Gerascophobia和Gerontophobia,都表示“變老恐懼”。后一個單詞在“變老恐懼”的含義外,還包含了“或對老年人憎恨、憤怒、恐懼”的意義。這兩個意思以及拼寫相近的單詞,其詞源卻完全不同。Gerasco來源于希臘語中的géraskó,意思是“我變老”;而Geronto則來自于gerón,意為“老年人”。
正如同很多人因為怕自己會得癌癥,所以變得抗拒和癌癥患者接觸一樣。由對衰老的恐懼,衍變得對老年人的憎恨、憤怒和恐懼是種典型的“恨屋及烏”心態。以精神分析來說,對于變老的恐懼和焦慮直源于我們對于死亡的本能恐懼。否定、隔離、轉移等心理防御模式應然而生。當然就由單純的衰老恐懼,潛意識地發展為對老年人、甚至與老年有關的事物的憎恨、憤怒和恐懼。
相比廣場恐懼、社交恐懼、以及其他特殊情境的恐懼癥,對于衰老的恐懼每個人都經歷過或者正在經歷。其背后心理學和腦認知科學原理,只要有心鍵入數據庫搜索,林林總總的文獻檢索結果,當然不是本文的所探討范圍,也不是本作者能力勝任的寫作范圍。然而衰老,以及我們對于衰老的恐懼的個人體驗,當然是個極有趣的話題。曾經很執念地(當然目前也會),想在老齡來臨之時,成為人人羨慕的“天山童姥”。甚至成為中醫醫生,也是自幼體弱,誤以為可以因之駐顏延年。及至心理咨詢師的自我成長過程中,才有意識地多次主動去體驗自己對于衰老的焦慮。那是種劍突下至臍周的慌亂搏動感,腹壁肌肉緊張度有輕微的增加,并且與生殖的能量有緊密的聯系。。。。。。此刻再一次折服于古代漢語的博大精深,古人僅用“奔豚怔忡”四字,便概述了用白話文需著大量筆力才能描述的感覺。
與恐懼、怔忡、執著、否認、放不下對應的,便是悠然。悠然老去似乎是一種極為理想的老去模式。世面上各類心靈課程、靈修課程,對于衰老、疾病、死亡的內觀、覺知與接受,永遠是繞不開的核心內容。正應和了“我們到哪里去”的人類終極哲學問題。
接受衰老,而后坦然,這是一般常人的境界;若拋卻未完成事務的遺憾,則為更灑脫自在的泰然;終不若悠然,更多了幾分活在當下的放逸。然而想象終究無法比過實際之體驗。我們會選擇什么態度,不好說。不強求能做到,悠然地,老去。寫寫,停停。悠然地,完成這一話題的系列文章,也是個不錯的選擇嘛!
(待續。。。)
參考文獻:
Biblehub.géraskó[EB/OL].http://biblehub.com/greek/1095.htm
Biblehub.gerón[EB/OL].http://biblehub.com/greek/10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