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中國菜,學美國話

上菜了,一道美國版肉夾饃,二道紫禁城披薩


Chinese beef burger



Beijing piizza

hold,不是介紹學習英語的素材嗎?怎么上菜了,(⊙﹏⊙)

活色生香的英語

在學校里老師讓讀英文課本,課后做英文作業,好無趣。

網上不是推薦原版書就是美劇,試問多少人能抓起一本原著讀的津津有味,生詞、文化、知識攔路虎一個個出現,嚇得你不得不放棄,美劇中的插科打諢、引經據典,有多少人在笑點前木然尷尬。

有沒有好玩有趣、代入感強的內容呢?有沒有內容一看就懂,不用再學這學那的素材呢?

說白了就是,如果有一個人用地道英文表達我們耳濡目染的場景,如果主持人還能以搞笑、逗樂營造歡快的氣氛,如果場景中演示的所有內容我都熟悉,即使我聽不懂英文,我是不是也可以用我的經歷知識去猜測、去預測,從而我能吸收一些詞做到信手拈來。

從口語表達上來講,我甚至不需要知道那個有用短語的字母拼寫,我只需要能把那個聲音記下來,待需要的時候我能從聲音記憶中抓取出來就好,這不就是語言的使用職能嗎?難道學語言非得練得跟VOA的主持人,或者是什么聲優那樣才算好?難道語音中不能包含意義嗎?

上面就是我在搜集“活色生香”英語素材的出發點,語言與生活結合才有味道,語言與人結合才有趣,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詩人,但是每個人都能成為自己的生活家。

所以我就從廚房開始、從做菜開始,幸好有一個叫Martin Yan的中國人曾經在美國電視主持過這樣一檔教你做菜的節目"Yan can cook" .

Martin Yan


Martin Yan

Martin Yan(Chinese:; born 22 December 1948) is a Chinese-Hong Kong-Americanchefandfood writer. He has hosted his award-winning PBS-TV cooking showYan Can Cooksince 1982.。

? ? ? ---WikiPedia

12歲開始跟著父親做菜,27歲在加利福尼亞大學獲得食品科學碩士學位,34歲開始在PBS電臺主持烹飪秀節目“Yan can cook”,他的節目在全世界50多個國家播出過.

Martin能把做菜與娛樂融為一體,通過烹飪節目傳達中國餐飲文化,有趣、有料。


切菜要小心
武大郎燒餅

鏈接

英語學習過程中,除了語言形式諸如發音、聽力、詞匯的吸收,最重要的是語義的理解,記得以前語文老師總說“理解了就記住了”,面對英語該如何才能做到“理解記憶”呢?

比如上面的Total concentration,在這個場景中你能記住這個詞,不是因為你會拼寫,也不是因為這個短語搭配多么默契。

原因是切菜得時候就得非常小心,不然手指會被切掉,尤其是Martin嫻熟的刀法,作為老美觀眾看得。

當你把Total Concentration的時候,你不必想起的是total concentration的含義是什么,你記憶的是total concentration時的那種專注、那種投入和那種感覺,說白了就是那種情緒。

所以在觀看視頻過程中,你肯定不存在理解障礙,你存在的是英語與具象的對應的問題。

具象是什么?

看看下圖中的Chinese Hamburger,再對比一下肉夾饃的圖片,二者是不是非常像,兩片面一片肉。

而美語中對這種圓圓兩片面夾著肉和菜的稱呼是Hamburger, 陜北老百姓的稱呼是肉夾饃。

Hamburger是英語中的一個詞匯,對應的基本含義是漢堡包,對應每個人的記憶就千差萬別,或者是跟高中同學在麥當勞類快餐店大快朵頤,或者是考試前捧著一個漢堡包狼吞虎咽,因為食物而引發的回憶有多少?

具象就是在記憶寶庫中留存的那一塊跟語言相對應的單元或網絡,名詞、動詞等實詞多能與實物、動作一一對應,而副詞、形容詞多跟情緒、想象、直覺類對應,代入適當的場景、返回記憶的情景就可以把這種具象還原出來,當能把這些具象與語音、文字鏈接在一起的時候,英語方才活色生香。

chinese hamburger


肉夾饃

you can cook _0


看完視頻后,記得選節目中的一道菜試試,不著急去把語言說出來,重要的是邊做邊回憶Martin的快樂聲音。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