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拾好廚房,王世洋又看了看恢復如初的樣子,心生歡喜。
待回身走進客廳,孩子已不在沙發上,聽到書房傳來的聲音,原來已經在上線上編程課了。
世洋輕輕地走過書房門口,穿過臥室,來到了陽臺上。
先前回來路上那金燦燦的斜陽,已褪成了深藍色夜空和城市天際線間的一絲桔色的勾邊。望著滿城燈火,聽著整個城市各種聲音混合在一起、再遠遠地、隱隱地傳過來耳邊,進入身體里面,同在這城市中生活各方各面的感覺,絲絲縷縷,最終在意識和非意識交匯的那一處,連接在一起。
近處影影綽綽的,是圍著陽臺一圈的花花草草,說是花花草草,其實主要是一些金邊吊蘭,它們的生命力真是旺盛,一簇簇的,葉子也長得很是寬大,箭穗密密麻麻地發出來,沿著墻面垂下來,又是重重疊疊地發出里外幾層,自自然然、錯落有致地連成了一片。
其實這么些吊蘭,也就是從不到一年前帶回來的一個團小苗,發起來的。那是有一天同妻子去喝下午茶,坐在新園路邊甜品店的露天座,卡座是用半人高的柵欄,和上面長得郁郁蔥蔥的吊蘭來同隔壁店作分隔的,發得到處都是;世洋所坐的這邊,剛好一枝特別旺的穗子,垂到肘邊,便就手將那穗子頂端最大的一品,給摘了,帶回家來,種在花槽里,沒想到噌噌噌噌地,發得潢陽臺都是,而右手邊當初拿回來的那個芯兒,已經是發出來7個穗子了。
而原來新園路的那一片開了多年的情調店面,己是一方新僻的廣場了。
王世洋站了好一會兒,回到了客廳。想起來劉晶那邊還有一個待定的課,便拿起手機,打開了微信。果然,在劉晶的對話欄顯示有2條未讀信息。
劉晶,是原來在咨詢公司時候的老同事弦子的助理。前一段時間,弦子把她介紹給自己,意思是可以幫忙王世洋對接一些外部平臺,也就是相當于獨立的講師經紀。小姑娘挺積極的,同王世洋約過幾次微信語音,詳細了解王世洋的基本情況、主要課程、授課風格、客戶定位等等。也要了一些資料過去,說是方便打客戶。之后就時不時地問某個客戶需求能不能接,或是一個什么樣的主題愿不愿意給個稿。
眼下的這個需求是一周多前突然來的,先是約的下周五的時間,說肯定是要了,機構已經在簽合同了,世洋說我都沒給資料怎么就定了呢,劉晶在電話那頭笑著說“當時機構急著找老師,還是要教練、能做引導或者行動學習,我就把之前的一個課程資料和您的一段視頻給先發過去了,沒想到這么快就定下來了。”然后,就是王世洋催了幾次對方給客戶的具體需求和項目背景,但一直沒有收到。
打開對話,首先是個經過裁剪的一小條截圖,點大了看到上面就一句話:
“沒有問題,已經在做調研了。我讓同事和你確定老師行程”
看來是劉晶同項目經理要需求,但對方急著想早些訂票。
另一條:
“老師,您的身份證號碼給我下,訂票”
這情況真是頭回遇到,啥啥都沒碰,先訂機票。
不過,王世洋沒說什么,把身份證號發過去了。
不一會兒,收到了對方回的一個手機截圖,仿佛是為了安撫自己。
抬頭標著“XX市X行陳天明”,看內容應該是對方培訓負責人同對接這邊的負責人的對話。
對方說“我感覺可能增加些執行力方面的。領導(管理)能力+執行力,行動學習(教練)方式”。
王世洋又看了一遍截圖,心里有了個大致輪廓:
這是X行安徽XX地級市分行的項目,作為四大行之一的X行,以穩健著稱,管理者們平均年齡會比其他行大一些,經驗豐富,整體上功底也比較扎實。
從前后的情況和對方所用的“感覺”一詞,多半這個項目是行領導直接對接的項目,所以還在等待領導的最終確認;加上對課程形式提出明確要求,說明對方熟悉培訓工作,很可能是位行家。
想到這,王世洋不禁對這個頗有些特別的項目,越發有些好奇起來。
不過他沒有再說什么,只是回了兩個豎大拇指和表示晚安的月亮表情。
靜觀其變吧!