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當作家的朋友甚至如是說:當自己某個階段刻意省錢的時候,反而那個階段的收入就會下降,當自己不再去刻意省錢的時候,反而自己的收入在上升,這是為什么呢?
本文來源:江瀚視野觀察(jianghanview)
一、免費的才是最貴的
當年馬云在《贏在中國》演講上說:免費是世界上最昂貴的東西。也許這句話是馬云在利用中國最大的免費、廉價平臺淘寶賺取自己事業最成功的一桶金的時候所發出的一種由衷的感嘆吧。
舉例來說,在日常生活中不浪費,這是一個對的行為,但是為了買到比居家周圍便宜一塊錢一斤的雞蛋,就趕到可能好幾公里,甚至幾十公里之外的地方去購買,這樣耗費了大量的時間,還是一個真正合適的選擇嗎?再者說,本來花幾塊錢就能夠下載到的一首歌曲,為了尋找到免費的渠道就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在網上搜尋,即使搜到了無論是品質還是成本都遠高于你花了幾塊錢購買的那個,真的劃來嗎?
因此,真正需要建立的思維方式是:永遠要衡量花錢與時間之間的成本關系,千萬不要為了那些小便宜或者一些所謂的免費東西,犧牲了大量能夠干其他事情的時間。
二、真正賺錢的邏輯已經改變了
在改革開放之初,中國的賺錢邏輯是勤勞邏輯,是節儉邏輯,我們看到在80年代、90年代的時候,靠勤勞節儉出了大量的萬元戶,形成了不少的農民企業家,他們似乎成為了當年賺錢的典范。
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進入21世紀第二個十年的時候,不少人都發現,賺錢怎么變得這么難了?似乎努力工作永遠趕不上暴漲的房價,勤儉節約也沒有辦法與通貨膨脹抗衡。
之所以這樣,是因為賺錢的邏輯已經變成了資本邏輯、杠桿邏輯,如何在自己原先的基礎上,讓自己資本化,杠桿化才是未來的關鍵。
筆者之前曾經總結過四類賺錢的方式,分別是社交、資本、眼球、勞動。這四個要素還可以進一步總結,歸納為三大真正的類型:
一是資源提供者
這類人就是我們的普羅大眾,無論是擁有專業技能的醫生、律師、工程師,還是出賣勞動力維生的工人、農民,或者靠出賣顏值、知識維生的網紅、老師等等。
無論是哪一種都是一類資源的提供者,大家所做的事情,是通過自己的人力資本向社會輸出資源,最終將這個資源轉變為價值,成為我們賴以為生的收入。
但是由于我們前面提到的生活質能守恒,你能輸出的資源一定是有限的,無論是打工皇帝,還是普通農民,其本質并無差別。
二是資源調控者
這類人按照美國著名經濟學家的說法:他們是企業家。企業家擁有著比大多數人更加努力的創新能力,通過破壞式的創新,將第一類人提供的資源調控,引導,配置到社會需要的地方去,這樣資源的財富創造能力就開始有了成倍的增長,等于是給第一種財富的創造能力加了杠桿。
因此,國家提出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邏輯就是將第一類人向第二類人的引導過程,當然這個過程極其艱難。
我們所崇拜的創業英雄:馬云、馬化騰、雷軍等在其創業的早期都是這樣的角色。
三是資本所有者
如果說第一類人還是憑借自己的資源,也就是馬克思說的活勞動創造價值,第二類人還是通過創新,將資源配置到該去的地方的話,那么第三類人則是將活動的勞動資源轉化為資本,用資本讓錢賺錢,而不是用自己的勞動賺錢。
舉例來說:馬云創建阿里巴巴集團,打造中國電商平臺淘寶、天貓,創造互聯網金融的奇跡螞蟻金服,這些都是在第二類的范疇,但是馬云的投資者最有名的日本軟銀創始人孫正義,他其實什么都沒做,只是將資本投資給了馬云,結果他獲得了成百倍的收益。
因此,我們發現,第三類人遠比第二類人財富創造能力強,第二類人又是優于第一類人,但是無論是哪一類人都不是固定的,都是可以轉化的,就像雷軍,其創業的時候是標準的企業家,但是他同時又是中國最有名的天使投資人,是第三類人的典范。
三、真正的財富進化之路怎么走?
區塊鏈是什么?正所謂:風水輪流轉,今年到咱家。每個人都不是固定在哪一類中徘徊,而是受到社會的影響,不斷的變化,演進。
那么,作為我們一個普通人到底該怎么做呢?
一是讓資源成為資本
我們每個人都是天生的資源提供者,無論你從事什么樣的工作,只要你能通過工作養活自己,那么就是一個資源的提供者,但是我們有的僅僅是資源,完全不是資本。
如何讓資源成為資本呢?
這個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答案,無論是開淘寶店、做代購、買理財、做APP、甚至是寫作都是方式,每個人適合的方式都不一樣,但是原則是一樣的,那就是不能懶,通過自己的勤快完成從資源到資本的第一步。
二是利用資本思維,善用資本
成功的資源提供者有著一個普遍的特征,那就是能力特別強,但是能力越強的人越容易有親力親為的性格,這一點就是一種非資本邏輯的思維方式。
舉例來說:什么是資本的邏輯?資本的邏輯就是你的教學能力很強,而且你已經賺到了第一桶金,那么你完全可以開個輔導學校,但是這個輔導學校是由你自己來上課呢?還是你去請一個水平只有你80%的人來上課呢?當然是后者,因為你可以把你自己從事必躬親的教學中抽身出來,去開新的學校,或者培訓新的老師,這樣你就能夠持續的讓自己的隊伍擴充起來,真正用資本賺錢,這就是俞敏洪的思維。
關注“正能量收獲”,收獲正能量
人生需要正能量,這里有關于養生妙方、勵志短文、行業資訊、吃喝玩樂、民生新聞、心靈成長等方面的新鮮資訊。多多接受正能量,塑造陽光心態,成就自我,惠及他人!
閱讀原文: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3OTA5NjgxMw==&mid=2650261142&idx=4&sn=b37524f1eea58ab7a415f0c377ad3ff9&chksm=f34f9a14c438130263715397097f3774a53a5e7a0e057bbb0cbcbfd5661a1bee76e3f5574e22#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